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员工是权宜之计还是未来趋势?

 齐一摄现美 2020-02-24

受疫情影响,许多靠线下作业的企业门店出现了许多问题,复工难,租金难,人工成本难,而线上经济反而在短时间内需求爆表,于是催生出特殊时期的“共享员工”模式。一方面为复工压力的企业短期内分担部分人员成本,另一方面短期内有人员需求的企业也得到生产力的补足。

2月初,盒马宣布开启“共享员工”模式,鼓励赋闲待业的餐饮、文娱行业等员工增援盒马门店。位于下城区东新街道新天地的盒马鲜生东新东路店接收了10个杭州温莎KTV湖墅店的员工,经过主动报名、面试、培训、体检以及健康防疫培训等流程,于2月13日正式上岗。共享期间,相应的劳动报酬由盒马方面支付。

2月20日,合肥市经开区首批复工企业合肥海尔工业园与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开展“共享员工”合作,由海尔发放工资,卓泰公司负责员工的社保。

2月19日,位于长安镇的手机生产企业OPPO宣布开放部分共享岗位:因疫情临时停产的企业可与OPPO联系,将自己的员工派驻OPPO上班,OPPO将提供住宿以及相应的劳务报酬。2月22日上午,9名待岗员工,以暂借形式入职广东新盟食品有限公司,助力“亲家”企业复工复产。

东莞黄江某医疗保健制品厂,前期一直缺60多个技术工人。经镇政府与虎门镇以纯厂沟通,借调了50名员工协助欣意厂生产防疫产品。

可以看出,共享员工的起因都是疫情导致的非常规状况,各企业面临难题不同,需求匹配也不同,此时在短时间内达成协议进行人员互补,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从现有的落地案例,员工的流动方式基本以借调为主,与一般劳务派遣不同,劳务派遣是一个盈利性的中介行为,“共享员工”则多为借调,由需求者发布公告或者政府平台牵线,在短期内达成协议,工资的发放基本由需求者承担,员工的社保关系由原单位承担。

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是这种由自救为出发点短期内产生的对策风险点还是挺多的。

责任方面,工伤认定、工伤赔偿等是个复杂问题。

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下维权的路径问题对共享员工来说也很糟心。

共享员工进入新企业工作后的劳动纪律问题,新的用人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核心机密的保密问题也是个考验点。

员工期满不愿意回原单位引发的单位间纠纷问题。

共享经济这几年火遍大江南北,甚至于有人说“万物皆可共享”,仿佛不提共享经济就不是互联网人。而结果我们看到了,共享经济的点火者共享单车,由最开始铺满大街小巷到现在零零散散,教会了老百姓原来互联网巨鳄们都是这么玩弄资本的。

共享员工到底是时下权宜之计还是未来用工趋势,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但疫情倒逼员工在家办公等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去中心化”办公的趋势。

目前除了自由职业者,企业用人方面还是以中心化办公为主,由人事部门签订相关年限合同达成一对一的雇佣关系,这样的好处是易培养员工的专业领域技能以及忠诚度,但对员工的利用效率是一个逐步降低的趋势,而员工在熟悉岗位职责之后个人技能增长速度也是一个不断放缓的过程,这两年许多因裁员导致的中年危机本质上便是中心化办公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

通过本次疫情大家看到重资产行业惨,太依靠现金流了。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惨,因为太依靠人员的集中了。依靠直接互动式的行业(旅游、餐饮)也惨,太依靠直接见面了。必须依靠单位开工,自己才能开工的也惨,太受制于集中运营了。因此,未来办公模式会向“去中心化”、“分布式”、“区块链”化发展。一个人就是一个盈利点,人就是轻资产,人在哪里,哪里就能办公,就能办理很多事务性工作,依靠电脑、互联网、直播、配送进行“云工作”。近几年为何网络直播能火呢,其实本质上还是符合一个“去中心化”这个核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很多,比如工作中沟通成本,社会政策的改变,都是一个漫长的解决过程,但应该相信,无论如何,使得社会运转效率变快的方向,就是未来前进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