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结束之后,你还有必要回公司上班吗?

 alayavijnana 2020-02-24

疫情之下,无数国人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社畜们不用再像沙丁鱼一样挤上地铁,甚至实现了「躺着把钱赚了」的梦想,但不少人已经开始怀念回公司上班的日子。

虽然在家办公省下了通勤时间,换来的并不是更多的摸鱼时间。很快人们发现在家办公不过是从一群人的 996 ,变成了一个人的 007。同样有意外发现的还有老板们,经过两周的远程办公后,他们发现很多会没必要开,很多班不必要加,「再不复工,公司就要发现没有我们也能正常运转了。」也不完全是一句玩笑。

在家办公让很多职场人士崩溃,也让很多公司管理层发现发现远程办公也不影响项目推进,还有很多传统行业瞬间转型成了「互联网企业」。在家办公看起来只是疫情中的权宜之计,然而在国外,远程办公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在美国超过八成的公司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超过 3000 万人在远程办公,占总工作人口的16%至 19%,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疫情之后,还有必要会公司上班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其实就是在家办公

直到疫情到来之前,很多人对于远程办公其实还是很陌生。无论是逼仄的格子间,还是 Google 式的开放式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度过大半辈子仿佛才是社畜们的共同宿命。然而一开始办公室并不是今天的样子,在工业革命之前,很多农民、商人都是在家工作。办公室(office)的说法也还不流行,更没有「白领」这个称谓,只有在账房中工作的办事员。

在 19 世纪,很多公司只有几个人,所谓的办公室也就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办公员和老板的距离十分「亲密」,用著名办公室空间史学家哈里·布雷弗曼的话来讲,那时的办事员是「助理经理,是随从,是密友,是管理实习生,还是潜在的女婿人选」。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非兹美术馆(The Uffizi Gallery), 1581 年建成后曾作为美第奇家族的账房,还曾别用于政府办公,因此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办公大楼之一。

可现代意义的办公室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后才真正兴起,市场经济的繁荣滋生了大量的文书工作,办事员的数量迅速增长,原来的家庭式办公室无法满足需求,才诞生了类似办公室的场所。办公室的兴起与当时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是分不开的。钢铁框架让液压电梯让建筑越建越高,打字机、电话、口述录音机等设备的出现逐渐构成了办公室的核心,也增加了办事员的工作量,辛克莱·刘易斯在小说《职业》中这样描写当时办公室生活:

这些节省劳力的设备不给任何人节省劳力,除了老板。

随着办公室空间改变的还有办公制度,20 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的「泰勒主义」理念大行其道,泰勒把办公室当作流水线工厂一样管理,将办公室设计成没有柱子阻挡的开阔空间,让管理者可以在高处的玻璃办公室「集中监视」每一个员工。

这便是最早的「开放式办公室」,据悉这种办公室的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提出的「圆形监狱」构想,这种监狱由一个中央塔楼和四周环形的囚室组成,监视者不露面便能观察囚犯的一举一动,而囚犯则无法得知自己是否被监视。

二战之后,「泰勒主义」逐渐在办公环境中退场,取而代之的格子间。1968 年美国设计师罗伯特·普罗普斯特(Robert Propst)设计了一套组装办公桌以及能从桌面上展开的隔断,拉开了格子间办公的序幕。

▲图片来自:《玩乐时间》

正如开放式办公室的出现和「民主」、「开放」的理念截然相反,后来被视为束缚创造力的格子间,最早却因为给予了员工更多个人空间而广受欢迎。

有意思的是,在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又开始追逐离开办公室的办公方式。1973年,NASA 工程师 Jack Nilles 正式提出了「远程办公」(Telecommuting)的概念,Telecommuting 是telecom(电讯)和 commuting(通勤)的合成词,当中的含义不言而喻。之后二十多年间,不少科技公司开始加入远程办公的行列,当中不乏 IBM 这样的大公司。但在互联网大潮之中,以 Google 为代表的开放式办公室才是主流,硅谷文化也随着这种开放式办公室在全球落地生根。

而过去 20 年间,便携的移动设备和以及无处不在的高速 WiFi,以及一系列针对远程办公的协作软件,远程办公的效率大大提升。2008 年金融海啸之后,不少公司正是通过远程办公缩减成本活了下去。

即便不是以远程办公为主的大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难免会有远程办公的需求。对于上班族来说,成为脱离「朝九晚五」上班制的「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也成为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

从最开始的家庭式办公、被严格监视的办公室,到几平米格子间和互联网公司的开放式办公室,再到近年来兴起的远程办公,人类的办公方式似乎经过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正如 smalltechnews 的一篇文章所说的:

工业革命将人们赶到办公室,而数字革命又将他们赶回家去。全员远程办公的独角兽公司,是怎么做到的?虽然在经过短短两三周的远程办公之后,很多白领已经开始崩溃。然而在国外有一家公司,过去 8 年一直全员远程办公,非但没有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去年 9 月融资后估值后已经达到 27.5 亿美元。这家公司便是 Gitlab ,一个与 GitHub 类似的软件源代码托管平台。但 Gitlab 最大的不同在于,公司中的 1196 名员工遍布全球 65 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员工全部都在线上办公。

Gitlab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Dmitriy Zaporozhets 在 2011 年只是乌克兰一家咨询公司的程序员,因为公司认为购买代码托管平台的服务太贵,Dmitriy 决定自己开发了 Gitlab。第二年来自荷兰的 Sid Sijbrandij 看到了Gitlab,决定这个产品有意思,就给 Dmitriy 发了一封邮件,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围绕 Gitlab 创办一家公司。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Sid 和 Dmitriy 身处乌克兰和荷兰,公司招募的第一个员工则是来自塞尔维亚,各自相隔几千里,去哪个国家似乎都不太方便,索性大家都在家里办公吧。

当公司只有几个人时,远程办公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发展到 1000 多人后,仍然能通过远程办公有条不紊地运行,才是 Gitlab 最令人惊讶的地方,这是怎么做到的?秘密其实都写在了 Gitlab 在其官网上开源的 3000 多页的员工手册里,里面对协作工具、沟通准则、员工福利等所有事务都给出清晰指引,比如在线上文字沟通三次还没能决定问题,就要通过视频通话来沟通,并且还在不断更新。

此外 Gitlab 为了增进这些「素未谋面」的员工间的感情,也十分重视「非正式交流」(Informal communication)。在 Gitlab 每天的视频会议中,每次电话回忆之后都会有 10-15 分钟让员工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视频,下午有 1.5 小时的「虚拟咖啡时间」,算是线上的下午茶时光,每周或每月还有线上的「团建」。

inc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Gitlab 这种远程办公模式最大的优势不只是省下了办公室的租金,而在于扩大了人才库的范围,不用再说服优秀员工从一座城市搬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可以吸纳更多优秀的员工,Gitlab 一个季度就能收到 13000 多份简历。2017 年 Gitlab 一名员工曾误删了 300GB 的数据库,Gitlab 就在 YouTube 上直播了 8 小时的数据恢复过程,反而获得网友们的点赞。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开放的办公方式和文化,在 GitHub 2018年以 75 亿元卖身微软后,不少反对的程序员转投 Gitlab ,20 万个代码项目涌向 Gitlab, Gitlab 的订单瞬间增加了 7 倍。Gitlab 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远程办公公司,但却不是第一家全员远程办公的公司。软件公司 Basecamp(原 37signals)早在 1999 年就开始尝试全员远程办公, Gitlab的「虚拟咖啡时间」或许正是参考了 Basecamp 的「虚拟茶水间」。Basecamp CEO 贾森·弗里德在《重来2》一书中指出,远程办公不仅是通过更低成本来提升业绩,还能同时提升工作质量和员工的幸福感。

新时代的奢侈就是摆脱「日后再享受生活」的思维桎梏,现在就去做你热爱的事,跟工作并行。尽管如此,不可否认一些公司实行远程办公的初衷就是削减成本。房地产经纪公司 eXp Realty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因为资金短缺将所有办公室都搬到了线上,比较特别的是,他们采用的是利福尼亚公司 VirBELA 的虚拟办公室。

这种虚拟办公室有点像《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的虚拟世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 eXp Realty 的数千名代理商和房产经纪都在这里开会和培训。

如今 eXp Realty 已经在北美拥有超过 14000 名经纪人,并于 2018 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但 eXp Realty 现在仍然没有租用办公室,而是将远程办公进行到底,干脆还收购了 VirBELA 。eXp Realty 的首席技术官Scott Petronis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虚拟办公室是我们重要的增长引擎。如果是采用实体办公室,我们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么快速的增长。远程办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少研究都指出远程办公的产出效率会比到公司坐班要高,然而在现实中,两者孰优孰劣一直未有定论。既然远程办公这么好,为什么 IBM、雅虎都让员工重新回到办公室?

2017 年,以远程办公闻名的 IBM 宣布将员工召回办公室,如果不接受就离职,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论,员工们怨声载道,认为这是变相裁员。要知道在此之前,IBM 在全球 173个国家的 38.6 万员工中,有 40% 都是远程办公,这为 IBM 共计节省了近 580 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省下的成本约为 20 亿美元。

早在 1979 年,IBM 为了节省办公室空间,就让 5 名员工在家安装了一套绿屏终端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办公了。那为什么到了远程通信和协作更为便捷的今天,IBM 却取消了远程办公?按照 IBM 西部通讯主管 Steve Mnich 的说法,远程办公模式已经无法跟上软件开发和线上营销的节奏,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我们希望能把一些小型的、有自主权的灵活小组放在一起,我们也在努力投资新的基础设施、工具和一些更现代的工作空间。既然远程协作工具已经能实现远距离的实时沟通,那是什么让 IBM 的员工的响应速度呢?《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一篇文章指出,这些技术本身没有问题,可前提要人们主动去使用它。

1977 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Thomas J. Allen 的一项研究发现,办工桌之间的位置越远,员工交流的可能性就越小,当距离达到 20 米时,交流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这种现象被称为「艾伦曲线」(Allen Curve)。可不少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打破「艾伦曲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麻省理工许愿访问学者 Ben Waber 和 IBM 一起做的调查发现,在同一办公室内的员工遇到棘手问题时,双方平均通信数量为 38 条,而远程办公的数字则只有 8 条。

除了 IBM,雅虎在 2013 年也取消了在家办公的政策。在雅虎内部的公开信中提到,「一些优秀的点子往往会在走廊、咖啡厅的闲聊、同客人的会谈以及临时的团队会议中涌现出来。而在家办公往往会带来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下降。」这一决定同样遭到了雅虎员工的强烈反对,但也有专家支持雅虎的决定,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管理专业教授 John Sulliva 指出,研究显示在家工作的员工有着大得多的生产力,但创新能力却较低。

如果需要创新,就要互动。如果需要生产力,就让员工在家工作。未来办公室会消失吗?

虽然不同公司对远程办公的态度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上班族拥抱远程办公。数据显示自 2005 年以来,美国非自由职业者中经常在家工作的人数增长了 173%,2018 年已经有 3.4% 的劳动人口,约 470 万人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家办公,而在美国有 16% 的公司在实施全员远程办公而视频会议公司 Owl Labs 去年发布的《2019 年远程工作状况报告》显示,有 30% 的人在从事全职的远程办公工作,有有 42%有过远程工作经历的人计划在未来 5 年内更频繁地进行远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全职远程办公者的满意度比到公司上半年的人高出 22%,83%的受访者认为远程办公能让他们更快乐,远程办公者在 5 年内的离职率也更低。凯文·凯利也在一次采访中也表示,远程办公会越来越普遍。他认为理想的模式是,一周中有四天在家远程工作, 有一天或半天去办公场所与同事们一起工作。远程办公未来会不会像曾经的格子间和开放式办公室一样,成为主流的办公方式。只能说技术基本扫清了远程办公的障碍,但这还不足以让远程办公成为主流,正如「远程办公之父」 Jack Nilles 所说的:

我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并不是接受远程办公的限制因素。组织和管理的文化变革对远程办公的接受率更重要。今天仍然如此,远程办公的应用远没有发挥出它的潜力虽然远程办公正在兴起,但目前生产实物产品的传统企业还难以大规模应用。即便是互联网公司,仅仅通过远程办公来沟通涉及多方的复杂需求,以及构建企业文化,也是不小的挑战。

在《隔间:办公室进化史》一书中,尼基尔‧萨瓦尔认为,办公者愿意抛弃办公桌和办公室这些象征身份地位的东西,在暗示着定义了几代白领人的职业路径已走向尾声,而另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尽管还未完全成形,已将其取代。未来办公室是否会消失?没人能预测,但电影《办公空间》里的一句台词应该说出了很多社畜的心声:

人被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待在狭小的隔间内,对着计算机屏幕坐上一天又一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