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炎绝佳的一首《甘州》词,写出了三种感情,开篇便有无限韵味

 半城湖之缘 2020-02-25

词,最初都是艳词,因为词中的内容所突出的,不过是些花前月下、离愁别绪之事,但是后来,经过李后主、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大家的开拓,已经别有洞天,几乎和诗一样,能将所有的感情都写入其中了。例如,秦观擅长将“身世之感打入情词”中,从此之后,很多人都纷纷效仿,张炎下面这首《甘州·寄李筠房》,便是将国家身世之感写入友情的佳作。

张炎绝佳的一首《甘州》词,写出了三种感情,开篇便有无限韵味

这首词,大约写于元朝攻占临安后的一二年内,题目中所提到的李筠房,是张炎的好友。李筠房是湖州人,曾经在南宋淳祐年间做过官,宋朝灭亡后,他不愿出仕,和自己的兄弟隐居在龟溪一带,号称“龟山二隐”,张炎与他们情趣相投,所以经常来往聚会,虽然有时不免天各一方,却经常互通音信,寄词写诗,以示友情长久。

甘州·寄李筠房

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上片从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开始,写思念好友的感情,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感。首二句写道:“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远望过去,水中的荷花都被暮云遮掩,看不真切,只能在朦胧中透出一点痕迹,这是词人登高远望所引起的惆怅之感,也是词人思念好友的感慨之情。

张炎绝佳的一首《甘州》词,写出了三种感情,开篇便有无限韵味

因为引起了愁情,所以无心欣赏美好的风景,词人满眼所看到的,只是“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寒风中的孤雁,残月下的沙滩,这些景象,自然是因为词人心境的原因,其实江南的秋天,哪有这么萧瑟?杜牧曾说“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可是词人却不这样感觉,他感觉到的,是败落的景象,“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一派秋光之中,是老尽将凋的丹枫,是无限迟暮之感。但其实,词人当时只有三十多岁,产生这样未老先衰的感觉,自然是因为国亡的缘故。

上片的最后,是词人心境的体现“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个无处躲避,一个愁满天涯,足见词人压抑的情感,他将这种感情,说给自己的好友李筠房听,因为他能够理解,也懂得这种无处可避的滋味,国亡了,所有爱国者的心境都是一致的。

张炎绝佳的一首《甘州》词,写出了三种感情,开篇便有无限韵味

下片开头,写与好友分别后自己的境况,“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每天在饮酒赋诗中消磨时光,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可是,词人不这么过又能如何?接着词人从自己转到了友人身上,“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是称赞友人高洁的品格,国破家亡之后,友人便立马隐居了起来,不做元朝的大官。这两句,是化用了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及南朝齐孔稚珪的“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

因为词人与友人分离日久,不能相见,所以只能回想往日的情形和期待未来相见,“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前时相聚的景象历历在目,可是以后再相逢又会在哪里呢?这就不能确定了。词到最后,“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强调只赠梅花,不赠白云,因为友人隐居之所,是“岭上多白云”的,而强调送梅花,正是以梅花的高洁来与友人共勉,从而突出不慕荣华、不畏风霜的品格。

张炎绝佳的一首《甘州》词,写出了三种感情,开篇便有无限韵味

张炎的词,本就有清空爽朗的感觉,这首词,既有婉约的柔美与温和,也有豪放的不羁和直爽,用词、用典都巧妙自然,将国家破亡的幽恨之感、自身的飘零之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都表现了出来,足见词人写词功力之深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