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中国人不是“龙的传人”,我们在文化上不应该闹这个笑话(二月二龙抬头)

 大山860 2020-02-25

01

中国人不是“龙的传人”,我们在文化上不应该闹这个笑话

前几年有年轻人提倡所谓龙的文化,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年轻人当然有他的理想,可是这样的提法是不大妥当的,因为中国远古文献并没提到龙的传人。《易经》上再三讲所谓的龙,不过是我们所用的一个标志而已。(《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以文化来讲,这里要追加说明,有人说黄帝子孙是龙的文化,当年在台湾有个年轻人作了首歌《龙的传人》,那是笑话,中国人不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人的传人。(《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现在年轻人好像在台湾开始,台湾某些人...大学不念,出国留学,声望很高。我对人不做批评,出来提上一个龙的文化。

龙是我们上古民族养的动物,豢养的动物。所以,我们中国上古有些人姓牛,姓马,姓羊。他家里做什么(就)后代传下来,他家里养羊的大家族,养牛的呢,所以也有姓龙的,龙家,这样来的。

再给你介绍,譬如讲到美国,在外国问他,你祖先哪里?我看你样子是犹太人,是是是,有些一看,意大利人。美国的民族很杂,他们所以有许多名字起的也跟中国一样。我也常常笑,日本人也是这样,有中国的文化过去。

过去日本有个很有名的宰相叫犬养毅,中国人当时恨他,(叫他)狗养的。我说不是,他们家里养狗的,犬养的后代。你像美国有许多人,一问,我们翻译不来,他们当时登记的时候没有文化,问人没文化,也不认识字。你做什么的?欧洲来,我祖先做鞋子的,做皮鞋的,那就是皮尔,就这样来。

所以龙是黄帝上古以前的,封官的,不是现在封官的,他家里养龙的官,这个后代。现代讲龙的传人,什么意思呀!中国书都没有读好!龙,古人了不起,它到底非人类,还是人类豢养。为什么我们变成龙的传人,这就是莫名其妙。

可是现在中国年轻人很得意,不但唱这个歌,自己也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下犯了一个错误,很大的错误,刚才提的四个字“数典忘祖”。这是笑话,我们在文化上不应该闹这个笑话。(南怀瑾先生讲《庄子》外篇)

02

实际上中国文化的龙,就是这八个字

这龙是怎么来的?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自黄帝时候开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龙为官名,如龙师、龙帝,都以龙为代表。龙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记,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旗帜。中国文化对那些伟大的、吉祥的、令人崇拜的万象,每以龙为标记。

西方人尤其英国人,近几百年以来,很多资料显示对我们中国人很多防范,很多不利,他们在心理上一直惧怕中国,有一派基督教,看见龙、听见龙都会害怕的。他们说《圣经》上说龙是魔鬼,其次他们把恐龙这些古代巨大生物,当作了中国《易经》上的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我们中国人自己要认识清楚,我们龙的文化,第一,不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讲的那个龙,不是魔鬼。我们的龙是天人敬信,在宗教观念上代表了上帝。第二,我们中国的龙,老实说没有人看见过,不必说他们把地下挖起来的骨头当作龙骨是错误的。

中国的龙,不只是三栖的,甚至不止是四栖,水里能游,陆地能走,空中能飞,龙的变化大时可充塞宇宙,小时如发丝一样看不见,有时变成人,有时变成仙。龙到底是什么?无法有固定的具体形象。

实际上中国文化的龙,就是八个字:“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如学会了中国文化,人人都可做诸葛亮。试看外国人的恐龙,全部都可看到,中国的画家画龙,如果全部画出来,不管是什么名家画的,都一文不值。“神龙见首不见尾”,龙从来没有给人见过全身的,这就是“变化无常,隐现不测”的意思。

我们懂了龙的精神,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精神在哪里,这也是大政治家的大原则,也是哲学的大原则,也是文化的大原则。另一方面,我们懂了“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八个字,也就懂了《易经》的整个原理。《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万事万物,随时随地在变,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事。(《易经杂说》东方出版社)

附:

马宏达先生:“二月二 龙抬头”的文化内涵

易经“乾卦”里面有一句话,“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叫“龙抬头”,是指地理的阳气上升,露出地面,万物滋生,外面的天气也好起来,正好应了“天下文明”这个意思。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什么意思呢?首先从地理学来讲,这个“龙”代表大自然地理的阳气,“在田”,阳气上升到地面了,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草木萌芽,开始滋生,大地上万物复苏了,花草树木一点点长出来了,生机盎然,景色不同于冬季的荒芜了,大地上好像有了明显的花纹、文采一样,这就是“文明”。

“见龙在田”的另一个意思呢,是从天文学来讲的。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领先的。当时为了观察的方便,把天上的星辰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即“二十八宿”。

“宿”就是星辰所在的区域。进而按东西南北划分为四个更大的范围。东方七宿称为青龙(龙星),西方七宿称为白虎,南方七宿称为朱雀,北方七宿称为玄武。“见龙在田”,是说春天时,青龙星跃出地平线,逐渐上升。到了夏季,龙星上升到中天了,所以叫“飞龙在天”。秋季再回落,叫“亢龙有悔”。

当然,天文地理是关联互动的,这个关联互动就是天干与地支,天体的干扰和地理的反应、支应。时间空间不同,天地之间的干扰和反应也不同。

春天,天文学上的“见龙在田”,是天体运行的相对区位变化了,天干与地支互动影响,导致地理学上的见龙在田,地理的阳气上升到地面了,所以“天下文明”,万物滋生了。(《恒南书院讲演录(第一辑)》东方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