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0-02-25 | 阅:  转:  |  分享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竺可桢(1890年—1974年),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2.课文是根据1963年第1期《科学大众》杂志上发表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内容主题

《大自然的语言》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物侯学的研究对象——物侯,影响物侯现象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说明了物候学的本质与作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说明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因其篇幅短小,也可以将其归为科学小品文。



关键字词

次第:一个挨着一个地。依次。萌mén)g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yàn)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及其凋敝的样子。衰草,枯草。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复,又。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色。莺:黄鹂。

年年如是:每一年都像这样。是,此,这。

草木荣枯:草木盛衰。荣,草木茂盛。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或者根据文章内容提炼“物侯现象”和“物侯学”的定义,并概括研究物侯学的意义。



1.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3分)

A.萌(méng)发栽(zāi)树?短促(cù)风雪载(zài)途

B.幽悄(qiāo)烦躁(zào)?悬殊(shū)消声匿(nì)迹

C.怅惘(wǎng)?骠(piào)骑戛(jiá)然草长莺(yīng)飞

D.翩(piān)然蓦(mù)然记载(zǎi)衰(shuāi)草连天



2、请为下列多音字注音。(4分,错一个少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风雪载()途记载()

种()子耕种()

翘()首以盼翘()尾巴

落()叶落()枕丢三落()四



3.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

B.为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本文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好处在于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C.作者在描写四季典型物侯现象时,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并恰当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描写显得形象生动。

D.第一段有明朗的层次,有清晰的顺序,有丰富的表达,有生动的修辞,有精致的短句,有错落的句式……笔力深厚,生动优美。



4.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D.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5.对文章整体说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全文,课文对物侯学的说明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B.纵观全文,课文对物侯学的说明是按从中国到外国的空间顺序展开的。

C.纵观全文,课文对物侯学的说明是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D.纵观全文,课文对物侯学的说明是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6.课文中说影响物侯现象的因素有四个方面。请简要分析下面句段中反映的是哪个方面因素。(3分)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2)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冬至时令朝廷官员与民间百姓的过节习俗有什么不同?(3分)



(3)文中还补充说明了一种关于“馄饨”的起源的说法,请抄出原句。作者对这种说法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B。销声匿迹。

2.风雪载(zài)途记载(zǎi)

种(zhǒng)子耕种(zhòng)

翘(qiáo)首以盼翘(qiào)尾巴

落(luò)叶落(lào)枕丢三落(là)四

3.C。描写写四季的是第一段,其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而非比喻。

4.A.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5.C。本文对物侯学的说明是由浅入深的,先介绍了典型的物侯现象,引出物侯和物侯学,进而再分层说明其影响因素和研究意义(作用)等,是属于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6.文段中作者从广州到北京,发现两地的玉兰花期相差甚远,可能达两个月之久。从地理上看,两地的主要差异在于纬度因素。

7.(1)冬至与馄饨(或冬至的习俗)

(2)冬至时,官员要参加祭天礼仪,然后给君主呈上贺表;百姓没有规定的节日活动,就吃馄饨庆祝一下。

(3)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作者对这种说法是十分不以为然的,认为其牵强附会。因为在作者看来,若馄饨是塞外的浑氏和屯氏发明的,才得名“馄饨”,那浑氏发明的“馄”和屯氏发明的“饨”又该怎么区分呢?所以这种“浑氏屯氏”的说法是“胶柱鼓瑟”的牵强附会之说。





和语文在一起 八(下)课内资料汇编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