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鞶鉴图的八环图,八个字中,可从任何一个字旋转读起,组成下列四首四言诗: 〈一〉 〈二〉 清光耀日, 光耀日菱, 菱芳照室。 芳照室清。 光耀日菱, 耀日菱芳, 芳照室清。 照室清光。 〈三〉 〈四〉 日菱芳照, 菱芳照室, 室清光耀。 清光耀日。 菱芳照室, 芳照室清, 清光耀日。 光耀日菱。 上图又是鞶鉴图的八花图,八个字中,可从任何一个字旋转读起,组成下列四首四言诗: 〈一〉 〈二〉 晓河澄雪, 河澄雪皎, 皎波清日。 波清日晓。 河澄雪皎, 雪皎波清, 波清日晓。 日晓河澄。 〈三〉 〈四〉 皎波清日, 波清日晓, 晓河澄雪。 河澄雪皎。 波清日晓, 清日晓河, 河澄雪皎。 澄雪皎波。 以上两个八环八花图,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以及令孤楚,分别为之作序的鞶鉴图,千百年来,一直称之谓“南海才女”巧制创作。但真正作者已轶名,难找史料考证,幸有撰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大名相联系着,才得以流传至今。 4年前(2005年)三八妇女节前夕,《羊城晚报》刊登了署名林超的《鞶鉴图重归六榕寺》一文,论述当年王勃从南昌到羊城,应南海知府令孤楚之请,在赴交趾(越南)前,于六榕寺内,为“南海才女”的鞶鉴图作序之事。 可见,中国文字之灿烂辉煌以及古岭南闺阁士女之才华横溢。 并非当今的“梨花体”可比拟的。以赵丽华为代表的“梨花体”,未见有保存千日的“杰作”,更遑论千年流传矣! 昔日由王勃与令孤楚作序,幸获流传至今的鞶鉴图,除了以上八环八花十六个字的反复循环旋转诗句外,还有192个字大迴环回文的精彩妙语。 林超的《鞶鉴图重归六榕寺》一文,不单依据论述了王勃当年为图写序之事,还详细介绍了如今,再由广州璇玑学者黄羲平老先生,把图整理制作捐献,重归六榕寺之义举。使世人到寺内碑廊,能目睹妙图风采。该文限于篇幅。未能将鞶鉴图所有文字刊登,我曾专程赴穗城入寺品尝考究,又查阅香港知名学者陈荆鸿教授所著的《艺文丛稿》中对鞶鉴图之介绍,校对抄录如下,供博友分享: 称为“转轮八花钩枝鉴铭”的鞶鉴图内藏有192字,迴环循读,四字成句,从左旋顺读,用四支韵: 篇章隐约,雅合雍熙。铅华着饰,尽萃妍媸 。旋躯合配,懿德章施。宣光炳耀,列象标奇。先人后己,阅礼崇诗。悬堂象设,启幄光驰。传芳远古,照引毫厘。坚帷莹澈,迹异磷缁 。连星引月,藻振芳垂 。妍齐锦绣,色配涟漪。虔思早暮,守谨闺闱。圆虚配道,象网齐仪。烟凝缀玉,影表方枝。捐瑕涤怪,释怨忘疲。连芳表质,日素凝姿。编辞衍义,质动形随。前瞻后戒,雪拂云披。联翩动鹊,映掩辞螭。蝉轻约鬓,柳翠分眉。全斯节志,敬尔尊卑。鲜含翠羽,影透轻池。源分派引,地等天规。延年益寿,代变时移。筌简等义,绘彩分词。 如从右旋便成为倒读,用一先韵;“词分彩绘,义等简筌。…… 闱闺谨守,暮早思虔。…… 熙雍合雅,约隐章篇。”旋转的回文体,不论顺读或倒读,左旋或右旋,都是词藻华丽,内涵丰富,美妙无穷之篇章。 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融合了华夏古老传统与海洋文化的动态结合,值得让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去研究考证之必要,制图的“才女”是谁?将来或许有新的发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