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库编辑离职后开了一家书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2-25
按:今天被单向空间的求助刷屏了,这样一家开了15年,看起来运营状况良好的书店,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也熬不住了。这又让很多人想问,“开书店到底是不是单纯的情怀?怎样才能把一家书店开下去?”

每个爱书的人都会希望自己身边就有一个好书店,但“开书店不赚钱”也的确是谁都逃不过的问题。看起来书店里的人也不少,到底为什么不赚钱?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曾经是读库编辑的八月自己开店一年后,对实体书店的想法。

 


开书店当然不是为了情怀!

读《书店日记》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瞬间真的是想和遥远的苏格兰书店店主说一声,你说得非常对!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比如,一进门就爱跟你闲聊的人,反而是那种一本书都不买的人,当TA滔滔不绝地讲起实体书店如何不容易,书的利润低到令人发指,自己多么热爱纸质书,你店里的书又是如何好的时候,你听得都感动了,以为终于遇到知音,能好好支持一下书店,结果往往以“你要坚持下去,勇气可嘉”结尾,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书店。真的,这种时候非常想诅咒TA一下。这位店主肖恩不仅写在日记里讽刺一通,还诅咒“烦人”的读者出车祸……

如果去一家独立书店,最好用实际行动支持书店,没有需要的书默默走人也无妨,千万不要扯情怀。还嫌店主不够闹心吗?

有次,我认真问了一个人,到底什么是情怀。他说不以盈利为目的,喜欢就做,还说一看我就是小时候没受过什么苦,没有那种出人头地的急功近利……what?难到得先修炼成吸风饮露的神仙才能开书店?

我喜欢看书,也做过书店店员,学过市场营销,我相信开书店这件事是有希望的,可以实现盈利,可能赚的不多,时间也更慢一点。

书业三大怪圈

从书店店员到图书编辑,又回到书业下游开书店。开店这一年,深深对这个行业结构性的缺陷感到挫败又无力。

线上零售比线下批发还便宜

动辄五折封顶,再加上平台本身的满减优惠,基本可以三五折拿下新书。我去和出版社、图书公司发行人员谈折扣的时候,没有低于六折的,人家甚至直接说,你就去京东、当当买吧,活动时候比直接从社里拿货要便宜很多。而发行和营销人员也基本上把精力都放在了线上和线下比较大的连锁书店上(如新华书店、西西弗等)。

很多图书公司都是如此,能控价的很少。此前本来还有一家控制得也还可以,结果刚采完一批书,不出一个月他们天猫旗舰店全店五折,比我的进货价还要低很多……

想到环境如此恶劣,觉得开书店可能是个无底洞,我一怒之下解散了书店微信群。

当时正好在读这本《书店日记》,里面也提到了书业的现状,被电商在价格上无底线挤压。

6月1日,星期日

一方面,亚马逊看似惠及了消费者,但另一方面,却有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人因为它给卖家带来的严酷环境蒙受损失——过去十年里,作家眼见着自己的收入直线下降,出版商亦是如此,这么一来,他们不再有勇气冒险力推无名作者,而现在经纪人也不复存在了。即便还没有通过削价来打压竞争对手的地步,亚马逊似乎也将重点放在了匹配敌我价格上,乃至在某些销售里,你简直没法看出来如何才能有利可图。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不仅落到了独立书店头上,也令出版商和作者陷入困难,而最终受损害的是创造力。

悲惨的真相就是:除非作者和出版商联合起来坚决抵制亚马逊,不然图书产业将面临荒芜。

其他书店同行,也都是如此,逼得大家不得不从电商采购。有位书业前辈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书是书店必须要卖的了。之前一度认为从电商进货对于书店来说是饮鸩止渴,另一位同行说,你就别管那么多了,哪里便宜从哪里进吧。

但这样的话,读者为什么不直接从电商买书呢?所以像化工出版社的王老师所说,唯有将线上线下区分开,从源头开始。比如某本书只走线下渠道,不给电商供货。说起来容易,但谁不愿意赚快钱呢?

利润低到尘埃里

我国可能是全世界书价最低的国度,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对比了我去过的几个国家。

比如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旁的旧书摊一条街,最便宜的旧书也是几欧一本。书都放在齐腰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摆好,摊主也斯斯文文的,坐着看书或者整理整理书。

人家的旧书比我们的新书还贵,包括这本《书店日记》里提到的旧书,售价很少低于10镑的,当然回收价格和定价也比较高。

而我们的旧书市场呢,就拿北京的潘家园来说,除了珍稀古籍那些常驻的摊位外,供人随意挑选的书摊,全像白菜一样堆满地,摊主也毫不在意地在书上走来走去。当然价格可能还不如一棵白菜,利润更是低到尘埃里。就算一本书新书40块的话,到旧书能有几块钱几毛钱的利润?有时候一两块钱一本就卖了。暗蓝有次逛完潘家园来到书店,闲聊时提到,真是心疼那些摊主,觉得他们利润太低了,太不容易了。所以说饭都吃不饱,你还想怎么样!连谴责不尊重书都于心不忍。

目前我们的定价政策基本还是按照传统国有出版社时代的物理成本来定价的,大概定价是物理成本的4~5倍。随着人工和用纸成本增加,书价纵向看也越来越高,但和其他商品一比,简直是最廉价却最具精神价值的商品了。

很多人并不是买不起书,而是不愿意花钱买书。价格低到1块钱,不想买的人还是不买,他没这个需求。所以我觉得出版商定价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到作者、译者、编辑、美编及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脑力付出,相应提高定价。也增加每一个环节的收入,让大家更有尊严地生活和创造。

基本上想进入出版业的,就像别人劝我别开书店一样,我首先也是劝退,因为工资低,福利少,如果都能接受再往下说。

说起来,我在学生时代和做书店店员的时候,也是买不起几本书,好在有图书馆和书店。做过书店店员,现转为编辑的小钟曾看到有些老师也是买不起书的,还会犹豫买哪一本书好,这时候价格低确实能帮到读者。

如果书号制度有所改变,完全开放,出版业走向自由竞争的市场化,是否会有所改善呢?但如果完全市场化,小众学术书可能会越来越少,还是需要国有出版社承担起一些经济效益不高,但有一定社会效益的书籍。

这也是个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想让更多的读者买得起书,一方面又要保证做书的人有利润继续做书。

前一阵和人讨论的时候,我还问了句,为什么出版社总是说卖不掉书,但又没有销售代表或者发行出来巡店,去推荐自己的书,让书店采购。她说可能出来一趟所获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差旅费,以及很有可能费力不讨好,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但实际销售远不如低价在电商渠道打折抛售的量大。

利润低还有个弊端是经不起风吹草动,北京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倒闭,单向街随即发出求救信打折售书,宣布停业;读库库房因不可抗力需要迁出北京,又发出求救信,朋友圈被刷屏。

转念一想,爱琴海购物中心那么多家店铺,其他家怎么没发求救信,那么多需要搬库房的商家,怎么也没见发求救信,好像除了不及时消化掉就烂在地里的农产品,只有出版业需要发求救信了。

还是因为出版业是个古老、利薄的行业,经不起风吹草动。一旦有变,可能就是开还是不开,继续还是不继续的问题。

一派虚假繁荣

拼多多、抖音上卖成功、励志书的销量非常多,京东、当当畅销书榜单也是动辄销量几万册。

据出版人杂志公众号11月12日发布的文章统计:

双11当天,开场后的5分钟,当当累积售出3834134册图书,前一个小时售出图书6801431册。10月24日至11月11日期间,当当累积销售图书1.53亿册,大约52324吨,相当于475架波音787的重量。

京东双11的战绩也很是可观,数据显示,11月11日当日,京东图书文教成交量同比增幅451%,励志类图书和成功类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是139%和100%,社会小说、惊悚恐怖小说同比增长近100%,乡土小说和通俗说史类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00%,语言培训课程增长141%,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考试培训课程增长100%。

看起来市场非常繁荣,大家也非常爱看书,但仔细看榜单就会发现,常年占据榜单的书籍都是老面孔。成功学、励志书、考试书、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刚需性的书籍是大头。

看完榜单,我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书店提供的书总是和人们想读的书不一致。但我们要一致的话不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揭晓的时候,我也只是听说过,真的没看过他们的作品。我先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但从朋友圈的反应来看,不知道的也不在少数。是因为编辑不努力推书吗?还是因为大家都没信心,或者利润不支持,再去做相对“新”的作品了?

某天去王四营采购,发现已然成了盗版书集散地,很多商户门口挂着“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物”,屋里却堆着肉眼可见的盗版书,还有大量准备发的快递包裹。比如三联版杨绛的《我们仨》,封面纸是平的,没有正版的压线纹路,5块钱一本。刚刚因获诺贝奖推上神坛的《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和《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明显看着都比正版厚了不少。

好书没人看,成功学、励志鸡汤反而是畅销书。好不容易通过营销,推出几本畅销书,转眼就出了盗版。



但你要问我后悔吗?一点儿也不!

即使书业有一百种缺点,但有趣、有意义、有价值,这些足以弥补所有的缺点。

乔治·奥威尔在《书店回忆》里说,“那么我本人想不想当职业书商呢?总的来说,不想。虽然老板待我很好,我也确实在书店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说明他还抱有理智,对书没那么上瘾。而《书店日记》的作者肖恩和我可能已经病入膏肓了。

当别人问,能不能不开书店的时候,我心里默默回应:不能,不开会死。但我如果说出来,人家肯定认为我有什么精神问题。

开了一段时间,总有人会问我,状态怎么样?我如果稍有抱怨,紧接着又会问后不后悔。不,一点儿也不!

还有半个月参差书店就要满一年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开书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

理由可以看肖恩写的:

记得在买下这家书店前,我还挺温和友善的。连珠炮似的无聊问题,朝不保夕的资金状况,与店员和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讨价还价的顾客漫无休止的争论,害我成了这副模样。

至于我想不想改变现状呢?一点儿也不想。

另外,书店主以及店员的生活并不是苦不堪言的。

比如豆瓣书店的店主,卿松和邓姐两个人的生活也是平淡中小惊喜、小趣味不断。今天晒个自己养的水仙开了,明天晒个自己做的可口饭菜,后天晒个旧牛仔裤手工缝制放画笔的包。卿松空了还会画个小画,店里的每月书签都是他自己画的。

书店店主可能不富裕,但生活一定是有趣的。近一年来,书店的基建工作基本完成,虽然仍不能盈亏平衡,但营业额也在缓步提升,我也要恢复往日的生活了。

比如,每周至少运动两次、看书一本、电影一部、做饭一次等等。


 
附:八月也推荐过一些和书店相关的书,也一并推荐给大家。

《大石缝镇的小书店》

这本书是一位开在小镇上的书店主的回忆录,关于友谊、人际交往和读书其乐无穷的故事。这本书是2017年4月6日在万圣书园买的,今年开书店前特意又读了一遍,读完就坚定了离职开书店的信心。

作者是美国的温迪·韦尔奇,她是博士,白天在附近学院执教文化类课程,晚上策划并组织在书店举办的定期余兴活动,空余时间协助丈夫照料书店。她在书中回忆了和丈夫创办书店的心路历程。

《全日本最小书店URARA》

这本书是在SKP四层买的,港版书,全价124买的。但真的很值,每一句都深得我心。这位书店主宇田智子原来是在一家日本大型连锁书店工作,类似于中国的新华书店,然后辞职在冲绳接下一家即将关店的小二手书店,也是一个人经营。看完就很想去冲绳与她见上一面。书里夹了一张小书签,上面写着:“当你遇到一个让你产生信念的地方,一切就开始了。”

《遇见砰然心动的小书店》

这是日本出版人胜山俊光写的日本东京和京都的特色小书店们。图文并茂,很可爱的一本书。有启发人思考的书店,有促使人重新规划生活的,有提升审美的,等等。

《东京本屋》

我这本是作者吉井忍赠送的签名本。缘起是我做编辑时候负责过一本《读库1603》,里面开篇就是吉井忍的《东京书房》,所以有过一面之缘。而《东京本屋》是《东京书房》(只有4篇采访)的足本。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爱书人吉井忍带着疑问分别走访了日本SPBS、森冈书店、专注于选书的BACH公司以及今野书店等实体书店,与创始人或店长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的安静坚持让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是“本屋”而不是“书店”?作者说前者比较口语化,后者比较书面,带着一种亲切感。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她去哪儿,她就说:“去本屋桑。”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北京书店印象》

这是中国一位诗人兼编辑严彬采访中国独立书店主理人的一本书。我从多抓鱼排队买回来的。这本书真的很好。里面刘苏里老师说:“未来独立书店形态之一,一定是体验式的。但还没到火候。”“专业性是一家独立书店最核心的要素。只有专业性才是无穷尽的,没有最的标准。有些事能做到穷尽,只有专业性不能穷尽。“学习了!开店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另外刘苏里老师说万圣的店标其实是,上半部分是贵州傩的面具,下半部分是印第安鬼的形象。西方的万圣节+中国贵州的鬼节,贵州的鬼节是丰收后举行仪式驱鬼,西方鬼节是丰收后让鬼这个神灵佑护下一年的丰收。把两个鬼放在一起,不同的文化含义,让它们和谐相处在一起,搭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机平台。

《今日店休》

这本是从上海荒岛书店买回来的,当时值班店员正在看这本书,我就买回来了,结果豆瓣书店店主说,是他们卖给荒岛书店的。日本有一家小旧书店,店主93岁的时候,他的妻子也因年纪大了总生病,虽然他很爱书店,但比起妻子来说,还是妻子更重要,就定期去医院探望。但是又觉得对不起来书店的读者,逢休息日他就画一张海报,挂在门口。

这家书店叫青空书房,在大阪,开了七十年了。每逢周四、周日的店休日,老板坂本健一就会贴出手绘海报,写下对书的眷恋,画下人生四时的温暖感慨,时间久了,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买不起书的年轻人、没上过学的中年人、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都喜欢到这里来。开了一辈子的旧书店,阪本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参差书店

微信号: freedombookstore1125

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成府路华清商务会馆11层1107C

营业时间:12:00 - 20:00(每周二店休)


受疫情影响,目前参差书店处于闭店状态。

为增加收入,书店已开启线上营业。目前主要在微信售书,微店、淘宝、孔夫子亦设有店铺,但书籍较少,正在陆续上架更新,店名均为“参差书店”。预购的书籍可以走顺丰快递或者待开业后到店自取。公众号连载记录开书店的日常《书店日记》,微博上也会每日更新“荐书”,为读者介绍值得阅读的经典书籍。

经此一役,更觉书店及书业同仁任重而道远,继续肩负起为文明抱薪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