分享

此人靠一首绝句扬名,描写早春二月风景,诠释了诗贵在精而不在多

 江山携手 2020-02-24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高产的作家,如宋代文学家陆游一生创作的诗歌九千余首,他几乎一生都在笔耕不辍。同时宋代的杨万里、苏轼以及唐代的诗魔白居易,一生创作的诗歌也有数千首。
文贵在精而不在多。很多高产的作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文人,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诗文,然而几乎都是速朽的文字,如乾隆写诗五万余首,人们能记住几句呢?
还有一些诗人,他们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少,但是几乎每一篇都是精品,如唐代诗人贺知章一生存诗二十六首,王之涣存诗六首,而张若虚就留下了两首诗,但他们的名字和作品光芒万丈。
南宋时期,有一位僧人,他的生平经历和事迹材料已不可考,名字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同一时期,他也不在“中兴四大诗人”之列,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一首绝句,人们甚至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诗人。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下由南宋僧人志南创作的这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被编入《宋诗纪事》卷九三,作品的名字就叫《绝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无题诗。
这首诗被选入了小学六年级教材中,作为春天来了古诗的必背诗歌,也就是说,这首诗已经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人们赞叹这首小诗充满的乐趣。
其实很多成年人未必知晓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却几乎尽人皆知,无人不晓。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打动人心的未必是全貌,人们惊叹是最闪光的片段,这就足够了。
在宋代,有很多僧人写诗,但是却得不到主流士大夫们的认可,包括朱熹、苏轼等人评判诗词的优劣,他们大都认为僧人脱离社会,往往带有酸馅气,而志南的这首诗却有一股清新之气。
这是一幅绝美的春游图。诗的前两句采取了叙述的方式,描绘了作者二月春游的情形。在郁郁葱葱的古木林中,应该是有一条小溪,溪水可撑船,作者上岸后把带有乌棚的小船系在岸边。
作者当时年岁已高,拄着手杖登上了小桥。在这里作者将拐杖拟人化,不合常理地描绘为拐杖扶我,饶有趣味。而作者从桥西到桥东,风景不同,视觉移位,意境和情趣也丰富了。
诗的后两句描述春游的乐趣,这里的杏花雨并不指当时杏花盛开,而是特指早春的雨,就像黄梅雨特指夏初的雨一样,而沾衣欲湿形容细雨似有似无,细腻传人,可见作者观察精妙。
而最后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温和的春风扑面而来,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的凉意,作者见到的是杨柳的枝叶微微摇曳,这是多么惬意的春游啊。恐怕作者兴致勃勃地走下去,要流连忘返了。
有的人一生辉煌,这可以称为伟人,比如李白、陆游等,而有些人一生平淡,但他们也有闪光点,比如这位僧人,一生就流传了这一首诗,也因此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册。
而他流传的这首诗,颇受历代名家赞誉,如朱文公评价这首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同时这首诗在微风细雨中充满的春游乐趣,也感染了读者,尤其是最后一句成为千古绝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