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族传承】爷爷说:“我们五台徐家不仅有家谱还有家庙,我们不能忘了根本,记住了来路,就能看清去向!”

 全球徐氏一家亲 2020-02-24

爷爷教我识家谱、学家史

文/徐春俊

2017年10月5日,五台徐氏宗祠文化研究会的徐先昌先生在对《五台徐氏历史大事知多少》一文的个人意见中的第七条写道"1991年清明节,三股19世孙怀文、长中(石村)、21世孙贵海(建安)、松柏(东冶)、大股22世孙补文、先昌(建安)等还有两人记不清了,在宗祠商讨机构名称,定为徐氏宗祠文物管理组"。

(爷爷徐长中六十岁时退休照)

其中提到的长中就是我的爷爷,虽然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段历史,但从小就能体会到爷爷对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想起1981年暑假期间我回到老家时爷爷教我识家谱、学家史的那段记忆。

滹沱河夕照

石村坐落在东冶镇东3.5公里处,村南面是简子山,山脚下就是奔腾不息的滹沱河,石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由于山洪爆发时洪水总是途径此地流到滹沱河里,把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也带到这儿,村里的主街道上遍地是鹅卵石,因此得名石村。村里有900余户,2300多村民,在东冶镇也属于大村。进村沿着主街道向东北方向走不到一公里便是戏台,在五台地区戏台的位置在村里基本上是中心位置。石村的戏台在附近几个村里规模是最大的,可以同时容纳七八百人看戏。戏台北面不远处路边的第一个院落就是爷爷家的宅子,在宅子的巷子北面的坡上有一座关帝庙,俗称老爷庙,所以这个巷子里的住户居住被村里称为老爷庙下的人家。

五台县东冶镇石村村口

五台县东冶镇石村关帝庙

徐姓在石村是大姓,老爷庙下的住户大部分是徐家人,基本上在五服之内,村里称家人父子。村里的家人父子凡是大年初一必须先到辈份大的长辈家里磕头拜年,如果谁家有红白事,各家都会倾力帮忙。我小时侯眼里的本家们和一家人一样不分里外。爷爷的宅子占地近一亩,院子里有村里为数不多的一口水井,这口井深,水质好,不浑浊,口感甘甜。巷子里的人都来爷爷的院子里打水。院子不仅大,而且临街出入方便,也是村里人很羡慕的院落。院子的东北面是当时村里的小学,白天隔墙能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院子内的周围种满枣树、桃树和果树,中间是爷爷退休后种的瓜果蔬菜,一进院子就闻到瓜果蔬菜和泥土的芬芳,这也是我至今难忘的老家味道。

(爷爷徐长中1955年照片)

爷爷出生在有200年历史的中医世家,堂号天元堂。有三个弟弟和二个妹妹。二弟虎中毕业于燕京大学,早年参加革命,1941年在繁峙县委书记任上牺牲;三弟云中毕业于山西国立大学后当老师;四弟继中又名秉谦,是从姨姨家过继过来的,在二哥虎中的影响和介绍下于1936年加入共产党,后来成为五台地区著名的抗日县委书记;大妹秀芳在太原居住;二妹子英1944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后在福州军区总医院工作到离休。

兄弟几人从小遵照家规学习祖传中医,学习乐器和武术,尤其热爱新知识,上学时听老师讲美国科学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就非常崇拜莱特兄弟,有了飞翔的梦想,放学回家后兄弟几人就学着莱特兄弟自制起土飞机,用木板仿制滑翔机,把木制滑翔机绑在家里的两个自行车上,爷爷和二爷爷并排骑自行车从土梁上往五六米高的土崖下快速飞出。凭借自行车的速度和木板机翼的作用,飞出土崖后在五六米高的空中滑翔了十几米。飞翔的梦想虽然小小的得到了满足,两个自行车却摔坏了。他们兄弟开土飞机的事当时传遍了方圆七八里。

爷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毕业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毕业后到刘家庄学校任教,没几年抗日战争爆发,爷爷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共五台县的抗日工作,积极组织家乡人民保家卫国。在抗战期间他把家里的自行车,照相机,德国手术刀等全资助了八路军,当时中共五台四区区委书记田泽仁借走相机后就没还回来。新中国成立后田泽仁任山西省纺织厅长,见到我爷爷就说:

“对不起老徐,借你的相机在战争年代也不知丢哪了,我记得你的相机是德国的,我还你一个国产的吧”。

爷爷笑着回答:“我那是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了,哪能让你还嘛。”

解放后爷爷又回到自己热爱的教育行业一直工作到退休。


退休回乡后,凭借祖传中医医术主动为邻里乡亲义务看病开药方,春节前为家家户户写春联,平时帮村里不识字的人写信,读信。村里和邻村有红白喜事还积极参与八音会,各种民乐器都会,老了后主要吹笙,闲暇时给邻居的小孩子讲家族的故事和抗战的故事,成为村里最受欢迎的老人,大家都尊称他三伯伯。我问爷爷你是家里的老大为啥他们称呼你三伯伯,爷爷说他在天元堂徐氏19世孙里排第三,所以其他人也随本家的人一起称呼三伯伯了。由于爷爷有文化见过世面,而且热心家族的事情,所以成为村里徐家的核心人物,他主动为家族的事情忙前忙后,各家的大事小情都会找他来商量,他也能按照规距秉公协调,得到了大家的信服和尊重。

他看到我暑假回来非常高兴。第二天早上,窗外树上的鸟儿声和爷爷一起把我喊醒。爷爷很正式地从箱子里拿出一本毛笔写的本本,说孩子你也长大了,爷爷给你讲讲咱徐家的历史,这就是徐家的家谱,家谱是我们每代人的记载和传承。中国的文化渊源流长,每个家族的历史组合起来就是咱中国人的历史。

他拿家谱说:“我们五台徐家不仅有家谱还有家庙,这些就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忘了根本,记住了来路,就能看清去向。”

(山西五台徐氏家谱部分版本)

爷爷说原本存着一套30年代由五台徐家编修的家谱,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被烧了。在被烧之前爷爷连夜手抄下了五台徐氏家谱里的三股单股副本。爷爷拿手抄的家谱一页一页的讲给我听,我们的祖上与明朝大将徐达同宗,洪武二年祖上三兄弟,通甫、义甫、才甫从南京附近的句容搬迁到山西,后来五台始祖才甫又从山西北面的马邑迁到了五台县的大建安村,开荒种地,勤劳耕作,教子读书,以耕读传家。从此徐家在大建安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徐氏子孙又从建安扩散到五台的其他村落,遍布各地有万余人。五台徐家分九股,我们是三股之后,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一世。

(山西五台徐氏家谱较早手写本)

爷爷还给我讲了祖上才甫迁到大建安村后开枝散叶的传说。

老祖宗才甫夫妇俩在建安村种地过日子,年近六十高龄依然无子,一日老两口在田里农作,从远处走来一白发老翁,颤颤巍巍晃晃悠悠地走到田埂边突然晕倒,老两口急忙过去把老翁扶起,给之饮水后老翁苏醒,口喊饥饿。才甫公又把自己下田所带的干粮全给老翁食用,老翁吃饱后精神大好。临走时又提出能否再给一些口粮好又路上充饥。老两口二话没说,把老翁带回家把家里仅有的口粮给老翁全都带上了。老翁说我把你们的口粮都拿走了你们如何度日?才甫公说穷家富路,我们守着家里您在旅途,您比我们更难就别推辞了。老翁甚是感动,脱口而说您二老如此友善一定会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才甫公听后叹气道,我一把年纪还膝下无儿无女,哪来的子孙满堂啊!老翁说你听我的,一定会梦想成真。他从身上摸出一个铜钱走到刚才摔倒的田埂边,抛开土把铜板埋入说明年您就会有一子,待您百年之后就埋在此地,您就会子子孙孙无穷尽啊。哈哈一笑拂袖而去。 

果然第二年便生下一子,取名友谅。友谅快成年之时,才甫公百年仙逝,正当办丧事之际,有一老僧突然上门化缘,本来就贫穷的家境,又赶上举办丧事,友谅公已经是身无分文。但还是竭尽所能把家里能拿出来的粮食给了僧人。僧人拉着友谅边走边说,你乃善良之人我给你选一个埋葬老人的坟地,你把老人埋于此处一定会保佑后人兴旺发达。僧人走到才甫公早以指定的坟地处拿起一树枝插入土地说就在此处。话音未落人已不见。友谅组织乡亲们按照僧人插入树枝处抛开土地,众人惊奇地发现僧人插入土地的树枝居然正中原先白发老翁埋入铜钱的方孔中。友谅就将父亲葬于此地。

从此友谅公得两子,子又传四孙,到第五世传九股,之后九九八十一孙从此徐家兴旺发达起来。 爷爷讲的故事是告诉我祖宗以重品重德为做人之本,讲诚信为处世之道,求仁义为立世之宝。这才是徐家的传家宝。

爷爷亲手制作了一本线装本交给我,让我照他抄的家谱抄录,他说你亲自抄录了才能记住。

我按照他老人家的要求,整整抄了两天才抄完。边抄边向爷爷求教,家谱便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爷爷还给我讲在二十年代时河对岸大建安村的徐一清组织全体徐家人在徐家发源之地大建安修建徐家家庙。徐一清出了主要资金,凡是五台徐家人每户出一块银元合力修建家庙。每年清明节时徐家人都会到家庙拜祭,如果谁家生了儿子,清明节要去家庙报告便于记入家谱。

每当爷爷讲到家庙时总是洋溢满满的自豪感,徐家后人之所以骄傲,团结,就是因为我们有家庙,有家谱,有家族文化的传承,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是一个有文化,有传承,有历史,有责任的家族。家谱就是家史,也是家的根和脉。

正因为从小受到爷爷的教诲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我在后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每遇到徐姓人,都能与其讲讲我们五台徐氏的渊源。他们听到我侃侃而谈如数家珍的把家族史讲出来都很惊讶,遗憾自己不是很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因此家乡在我的记忆里有着丰富的意义,家庙更是我是多年来向往的地方。

今年8月20日有幸偕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到大建安村的徐氏宗祠拜祭了祖先,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徐春俊先生 个人简介

徐春俊先生祖籍山西省五台县石村,系五台徐氏三股二十一世孙。从事保险行业工作20多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健康保险有限公司四川省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正厅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中心总经理,四川省第十二届青联副主席、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从2016年5月起,担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保险总裁。

主要著作有《加强保险文化建设 构筑核心价值理念》(刊于《中国科技成果》 2015.10)和编译出版的徐继畲重要地理著作《瀛寰志略》(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8月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