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中考化学复习5.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2020-02-24 | 阅:  转:  |  分享 
  
【解析】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7.6×=4.8g,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
,两种元素的总质量为4.8g+1.2g=6.0g,恰好与燃烧的有机物的质量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即该
有机物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答案】B3.(2014益阳15题3分)某物质X与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3O2
2CO2+2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C2H4B.X具有可燃性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X是一种有机物点燃【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此反应
中的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答案】C命题点3微观反应示意图(2016年6考,2015年8考,2014
年7考,2013年3考)知识梳理微观反应示意图解题策略:(1)抵消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即由相同小球组成,且结构也相
同的物质)。(2)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则根据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
变进行配平,然后根据反应特征判断基本反应类型。(3)根据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元素的种类、原子种类和个数、分子种类和个数是
否发生变化。(4)利用化学反应中小球的移动判断化学反应的实质。巩固练习1.(2016昆明)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应前
后元素种类不变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均为“?”、“?”,所以反应
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A错误、C正确;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2∶1,B错误;该反应中分子“????????”、“
??”分裂成为“?”、“??”两种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
学变化中不能再分,D错误。【
答案】C2.(2016哈尔滨)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
完整;(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
合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后的图形氯分子和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分
子两种分子【解析】图示中,反应前后都有氢分子,说明实际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只有一个,另一个氢分子没有参加反应。(1)一个氯化氢分子
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有两个氯化氢分子。(2)消除没有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后可
知,反应前的分子为氢分子和氯分子,反应后的分子只有氯化氢分子,但氢原子和氯原子没有改变,故变化前后氯分子和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发生了变
化。(3)从微观角度,反应前存在两种分子,反应后只有一种分子,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湖南五年中考1.(2016株洲1
2题2分)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三种单
质分子B.图示产物为混合物C.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再分D.图示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解析】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
可知,图示中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2个分子),A、B错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C错误;该反
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答案】D2.(2016衡阳7题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解析】根据“?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可知“???”、“????”表示单质,“
??????”表示化合物。分析图示模型可知:该反应由两种单
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B正确;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均为单质,C错
误;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D错误。【答案】B3.(2016益阳18题6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
????”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回答下列问题:(1)示意图中表示单质的化学式为___;(2)示意图所表示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O22CO+O2
2CO2点燃化合反应命题点4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2016年7考,2015年9考,2014年6考,2013
年6考)知识梳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形式A+B+…→CC→A+B+…A+BC→AC+BAB+CD→AD+
CB特征多变一一变多单换单双交换,价不变湖南五年中考1.(2013邵阳10题2分)分析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
示意图,判断其反应类型属于()?????????????????????????????????????????????
?????????????????????????????????????????????????????????????????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解析】由图示可知,
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为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故选C。【答案】C2.(2014张家界11
题2分)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关于对下列反应的分类错误的是()(1)8Al+3Fe3O4
4Al2O3+9Fe(2)C+O2CO2(3)NaOH+HClNaCl+H2
O(4)CaCO3CaO+CO2↑A.(1)属于复分解反应B.(2)属于放热反应C.(3)属于中和反
应D.(4)属于分解反应高温点燃高温【解析】(1)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
换反应,A错误。(2)反应特点为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碳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3)是酸与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C正确。(4)的反应特点为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答案】A3.(2014郴州15题2分
)如图,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A.化合、分解、
置换、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高温【解析】从左到
右C+2CuO2Cu+CO2↑,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是置换反应;CO2+H2OH2CO3,“多变一”
,是化合反应;Ca(OH)2+H2CO3CaCO3↓+2H2O,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是复分解反应;CaC
O3CaO+CO2↑,“一变多”,是分解反应。B正确。高温高温【答案】B命题点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2016年9考,2015年14考,2014年12考,2013年14考)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和读
法知识梳理意义读法(以S+O2?SO2为例)质的方面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
_和反应条件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点燃反应物生成物意义读法(以S+O2?SO2为例
)量的方面微观反应物微粒和生成物微粒的________比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1宏观反应物与生
成物间的相对______关系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点燃分子个数质量第
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目录命题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验证命题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命题
点3微观反应示意图命题点4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命题点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命题点6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命题
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验证(2016年1考,2014年2考,2013年4考)知识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
解(2013年3考)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实质:总和
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变化六个“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变元素____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
____不变原子____不变原子____不变总质量种类种类数目质量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特别提醒】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
)“化学反应”是前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参加反应”是基础。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如蜡烛燃烧剩余的石蜡不算在内。(3)“质量总和”是核心。无论是参加反应的
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气体也应考虑在内。(4)“质量守恒”是目的。此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
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药品选择质量守恒定律只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所以选择的药品需
要能发生化学反应。2.实验方案及装置(2016邵阳24,2014衡阳12B)3.实验原理及现象实验A:原理是_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实验B:原理是Fe+C
uSO4FeSO4+Cu;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实验C: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天平
不平衡,指针右偏。4.实验结论及分析(反应前质量记为m1,反应后质量记为m2)4P+5O22P2O5
点燃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
验A:m1=m2,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_____。实验B:m1=m2,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_
____。实验C:m1>m2,由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_____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右偏。之和左盘
之和5.实验改进实验C: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视频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6.实验分析(2014湘潭
24,2013衡阳33)(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_________,不能应用于________。(2)所选的化学反应,反应现象
要明显(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3)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_________中进行。(4)任
何化学反应都遵守______________。造成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有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呈现不同状态,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密闭容器质量守恒定律其质量没有计算在内(如: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反应装置_______不好,使得部分物质进入或
逸散,造成质量发生变化。气密性1.(2016株洲十五中月考)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不变的是()①原子种类;②原子
数目;③分子数目;④元素的化合价;⑤元素质量;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②⑤⑥B.①
②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巩固练习【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元素种
类、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故选A。【答案】A2.(2016邵阳模拟)某兴趣小组为了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向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的小试管内注入20g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放于天平上称
量,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将试管内的药品倒入烧杯内(试管不取出),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的一项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会__________(填“偏左”“偏右”
“不发生偏转”之一)。(3)试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精确到0.1g)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uSO4+2NaOHCu(OH)2↓+Na2SO4不发生偏转35.1g1.(2
013邵阳4题2分)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
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B.氧气C.氧化物D.水湖
南五年中考【解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会改变,月球土壤发生反应能生成氧气,说明月球土壤中含有氧元素。【答案】A
2.(2016邵阳24题2分)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稀硫酸与碳酸
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硝酸钾与氯化钠不反应;镁条燃烧后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这三个实验不能用于直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铁与硫酸铜反应,不会生成气体,可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3.(2014湘潭24题4分)质量守恒定律
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填字母序号)。①原子数目②分子
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
D.②③⑤B(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____________的质量。2Mg
+O22MgO点燃参加反应的氧气(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
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生成物扩散到空气
中【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均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物质种类一定
改变,故选B。(2)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氧化镁的质
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固体镁和氧气的质量和,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通过观察可知,镁条
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明一部分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了空气中,因此导致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点燃命题点2质
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016年13考,2015年11考,2014年13考,2013年11考)知识梳理应用1推
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应用2推断未知物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
不变)。应用3推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或其之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原子数目均不变)。应用4解释化学反
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巩固练习1.
(2016长沙)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A.H2O
B.Na2CO3C.CaOD.CaCO3【解析】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列表分析如下:元素种类CaSOC已知生成物22122反应物0
2602X2062X的化学式CaCO3【答案】D2.(2016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
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
前的质量(g)7.62.00.20反应后的质量(g)3.2X5.80.4A.X=0.4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解析】对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
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甲是反应物,减少4.4g。丙是生成物,增加5.6g。丁是生成物,增加了0
.4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即剩余2.0g-1.6g=0.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乙物质剩余0.4g,即X=0.4,A正确;丁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错误;从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反应物,C正确;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4.4g∶5.6g=11∶14,D正确。【答案】B湖南五年中考1.(2016永州17题2分)将16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1B.2∶1C.3∶1D.4∶1【解析】根据描述,可写出反应的表达式:A+B→C+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12g+8g-16g=4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4∶1。【答案】D2(2016常德11题2分)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献花(0)
+1
(本文系中小学教育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