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神奇须对症·小方大用妙无穷

 象行生 2020-02-24

昨天,在文章中介绍了甘草的药性和应用,可以说甘草不愧“国老”之称,效用非凡。医药家陶弘景(456-536)评价甘草:“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现代对甘草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发掘其应用价值。简略归纳有七方面功效。

1.甘草治疗皮肤病。对多种皮肤炎症及皮肤过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疗效,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皮炎皮疹等。用于眼科治疗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亦取得较好疗效。

现代中医名家蒲辅周先生,公布自制“甘草油”方法:大甘草,刮去皮切细晒干,勿用火焙,研成细末,以纯洁芝麻油(或纯洁菜油亦可,花生油及其他杂油俱不可用),用瓷缸或玻璃缸,将香油盛入缸内,再纳入甘草粉,浸泡三昼夜,即可使用。

此方治一切火毒疮疖,以及溃久不愈之溃疡俱效。如遇初起之疔疮,阴部溃疡,厚涂于上,干时再涂,能泻火消肿止痛。

蒲老说:“我曾用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天热疖疮,其效显著。经过数十年,用之满意,疗效好,价廉。”

2.甘草治疗肺结核。民国中医名家张锡纯采用“生甘草为细末,每服钱半,用金银花三钱煎汤送下,日服三次”屡屡获效。

3.甘草止热吐证。甘草30克,生大黄3克,伏龙肝15克,专治热吐证,临床表现为食人即吐,吐物酸臭,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一般1至2剂即能止吐。

4.甘草提取物治疗艾滋病。土库曼尼亚艾滋病防治中心和巴什基尔化学研究所与医学院共同研究,已从甘草中分离并配制成一种能有效地抑制艾滋病毒繁殖的新药—尼格利津,同时已为新西伯利亚医院的临床试验所证明,它确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一种药物。专家认为,就作用而言,尼格利津近似于美国科学家研制的叠氮脱胸苷,但后者因毒性引起的副作用太大,难以推广应用,而前者就无此弊端:此外,这种甘草提取物配制成的药物,对艾滋病毒具有高度的分辨与跟踪力,药效明显。

5.甘草治疗胃病。甘草能抑制其胃酸分泌,对胃酸过多的胃肠道溃疡病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6.甘草镇咳。甘草浸膏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起到镇咳作用。

7.甘草解毒。古人称甘草“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唐代药王孙思邈将甘草和土豆汁混合,取名甘豆汤,其效乃奇,其验更速,入腹即定。

经研究,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即甘草酸(商品名甘草甜精),它的分子结构为两个葡萄糖醛酸和一个甘草次酸所组成,甘草甜素的葡萄糖醛酸在人体内游离后,可与含有烃基或羧基的有毒物质相结合,生成无毒物质而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甘草、生姜、银花水煎服,解乌头类中毒,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一支蒿等,

甘草、生姜、防风煎服,解天南星科中毒,包括南星、半夏、禹白附。

甘草、绿豆煎服,解马钱子中毒。

甘草抑菌。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体外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在试管内能增强小檗碱抑制金葡菌的作用。

甘草虽然是药食两用植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仍然会出现弊端,并非可以随意使用,也非人人事宜,需要对症使用。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甘草引起高血压。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促进水分和钠盐潴留和钾离子的排出,呈现明显的抗利尿作用,大量或长期服用甘草,会引起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症。

2.甘草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甘草提取物50毫克相当于0.1毫升雌二醇(雌激素)的效力。男子不可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尤其是处于生长期的男孩。

3.甘草与鲢鱼同食中毒。《遯园医案》记载了一则因为吃了用甘草炖的鲢鱼导致中毒身亡的案例。原文如下:

芫花、大戟、甘遂之与甘草,药性相反,古有明文,故方剂中不可合而并用。苟一误用,必至杀人,医者所共知也。此外,未见与甘草相反,而其害且至于杀人者。当清末时,医士颜君意禅,笃实人也,一日告余曰:曾在某邑为人治病,见一奇案,令人不解所以。有一农家,人口颇众,当冬月塘涸取鱼,煮鱼以供午餐,丁壮食鱼且尽,即散而赴工,妇女童稚数人,复取鱼烹治佐食。是晚有一妇,初觉饱闷不适,(日匿)就床褥,众不介意,次早日高,呼之不起,审视则息绝尸僵矣。举家惊讶,莫名其故,再四考查,自先午同餐后,未进他项饮食,亦无纤芥事故。因取先日烹鱼釜察视,除鱼汁骨肉外,惟存甘草一条,约四五寸许。究问所来,据其家妇女则云小孩辈喜啼哭,每与甘草与饲,釜中所存,必系小孩遗落者。又检所烹之鱼,皆系鲢鱼,并非毒物,即甘草与鲢鱼同煮食之,亦不曾有相反毒人之事。且众妇及小孩数人同食,虽间同有饱胀不适情形,亦无他瑞剧症,何独一人偏受其灾。顷之,邻里咸至;又久之,死者母家亦至,究问死状,主人以实告,不之信,喧哗终日,莫能决。中有一少年最放肆凶暴,大言于众曰:甘草、鲢鱼同食毙命,千古无此奇事,人命至重,岂得以谎言搪塞!若果然者,可再用此二物同煮与我食之,我虽被毒,死亦甘心,断不谁问。即促同来母党照办,众疑莫敢先发,其人再三督促,并亲自手擎二物付釜同煮,侯火候至时,即命取盘著陈列席间。旁人疑阻者,辄怒斥之。其人即席大啖,并笑旁观者愚暗胆怯,且食且言,顷之而尽。是晚在他人视之,无甚痛苦,其人亦无若何表示,至其次晨,则僵卧不起矣,群众观之,同声大呼曰:甘草、鲢鱼同食,果然杀人!疑案遂决,因联名禀县,县知事以其案之奇特也,阴遣人侦之,略无异言,始准予存案,并出示通知,此案遂寝。夫甘草甘平无毒,而能解百毒,人家池塘所畜鲢鱼,为寻常服食之品,并未闻含有他项毒性,同取煮食,果至杀人,其所以然之理,究不能臆测。因二物最易相犯,人每忽不加察,兹故表而出之,附诸医案之末,聊补本草之所未及,且以侯后之博雅君子。

愿见者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