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9日共同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得到改善。
蓝皮书结合新发展理念,对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详细介绍了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所采取的重要政策举措及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中国下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蓝皮书对2018年中国国家、省及100个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得到改善。2010-2017年总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再逐年稳定增长状态,其中2011年达到最低点,此后出现持续增长状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上升。2014年到2017年间,“经济发展”这一指标的上升速度均在18%以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经过前几年调整转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得到恢复。 此外,中国在社会民生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环保领域治理成效逐渐显现,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有较大短板,经济社会活动的消耗排放影响依然较大。
从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来看,数据验证分析显示,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排名比较靠前。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重庆、天津、山东、湖北、安徽等省市位居前 10 位。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五大分类指标来看,省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