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庸胜堂中医》血虚,血瘀与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的治则。

 木丁西sss 2020-02-24

章内容与《医门推敲五》,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防治原则同步讲


            调     血

           主讲:张胜兵

1.补血

适用于血虚证。由于血虚证主要见于肝、心两脏,故补血法主要用于肝血虚证和心血虚证。又因血的生成与脾胃、肾等脏腑机能密切相关,因此补血时,应注意同时调治相关脏腑。其中又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尤为重视对脾胃的补养。血虚证补血的基本方“四物汤”,大部分补血的方药都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那么在补血的方剂里面,最常用的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这几个补血的方药,最常用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川芎、芍药、阿胶等,都是属于直接补血的。如果间接补血就得健脾胃,比如“香砂六君丸”“异功散”“五仙散”“炒三仙”等等,那就太多了,何为间接补血呢?就是健其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好,气血生化有源,所以自然而然就能生血。

2.调理血运

血运失常的病变主要有血瘀、出血等,而血寒是血瘀的主要病机;血热、气虚、瘀血是出血的主要病机,当然有血寒导致血瘀,血热也会导致血瘀,血热气血妄行导致出血,气虚气不摄血导致出血,瘀血导致血不归经的出血等等。治疗时,血瘀者宜活血化瘀,因血寒而瘀者宜温经散寒行血;比方说:“少腹逐瘀汤”里面的小茴香、干姜这些能够祛寒,因为血寒引起的瘀血,可以用温阳药配合化瘀药这样效果就很好。如果说是由气滞所引起的血瘀就行气化瘀,气滞很多都是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为代表的,行气运用到的行气化瘀的有香附、陈皮都能够行气,在行气的基础上再加一些化瘀之品,行气化瘀;其实气虚也能导致血瘀,比如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大剂量补气的药再辅以活血化瘀的药)。出血者宜止血,且须据出血的不同病机而施以清热、补气、活血等法。比如出血证,本来有个方药叫“十灰散”,无论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都可以用来止血,但是我们中医讲究的是治病求本,如果这个出血证是血热引起的,就得凉血止血;由气虚引起的出血,就补气摄血,比方说“归脾汤”;由瘀血所引起的出血,那就得活血化瘀,比方说“将军斩关汤”来治疗由瘀血引起的崩漏,《医门推敲》第一部有个方子叫“化瘀止崩汤”,就是用来治疗瘀血引起的崩漏。

(四)调津液

1.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而致的肺燥、胃燥、肠燥等证。调治方法,一是摄入足量的水液,二是用滋阴润燥的药物。若为实热伤津者,治宜清热生津。比方说肺燥,可以用“清燥救肺汤”;胃燥用“益胃汤”来养阴;肠燥用“增液汤”来生津。如果是实热伤津者,治宜清热生津,比方说胃燥属于气分热盛伤津的,可以用“白虎汤”来清热生津,知母可以生津,石膏能清热,在白虎汤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一些养阴之品,比如“白虎汤”合“益胃汤”一起治疗。

2.祛除水湿痰饮

适用于水湿痰饮证。其中,湿盛者宜祛湿、化湿或利湿;水肿或水膨者,宜利水消肿;痰饮为患者,宜化痰逐饮。水液代谢障碍多责之于肺、脾、肾、肝,故水湿痰饮的调治,从脏腑而言,多从肺、脾、肾、肝入手。关于水湿痰饮之前讲得太多了,已经将水湿痰饮的各种情况和代表方药全部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在这里就不啰嗦了。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调理气与血的关系

由于气血之间有着互根互用的关系,故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而有气病及血或血病及气的病变,结果是气血同病,故需调理两者的关系。

气虚生血不足,而致血虚者,宜补气为主,辅以补血,或气血双补(用“当归补血汤”,用大剂量的黄芪加少量的当归,气血双补可以用“八珍汤”);气虚行血无力而致血瘀者,宜补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这个用“补阳还五汤”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气滞致血瘀者,行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合“复元活血汤”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者,补气为主,辅以收涩或温经止血(“归脾汤”证)。其实这些都讲过了。

血虚不足以养气,可致气虚,宜补血为主,辅以益气;但气随血脱者,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清-程国彭《医学心语》,故应先益气固脱以止血,待病势缓和后再进补血之品。气随血脱的情况可以用“独参汤”,赶快补气再说,然后再用“当归养血汤”。

2.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生理上同样存在互用的关系,故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因而治疗上就要调理两者关系的失常。

气虚而致津液化生不足者,宜补气生津;气不行津而成水湿痰饮者,宜补气、行气以行津;气不摄精而致体内津液丢失者,宜补气以摄精。津停而致气阻者,在治水湿痰饮的同时,应辅以行气导滞;气随津脱者,宜补气以固脱,辅以补津。这个气与津液的关系和气与血的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治疗手段也是一致的,只是将补血的药换成养阴生津的药就够了。

3.调理气与精的关系

生理上气能疏利精行,精与气又可互相化生。病理上气滞可致精阻而排出障碍,治宜疏利精气;精亏不化气可致气虚,气虚不化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关于补气填精并用,主要针对的脏腑是肾,是里面的肾精、肾气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方药里面,很多是气和精一起下药的,比方说“金匮肾气丸”里面有大量的熟地黄是益精的,它为什么又有气呢?因为里面有桂和附,由于桂和附是温性的,可以温化大量的肾精之后蒸腾而变成气,而精气互化,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就在想“金匮肾气丸”,怎么叫肾气丸而没有补气的药,就不是桂附合六味地黄丸所组成的么?它为什么叫肾气丸?它的气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精所化生,而这个精正是大剂量的熟地补肾填精,然后用桂附蒸腾精之气化使之成为肾气!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病理上常有的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精血同源”与“津血同源”两个,“精血同源”最典型的例子,就以熟地这味药来说,它能够补肾填精,但是在四物汤里面,熟地在里面起的作用是补血,而在这里正好验证了“精血同源”,在补肾精的同时,能够协助芍药、当归来补血,所以在四物汤这个方子里就已经体现了精血同源。而这个无人问津的“津血同源”呢?这个津是指水液,和血同源,这个在方药上,比方说津亏便秘,用增液汤,生地、麦冬、玄参,血虚便秘,用麻子仁丸,里面有麻子仁、当归都可以来通便,那么“津血同源”实际上我们在增液汤的基础上加当归,在麻子仁丸的基础上加生地、麦冬效果更好,因为“津血同源”津和血可以互生,这些是补血养津之类的;还可以举个养血润燥之类的例子,比方说当归饮子本来是治疗皮肤病的,那么皮肤病是血虚生燥,当归饮子有四物汤养血以润燥,为什么养血能润燥,因为“津血同源”。补血可以养津,养津可以润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顺时势,中医在经历了百年屈辱历史之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时代属于中国人的,也属于我们中医人的!

古今成大事业者,不仅要有旷世之才,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编辑:庸胜堂李燕
编审:庸胜堂李拙远   刘国锋  束新飚
监制:庸胜堂创始人张胜兵
出品:庸胜堂国际中医传承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