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人生:六十岁后人生贵在知足常乐

 张勰 2020-02-25
品味人生:六十岁后人生贵在知足常乐



人生有一句话叫:“知足者常乐。”知足常乐,其乐无穷。在顺境中较易做到知足常乐,在逆境中尤须学会知足常乐。人的一生很短,人各有所爱,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志,人各有各的生活小天地,各有各的生命轨道,各有各的欲望,无论为名、为利、为色、为官,还是为事业。各人都必须付出各自的代价,付出毕生精力。世上很多事是无法求全的,要学会排遣苦恼,宽以待人,知足常乐意志坚强。凡事不要有过高的奢求,所以对于生活、金钱、地位,向最低下的人看齐,则可知足常乐;向最高的人看齐,则会烦恼,长期下去有损健康。这就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欲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欲望不那么高,反而容易满足。一个人能知足,他的精神就会开朗、愉快,而一个不知足的人常常有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致自毁。人生苦短,归宿就一条。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人在六十岁之后,还要求什么名利,即使求得了,又有几年的“有效期”。要知道:“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要想到名、利、财、色,皆身外之物,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

有人说:“人生在世,富贵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带去,应视钱财如粪土,富贵如浮云”。这些也就是说,得失之间,不必太在意。人生是会有许多挫折,当遇到这些挫折时,可用一些古语来自我安慰:“顺其自然,淡泊名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有人认为:“满足心愿就是人生的快乐”,却常常被这种“快乐的愿望”引诱到痛苦之中。而胸怀旷达之士,平日能忍受各种逆境的磨难、苦难的洗礼,并在其中享受与困苦斗智斗勇的快乐,最终苦尽甘来,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其实,快乐也好,幸福也罢,就是一种心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愁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它并不在于你拥有什么,重要的在于你感受到了什么?“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快乐、幸福,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六十岁的人怀有一颗智慧、明朗的心,洞察世事人情,感悟人生真谛,便会坦然接受和面对一切横逆苦厄。正如歌中所唱:“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生活其实更是一种欲望代替另外一种欲望的过程。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当欲望不能满足时便痛苦,满足后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六十岁后人生贵在知足常乐,上了年纪的都知道,人生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看过清人胡澹奄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书中收录了三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一首是《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得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和房产,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想世间人心足,除非南柯一梦西。”这是一首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见物忘我,身为欲驱。贪心不足,实不可取,人贵在知足有度。另一首是《知足歌》:“……思量事劳苦,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多少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这是一首知足为福,无欲则怡。德比于高,欲比于低。廉者乐乐,贪者戚戚。智者悟之,不以物役。还有一首是《半半歌》:“……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另一半还之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思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半即适度,适度即美。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那么痛苦从何而来呢?六十岁的人深刻理解来自于欲望。欲望有很多种,对物质、对金钱、对名利、对权利、对性,其实无论对什么?欲望在不丧失理智的情况下,都不足以像毒药一样置人于死地。有些欲望是人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的,欲望也只是人心里的某一个目的、某一种期盼、一个向往而已,只是我们要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欲望,我们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很多时候欲望不是一般人能够控制的了,否则他可能就不会称之为欲望。只是欲望会让人上瘾,没完没了的欲望。曾有智者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你自己让自己痛苦。”这话说得对,恰如其分。其实就是这样,欲越盛,苦越多;欲与苦伴,苦与欲连;苦随欲而来,苦也随欲而去;无欲则无苦,无苦即得乐。其实,人生都是有欲望。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根据与必要条件。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同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但是,作为一种本能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所以欲望是无休止的,永远不能满足的,这就必然会引发出许多难以调节的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凡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应该是有限度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欲。贪欲是万恶之源,万苦之根。解决贪欲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戒欲。

其实我们学佛学的就是戒欲,戒欲,是指要戒除的那些超出合理范围,如:“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外的贪欲。那么应该怎样去做?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从心所欲,顺其自然。但很重要的是三个字:“不逾矩”,得不违反规矩,对外界,没什么抱怨了,守住一颗平和之心。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淡泊明心,既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著于人生的乐,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胸怀宽广,气量豁达,对生活充满自信,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精神有所寄托。广交朋友,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做到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就能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处事坦然,使之达到心气顺,机体和,身心健。生命不可能周而复始,要珍惜生命,快乐地生活,善待每一天、每个小时。每当想到这些,你的心情就会变得晴朗,当困难、烦恼袭来时,你就会坦然处之。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知足者才能发现快乐。只有知足的人,才是世界最富有的人。只有知足的人,才有一颗知足的心,六十岁的人就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图文来自和平共处-和为贵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