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一群文人奔波就为喝口水

 手写版 2020-02-25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

明代 文徵明作 纸本设色

纵21.9cm,横67cm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描绘文徵明与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在山下井畔饮茶赋诗的情景。

这是一件如何发生的事呢?

从蔡羽的序文可知,惠山为无锡名胜,一帮朋友们慕名已久,一直想约着同去,可是,这些朋友不在一个地方,而且各忙各的,都有事,不好约到一起。后来,有几个朋友到附近任职了,而正巧汤珍的父亲有病,他要到茅山为父亲祈福。茅山离惠山不远。这样,同游惠山之行就变得可能了。

于是,大家约定时日,从各自的地方出发,到惠山集合。

有趣的是,众人不仅约定了集合的地点,而且约定了集合后的活动主题:“以煮茶法欲定水品”——我们不是来玩的,我们是来定水品的!

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据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曾将天下水分为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陆羽这一开口,那后果很严重。唐宋时,惠山泉名声大噪,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都成为其粉丝,极力推崇,不远千里,舟车载行,也要把这水运回去。以此烹茶待客,那是何等讲究!

到了明代,饮茶之风仍盛,文人雅士慕名而至,也忘不了这口水。

从《惠山茶会图序》的“以煮茶法欲定水品”,我们也可明确看出,文徵明这一行人,就是要用唐时的煮茶法来喝茶,用来检验陆羽所言惠山泉的“天下第二”是不是准确,这就是所谓“定水品”。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喝过才算!

那后来呢?

一行人各自跋涉,终于在惠山脚下集合了。本来此前下着暴雨,等他们聚会时,天气也变好了。

于是他们围着泉井亭一坐,用带来的王鼎煮茶,“三沸而啜之”。

那喝了以后什么感觉呢?

“识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喝得美了,然后觉得古人真会享受,所有的人都不想走了!

当然,还不只如此,文徵明专门写过一首诗,写他在惠山怎么喝茶。

他说“百里裹茶来”,可知为了这口水,奔波有多么不容易。还说,“解维忘未得,汲取小瓶回。”既然不远百里跑来一趟,怎么也得装瓶里带回去点儿!

痴迷若此,画张《惠山茶会图》也是应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