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萌水晶兽】临博网红文物已上线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2-24
     在临沂市博物馆众多“严肃”的文物中,有这么一件文物,靠“可爱、卖萌“成为展厅最受游客喜爱的展品,其晶莹剔透,造型憨态可掬,收获了大批“粉丝”。现在小编带大家一睹萌物风采~
先来个正面~
360度无死角的可爱

水晶兽简历
姓名:水晶兽
年龄:约2000岁
出土时间:1972年12月
籍贯:临沂市吴白庄村
现住址:市博物馆二楼展厅
规格:高2.3cm,长4cm
成分:水晶
主人:东汉一代琅琊王

幸存于世,被盗墓者忽略的珍宝

在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吴白庄村西部,有一座近3米高的土堆。这堆封土之下,埋藏着一处气势恢宏、精美绝伦的地下华府——吴白庄汉画像石墓。由于早年多次被盗墓者光顾,除了不方便搬运的画像石外,随葬品所剩无几。
1972年,我市考古人员对吴白庄汉画像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完墓中仅存的钱币、残损陶器等文物,就在工作人员最后筛土时,在墓葬的盗洞中,一个通体晶莹剔透的小件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它亦虎亦狮,弓背卧踞,工匠以极其洗练的刀法雕刻出耳、目、鼻、口、四肢及尾部,无疑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家一致推测,这个宝贝应该是太小,落入土中而没有被盗墓者发现,她寂寂无声地坐在那里,神态自若地细数着千年往事……

水玉精华,精彩呈现八刀神韵

此文物受游客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当归功于它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水晶,属贵重矿石,产量较少。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水晶和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麝香同列为佛家七宝,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于是水晶被尊崇为菩萨石。 
再一个珍贵之处则是它的“汉八刀”神韵。“汉八刀”来自于后人对于汉代玉石雕刻在精湛技艺上的专有称谓,最典型的“汉八刀”,是指汉代雕刻的玉琀,其刀法简洁、粗犷、有力。秦汉时期,雕塑以寓意性见长。它的创作,总寄托着创作主体的某种观念和意趣,也就是说,它的制造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寄寓、表达某种意义。作为一种文化造像,雕塑更具有审美性、艺术性,更能反映特定民族和时代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审美文化形态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表现出一种“大美”的气象。“大美”者,博大、壮大之美;而所谓“气象”,从直观上说,它是指某种景象、情状、态势;从神韵方面讲,它则指的是某种气势、气魄和气概。

寓意美好,寄托汉代吉祥之心

近看水晶兽,可见它腰间穿一小孔,当为墓主人挂在身上的辟邪之物。细数汉代文物,我们不难发现汉代先民习惯把自己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子嗣延绵等美好的愿望寄予各种奇禽瑞兽之上。
两汉时期,由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精神的振奋,造型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除了写实的具体形象外,当时的石雕艺匠们的创作思维受到中国正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国的原始“图腾”崇拜、道教、儒学的各种教义、学说等,出现了神瑞化的装饰,狮生双翼、身带云火等,使得各种瑞兽的形象能上天,能驱妖除魔,可以战胜一切,实现人们美好的愿望。
  两汉时期的丧葬制度,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他们将仙人世界描绘成一个自由浪漫、极其美好的理想世界。汉代人不仅梦想生时升仙,更希望死后能升入仙界,从而使升仙思想成为汉代丧葬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期玉石雕刻的瑞兽形象就是这一时期神学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当时人们认为只要能“羽化”或乘上瑞兽,人死后就可以生天成仙。想必,这件水晶兽当是琅琊王辟邪、祈福之物。


用料珍贵,工艺精湛,造型可爱,寓意吉祥,难怪历经近两千年,琅琊这位诸侯王心爱之物依然受到我们现代人的喜爱。临沂市博物馆二楼汉晋厅,我们的水晶兽等待大家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