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理学、象征意义、现实意义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魅力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2-25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你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是什么感觉?

鸡汤小说,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读完小说之后发现我错了,这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弗兰克尔通过他三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之旅为我们总结出一个道理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而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另一部经典电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肖生克的救赎》是一部成名已久且经久不衰的高分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冤入狱,被判终生监禁。这四个字彻底摧毁了他的一生,幸运的是他在狱中认识了瑞德等一众好友,一边明修栈道通过自己的丰富学识帮助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换来自己和朋友的安全;另一边暗度陈仓,用小锤子为自己挖出一条逃生通道。最终成功越狱并且扳倒了典狱长诺顿。

这两部作品看似没有什么交集,一个是真实的人物经历,一个是美国著名小说《四季奇谭》的改编版。

但在我看来,弗兰克尔和安迪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却有着高度相似的经历,两部作品中也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如果仅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此片,也许会过于局限,也很难诠释出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将从“心理学的三个阶段、烟与酒、宗教与文化的象征意义、和两部作品共同的现实意义”这四个方面来为大家解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肖申克监狱的囚犯入狱后三个阶段的三种心理变化

01、收容阶段:心理特征表现为“惊恐”

一个自由人在得知自己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得到自由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害怕”“惊恐”。而弗兰克尔等1500人被压入集中营,奥斯维辛四个字足矣让他们心跳骤停。所有人都明白这四个字代表着什么,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惊恐”的情绪就在他们心底蔓延,直到最后一刻“喷薄而出”。

肖申克监狱也一样,安迪与众人坐在开往监狱的大巴车上,他们面无表情,脸上蜡黄,甚至可以看到小胖子微微颤动的嘴角。跟随镜头移动看到的高耸入云的黑色墙壁彻底隔绝了他们的希望,监狱内部昏暗的光线和严肃的气氛无时无刻不在撬动他们的心理防线。

当黑暗降临,崩溃也随即而至。在肖申克的第一晚很多人因为害怕而崩溃大哭,甚至选择自杀。而小胖子在老鸟的挑逗下白白葬送了性命。

02、适应阶段:心理特征表现为“情感进入死亡,对任何事都不关心,用冷漠保全自身”

死亡对于奥斯维辛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从收容阶段过渡到适应阶段的囚犯们也学会用“冷漠”来保全自身。面对毫无人性的毒打,也毫不躲避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由于情感的麻木他们对除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

肖申克监狱的众人其实也一样,因为恐惧导致精神崩溃的小胖子,被狱警殴打致死。瑞德的表情十分冷漠,似乎殴打的只是一只无关紧要的老鼠;入狱的头两年安迪被“三姐妹”欺负和强暴时,他们也无一人伸出援手。

狱警的殴打和囚犯的内讧每天都在发生,而用冷漠的外壳包裹自己,才能避免引火上身,也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

03、释放与解放阶段:心理特征表现为“难以置信、不真实、像做梦一样”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表现叫做“人格解体”,即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实、遥远或虚假。弗兰克尔与狱友得到解放之后他们并未感受到想象中的狂喜,反而出现了很多不安和担忧。

这一点从老布和瑞德出狱的状态就可以看出,老布在得知自己获得假释资格后第一时间拿刀指向海伍德的脖子。而瑞德出狱时则用微笑掩饰着自己的恐慌和不安。

从老布写给安迪的信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人格解体”特征,失眠、做梦从高空坠落、会突然惊醒,也会突然忘记自己身在何处。

从神经紧张到心理平静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但很可惜老布并没有受到这样的关注。最终他选择自杀来结束这一难熬的过程,就像他所说的他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老头罢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作者总结囚犯的三种阶段也正好符合肖申克众人的心理反应,也再一次印证了《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经典电影。

“烟”与“酒”背后更深刻的含义:获得短暂的自由,像正常人一样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弗兰克尔通过劳作换来了12支烟,而这12支烟让他感到无比自豪,这些香烟可以换来足矣“保命”的12份例汤。

虽然普通囚犯没有资格吸烟,但这依然不能阻挡他们对香烟的追求和喜爱。酒也一样,只有高级囚头和特殊工作者能才获此殊荣,刑期漫长的囚犯确实需要借酒消愁,也只有在梦里他们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快乐。

肖申克监狱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瑞德采购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用烟来打点,他们之间用来打赌地筹码也是烟。至于酒则是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一起在烈日下工作的“同事”换来的。

从表面上看“烟”和“酒”对囚犯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也是他们之间重要的“流通货币”。但其实这“流通货币”背后其实还有这更深刻的含义——即短暂的是自由。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如果有普通囚犯在吸烟,那么就证明这位囚犯已经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吸烟则是他最后几天“享受”囚犯的生活,也是他为数不多可以短暂感受到自由的机会。

就像瑞德说的那样:

一群在工厂房顶装修的囚犯,在早晨十点围成一堆坐着,喝着冰爽的啤酒,享受着肖申克监狱。阳关洒在我们肩上,感觉自己又自由了,就像是造物主一样自在。

对于普通人来讲抽烟与喝酒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他们自由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

也只有抽烟或者喝酒这种常见而又普通的动作,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短暂的自由。

“圣经”与“图书馆”背后的象征意义:文化与神权之争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棚屋角落,或在从遥远的工地拉囚徒回集中营的黑暗封闭的牛车上,随处可见囚徒临时凑在一起祈祷的情节,这些又累又饿,衣衫褴褛的人蜷缩一团,空中念念有词无比虔诚。

对大多数囚犯来说,保证基本生活和谋求生路是他们努力的最终目的。至于文化与精神生活,在活着面前一文不值。

在肖申克典狱长诺顿告诉他们:不准渎神,不准滥呼上帝之名,纪律与圣经缺一不可,把信仰寄托于神,把贱命交给“我”。

典狱长用纪律管教囚犯行为,用圣经统治他们的思想,就像是中世纪的欧洲,“神权”凌驾于万物之上。诺顿就是肖申克的“神”,他压制文化的发展,压制一切可以“推翻统治”的萌芽。

所以肖申克的图书馆破旧不堪,而被翻烂的书本早已无法引起囚犯的兴趣,他们把更多的经历都放在了捉弄新人和等待自由这两件事上。

文化被迫进入“冬眠”状态,囚犯的内心生活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这也就是在影片开头瑞德说进入肖申克这辈子也就完了的原因,也是老布出狱之后无法适应外界环境而自杀的原因。

当安迪接手图书馆之后这一现状得到了改善,他连续六年给州政府写信最终拿到了每年200美金的肖申克图书馆补助金。之后他帮助狱友获取更高的文凭、丰富精神生活。

也许一开始从没人在意文化是否冬眠这一现状,但自从《费加罗的婚礼》响彻肖申克那一刻开始,他们体会到了精神文化带来的美妙感觉。

没有人知道她们到底在唱什么,当然也没有人在意。她们的歌声有一种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美好,美的令人心碎。歌声飘上云端,飘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超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梦想,宛如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牢房,瓦解了这冷酷的高墙,这一刻,肖申克监狱的所有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歌声被“神权”的统治者暴力打断,但种子早已种进囚犯的心里。最终“文化”苏醒打败了“神权”,肖申克众人取得了“胜利”。

两种极端案例中得出的现实意义:我们无法控制未知的生活,但可以掌控生活的走向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虽然展示了集中营中那些惨无人道的生活,但故事的焦点并非是那些恐怖遭遇,而是想告诉那些正在经受生活磨难的人们,无论现在的状况是否是你应该遭受,你都必须学会乐观、积极地去改变它。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容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掌控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的自己。

就像安迪,明知自己是冤枉的,但依然无法掌控事情的发展。含冤入狱,也许刚入狱他并没有想明白这一点,但从他向瑞德购买锤子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上,没有怨天尤地、也没有自怨自艾。选择主动出击,成为典狱长手里的一张“王牌”。

在没能确保可以安全离去时,他选择为肖申克重新建造图书馆,帮助狱友获得文凭。他看似在重压之下的监狱里活得小心翼翼,但其实他的心无比自由。

就算典狱长无情的摧毁了他“沉冤得雪”的希望,但安迪的人生轨迹依然完美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砸开了满是污秽的下水管道,张开双臂,接受暴雨的洗礼,涤尽罪恶,拥抱自由,再一次掌控生活。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这两部作品虽然讲了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实在过于局限。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三个阶段、烟与酒、宗教与文化的象征意义、和两部作品共同的现实意义”这四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为大家解读该片的魅力。

电影和小说一样,看完之后能够给深陷困境无法解脱的人们带来希望,也能让那些已经放弃人生的人们看到曙光。请记住,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够控制自己拥有什么样的面貌来对待未来,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