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mengk4fz0yyf5h 2020-02-24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范永庆,1953年生于天津市。幼承家学,向祖父范明甫学习书法、甲骨文。后,得拜学者李鹤年、华非、王千诸先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于书法和文字学用功最勤。曾有《说文部首》发行全国,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协理事。

福寿康宁探字源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福寿康宁 范永庆书

我们写文章、练书法,讲求的是“翰不虚动,下笔有由”。格调高雅,笔墨精良而外,应该力求做到用字正确,有出处有根据。学习文字学,探知汉字字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本文选用“福寿康宁”四字作例子,展示探知字源的过程。也同时把这幅篆书习作敬献给大家,当作节日的祝福。欢迎批评指正。

一、福字

福字是由“示”字和“畐(读作福)”字组合而成的。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示字本义为“神主”。甲骨文的基本字形写作一竖上面顶着一短横,它是依据木表、石柱的形状造的字,后来又逐渐增加许多点划作为增饰符号。甲骨卜辞中的示字,代表着天神、地祇、先公、先王。秦统一文字时,把示字统一写为图一中“福”字左边的样子。旧时人们不知有甲骨文,往往就按这种字形作解释,认为上面的短横是供品,下面长横是供桌,桌下三个竖划是支架。这种说法通俗易懂,未尝不可。

示为神主,如果置于室内,添一个宝盖儿,又造出了“宗”字。

畐(读作福)字本义为“坛子”。资料显示,甲骨文时代,畐即是福,字形不同但音、义没有区别。后来,畐字被分离出来,单独成字。《说文解字》:畐,“满也”。满就是充盈,充盈就是有福。畐字的原形就是坛子,今天仍然可以见到,老式硬木柜子的柜门上刻着坛子图案,图案上方刻着蝙蝠,坛子表示食物充盈,蝙蝠则表示着“福”字的发音。今天楷书的畐字是由篆书字体直接楷化而来的,上面的横划代表坛口,中间的方块儿代表坛子的颈,大腹中的十字代表着腹内盛满食物。

把盛满食物的坛子移到室内,上面加宝盖儿,就造出了福字的近义词“富”字。

在甲骨文中,盛酒的坛子是酉字,盛粮食的坛子是畐字,二者写法上有区别,应加以注意。

示、畐相合而成福字。此时这个福字的本义是献祭,也即祈福之祭。甲骨文的福字写法很多,其中比较繁复的写法见(图2)。献祭的人双手捧樽走向祭台,散落的小点示意有酒溅出,生动而传神。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图2

二、寿字

从已经出土的甲骨中没有发现寿字,这里只能按金文和小篆的字形进行解析。如图一所示,寿字是个形声字,外形内声。是由“老字头(老字去掉下半部分)”和“畴”字两部分组合而成的,“老字头”是形,“畴”是声。

“老”字省去下半部分,楷体写作“耂”,俗称老字头,又称老省,读音仍是“老”。耂下填入其它单字,可以造出与老相关的新字。比如填入“子”,就造出“孝”字(会意儿子背老人)。耂下填入畴字,就造出了表示“老而活得久”的寿字。耂下加畴是寿字的基本形态,后人按照主观想象不断添加“口”、“寸”,这种现象被称作“增繁”,徒使字形茂美,实际意义不大,不值得去讨论研究。

畴字,即图一寿字下面蜿蜒曲折的部分,《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畴,“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曲之形”。这里讲的“耕曲”,是指田地沟陇弯弯曲曲的形状,称作畴。在耂下加畴,用田地沟陇弯曲形状比喻老人脸上、身上皮肤皱纹多而弯曲,又暗喻了老人的人生经历曲折不平,简直是造字者的神来之笔!此外,畴、寿音近,畴字在这里表声,寿字真可谓是形、音、义无处不和其宜,体现了汉字之大美。

寿字造出,本义老而久,代表着人生美好愿望,受到所有人的喜爱。容庚先生编著的《金文编》一书,仅商周时期的寿字就收入150个,成为书法爱好者书写“百寿图”的极好素材。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图3

三、康字

康字本义为乐器发声。是由乐器和代表发声的四个点儿构成的会意字。康又是个象声词,它与“彭”字相同。彭的左面是鼓,右面的三撇表示声音传开,发出“彭彭”的鼓声。

如果试图从《说文解字》中弄清康字的来龙去脉,就会陷入一个迷魂阵。《说文解字》中没有康字,细细审查,原来康字被“隐藏”在穅字的解说之中。《说文解字》讲:穅,“谷皮也。从禾,从米,庚声。康,穅或省”。这里说“从米”,遍查小篆无果,又上溯金文,查到了,是铜器铸造过程中结瘤产生的错字,被误认为是米字。这里说“庚声”,又查庚字,其解说不知所云。费尽周折,一头雾水。

正确解读庚、康、穅这三个字,最终得益于两位著名的学者。首先是郭沫若先生,他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庚,“观其形制,当是有耳可摇之乐器”,康,“庚下加点是表发声振动”。其次是李孝定先生,他在对甲骨文“庚”字(图3)考证之后,在《甲骨文字集释》中进一步指出:庚,“其形制当后世之货郎鼓,执其柄旋转摇之以作声者”。庚字上部为装饰,中间为鼓面,两边下垂的是鼓槌。这里选金文中象形最肖者(图4)刊出,更为直观易懂。行文至此不由得心生感叹:仅从东汉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存在两千年的谜团,被这些伟大的学者一朝破解,拨云见日,福荫后学,这该是多大的功劳啊。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图4

下面来梳理一下:

庚,古乐器(货郎鼓)的名称。象形字。不摇动时称为庚。后被借为天干的第七位。

康,古乐器庚下加点儿为康。会意字。摇动而发声叫作康。后被借为康健之康。

穅,康下四个点儿被误以为“米”字,增禾后造出了米糠的穅字(多亏了有此误会,汉字里才有了此字)。

附带说一句,许多书法前辈受时代局限,都写过从米的康字,比如邓石如、汪鸣鸾、莫友芝等。今人就要引起重视,不应该写出错字来了。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图5

四、宁字

宁字是由宝盖儿、心、皿、丂(读作考)四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心在房子和食物之间,会家室安宁之意。

宝盖儿(读作绵),是房屋的侧面象形。甲骨文写作(图5)的样子,上象尖屋顶,两竖象墙壁。这种简易房,古代称为庐,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说的就是这种。造数字六时,同音相借,把图5借走作为六使用,另造庐字表示房屋。甲骨文图5又演化为代表房屋的部首,楷化成现在的宝盖儿。

心字是个象形字,但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的具象,它是人们头脑中约略的象形。中为“心包”,两侧为“心室”。图1的宁字是上中下结构,所以把心字压扁使用。单独使用或作偏旁使用,就要把它拉长,即所谓“竖心儿”。具体到宁字中的心,只是代表人的精神状态。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图6

皿字,是古代食盘的侧剖面的象形。甲骨文写作(图6)的样子。凹面为盘子,中间是高脚,下部是底托,两侧是供端起的环。《说文解字》: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在宁字中,皿代表食物。

丂字读作考。很多汉字都用到它,比如:兮、号等。《说文解字》说它是“气欲舒出”,缺乏象形依据。对于甲骨文中的丂字,学者们都说“所象何形不明”。曾经有个“老省”的说法,姑且可以借来一用。甲骨文的老字写作(图7),长发散乱,弓背,拄杖的老人。将上部省去,单留下拐杖,就是丂字。在这里,拐杖象征着支撑、稳定。具体到宁字,下边加丂,代表稳定,字义的解释就通顺了。不知是否符合当初造字者的本意。

甲骨文的宁字由宝盖儿、皿字、丂字组成,没有心字。

金文的宁字增添了心字,但没有丂字。

小篆的宁字,四个组成部分全部用齐。

由于这些书体写法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隶书、楷书写法的不同。宁字存在多种写法并存的局面:寍、甯、寕、寧等等。简化汉字时统一写作“宁”。

新年漫谈“福寿康宁”字的起源

图7

五、小结

“福”是坛子,“寿”是老而久,“康”是摇货郎鼓,“宁”是家室之安。相信读者们会从四个字的追本溯源过程中,对汉字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引起研究汉字的兴趣。弄清汉字之源,对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对于从事书法创作的人,乃至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祖先造字的智慧,了解汉字在朝代更迭各阶段的演变过程,进而了解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最后运用自己书写汉字的相关技法,把汉字的大美体现出来,形成一个提高个人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完整过程,是件何等快乐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