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字“缘”就变成了“夕阳无限好,只缘近黄昏”,意境却完全不同了。 这二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原诗如下: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风景很美,但是心境苍凉。改成了“夕阳无限好,只缘近黄昏”就改变了心境,风景很美,心境更佳。 关于黄昏的诗句,我们看到有崔颢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元代/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些诗词,无不表达出一种黄昏渐进,夜晚降临,时光流逝,惆怅凄凉的心境。 古人多喜欢“伤春悲秋”。这可能与古人的生活环境有关。古代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多数不自由,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文人,多数会伤感于自身境遇,伤感于离别,伤感于四季轮替,伤感于黄昏将近,岁月流逝不可追回,所以在诗词中常常会出现“悲愁”“断肠”等词句。 俗语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而一日光阴以四季来比,清晨是春季,中午是夏季,午后至黄昏是秋季,夜晚是冬季。以人的年龄来比,清晨是少小,中午是青年,午后是中年,夜晚是老年。而黄昏相当于即将进入老年,也叫暮年,意味着时光流逝,人将垂垂老矣,美好的年华不再,所以,不免有悲叹,怕生命即将不再,怕无常又到。 然而,“春有绿荫夏有花,秋有红叶冬有雪”,“夕阳无限好,只缘近黄昏”每一个季节都有美好的地方,早午晚也自有其美妙之处。 我们眼中看到的风景,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到的,也和我们的心理活动,和我们的心情,心境,以及我们的性格,心胸等等有关。在这一点上,我很敬佩主席,也非常欣赏主席的诗词。 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心胸开阔,在别人伤春悲秋之际,主席却用不一样的心胸为我们开阔了不一样的眼界,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天地。 以《沁园春·长沙》长沙为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词,在元代词人马致远的笔下,秋天是这样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伤吧,忧愁吧,断肠啊! 然而在主席的笔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多么豪迈,多么辽阔,万物都在竞相追逐自由。不仅如此,下阙笔锋一转“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秋天的景致下,一群忧国忧民的年轻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饱受苦难的中国寻求前进的方向,寻求未来的道路,丝毫没有忧伤、颓丧,充满了意气风发,让人精神振奋。 所以胸怀不同,眼里看到的一切也是不同的。“夕阳无限好,只缘近黄昏”,一个字的变动,我们看到的风景,我们看到的世界,体会到的意境也是不一样的。 两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经是黄昏的年龄了。我看过一些报道,袁隆平带领团队,研发的盐碱地、海水灌溉种植水稻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2018年5月,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一个“近黄昏”的老人为全世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袁老说过“退休对我而言是不存在的,退休之后没事做反而会有失落感。” 我们看到还有很多和袁老一样奋斗在科技战线上的“近黄昏“的老战士们,他们的人生精彩纷呈,他们的成就令人羡慕,他们的“黄昏”更是美丽无比。 “夕阳无限好,只缘近黄昏”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