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q1338 2020-02-24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双35炮弹的曳光管螺纹问题,既不是707先生所指军工单位造谣,也不是玄学

为保证行文的完整,这里再次说一下螺纹的问题。瑞士35弹采用弹体右旋飞行、曳光管螺纹也右旋的设计;因为炮弹遭受空气阻力以后会降低转速,中间的曳光管就会比外周的弹体转的快,形成右旋趋势,越飞越紧。

这个设计被国内左派老专家认定是瑞士人给中国人挖的陷阱,坚决要求改为左旋,后在2004年出现20%炮弹曳光管脱落。复核设计的时候进行左右螺纹的紧固性对比测试,不打螺纹胶、各试射50发弹;右旋无脱落,左旋脱落6发。

详细的经过和结论大家可以参见《某型高炮弹药故障引发的思考》,该文三位作者分别来自152厂军代室和西南兵工局。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当事者在论文中的论述

当然707先生将螺纹设计的波折故事,斥之为“作者编的段子”,并质问:

“为什么在左旋螺纹加上性能质量不好的胶,曳光管的失效率是20%,而在不涂胶的时候曳光管的失效率却是12%呢?”“右旋力矩不变,阻力变小了(螺纹自锁力还在,然后没涂胶)之后,失效的曳光管却变少了?如此的试验结果真的能定量研究么?”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707先生说这是个编造的段子。开玩笑,编段子吹牛逼谁比得过大神王辉的徒子徒孙

事情的关键不在于707先生毫无根据的指责军工厂和国防派出机构造谣,而在于表现出了三个方面的认知能力缺失:

1:707先生缺乏基本的对错判断能力。

瑞士35炮量产后卖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地区,唯独在中国更改螺纹方向后,才出现显著的曳光管脱落现象;国内在改回原始设计后,相关故障也同样就此绝迹。

事实极其简单明了,只要是一个认知能力正常的人,他可以不懂是什么机理导致了这种差异,但至少可以毫无疑义的断定,问题一定出在螺纹方向的改变上。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还要说什么呢?

与之类似,倘若一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死活不承认左旋设计存在方向性的错误,外人虽然未必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智力问题,还是品性问题,又或者兼而有之;但对最终的结论没有影响,即此人缺乏基本的对错判断能力。

2:707先生完全不懂得最基本的机械生产常识

左旋螺纹的35弹,在不同测试中出现的脱落概率差异;其实是机械加工行业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类现象,即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螺纹紧固效果的差异性。只要接受过最基本的机械设计相关训练,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想不通。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螺纹紧固,斜面彼此完全接触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中不可能达到

螺纹紧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内、外两组螺纹的相互配合,在斜面上产生巨大的摩檫力。在理想的情况下,内外螺纹的斜面能够实现完全的面贴合;此时摩擦力可以达到最大——也就是紧固效果达到最佳。

但在实际制造装配过程中,所有的螺纹,其实际外形和大小、包括受力以后变形的外形大小;一定和理想外形是存在误差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不可能相同。而且这些实际制造出来的螺纹,即使是一个型号的产品,不同个体彼此之间的形状尺寸也是各异的。

实际上不只是螺纹如此,所有机械产品的制造都是如此;因此专门形成了一个概念,叫做“公差”。简单的说,它代表了产品的实际外形尺寸与设计数值之间,允许存在多大的误差范围;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极限,无论实际外形是偏大还是偏小,都是合格品。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以92手枪为代表的国产枪械,常年不能实现部件互换,甚至弹匣也不能互换,就是因为部件生产验收的公差范围太大所引发的。比如弹匣和弹匣锁定结构的尺寸同时偏小,就极易因锁定不牢而引发供弹故障、甚至弹匣意外脱落;反之,则甚至弹匣都推不到位。92手枪直到近年改型才解决弹匣的互换性。

这种实际状况决定了螺纹紧固产品的两个必然规律,以及相应的强化措施:

A:一种螺纹产品的最终紧固效果不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确定值,而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有高有低。

比如有同款的两对螺栓/螺母组合,都是符合公差要求的合格品,都能装起来拧紧了;但是其中一对螺栓的尺寸偏小、螺母的尺寸偏大;另一对则反之,螺栓偏大、螺母偏小。第一对的紧固效果,必定显著小于第二对,也更容易松脱。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怕一对螺栓螺母的紧固性能是完全相同的

针对这种规律,提升紧固性能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就是提升制造精度。比如航空航天上的高强度螺栓,俄罗斯MR标准螺纹其实设计思路、特征与西方MJ标准螺纹是一致的;性能上的主要差距,就是MR的螺纹精度要更低、内外螺纹的配合间隙更大。

B:在实际紧固中,内外螺纹之间是(带状)接触为主

由于形状尺寸的不完美,现实中的螺纹产品,看似螺纹的内外斜面紧紧贴合,真正的接触部位都是一条(连续或者断续带状面),而不是整个面,中间存在大量的非接触面空隙。螺纹的制造精度越好,接触面就越宽、越连续。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螺纹胶能有效提升螺纹的紧固效果,但注意这是个简单的示意图,胶的实际分布并非如此

这就是螺纹胶的用处,它不是均匀的一层分布在螺纹斜面上,而是用于填补、胶粘螺纹之间的空隙,以无数小颗粒的状态存在。仅以机械理论而言,如果能制造出两个完美结合的螺纹,那么有没有螺纹胶,对紧固性能都基本不形成影响。

因此在几次不同的对比测试中,出现曳光管脱落概率的差别,是完全符合机械常识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想不通,说明707先生没有经受过任何机械设计生产相关的训练。

3:707先生对实际科研生产规律没有任何认识

特别是对比测试的样品,其脱落率的下降(即紧固性能提升),还涉及到另一条实际生产经验;707先生对此的不解,证明他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相关行业。

在国内的产品制造中,专门为重点任务而少量生产的产品,其过程管理非常严格,代表了该单位的最高能力水平;都是挑选最好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指定最好的设备、指定最好的人员进行制造和装配、验收——连拧螺纹都会格外仔细小心到位。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机炮发射曳光弹对地射击

专项对比测试,就是非常典型的重点任务;参与测试的样品,代表着该设计的最佳实际性能。而在正常批量交付用户的产品上,每个批次的材料、具体工装设备、操作人员及人员状态都不一致,在产品指标要求范围之内出现波动起伏是常态。

707先生所谓玄学的曳光管脱落率变化,其实质是:国内左派老专家拍板的改左旋螺纹设计,即使是以最严格精良的标准去制造,在不打胶进行强化的前提下,也只能将脱落率从20%降低到12%,根本不能满足紧固可靠性要求。

中国先进技术炮弹,因误认为欧洲想坑中国,使关键功能失效20%

图:到底是谁在搞笑,有没有基本的科研生产常识?

同时另一个暴露707先生完全没有科研生产常识的地方,在于用“工艺以我为主”,去否定研制单位要求严格遵守瑞士原始设计的结论。

最基本的常识:实现设计是工艺的目标和出发点,编制工艺只能是为了实现设计。这个问题的主从秩序是任何一个接受过相关工程训练的人都不会弄颠倒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