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死后,身上的1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中,很多人好奇来参观

 历史小事 2020-02-25

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年2月7日—公元1967年10月17日),摄政王载沣长子,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年号“宣统”,故史称宣统帝。

溥仪三岁继位为皇帝,此时的清朝早已经是破败不堪,支离破碎,而大清的皇帝又是一个孩子,清朝的灭亡早已经是注定了。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自此清朝灭亡。

清朝灭亡之后,百姓开始剪掉辫子,留起了短发。在古代,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古人都是留着长头发的。身上的头发是不能随便伤害的,否则就是不孝。

古代有“割发代首”这个词语,意思就是把头发割掉,用来代替砍头了。由此可见,头发和头都是非常的重要,万分不敢伤害。蓄长发是古代汉人的习俗,有些人就不蓄长发,比如说满清。

大家都知道满清留的是“阴阳头”,前面的头发剃光了,后面的头发留着,并且编了长辫子。其实清朝初期,满清的头发不是这样的,初期的时候,满清头发只有一撮,头上只有一个长辫子;

到了中期的时候,后边的头发多了一些;后期的时候,就是观众经常看到的后半边有头发。

清朝入关之后,实行“削发令”,让天下人都把头发割了,有些人不愿意割头发,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刚开始还有人反抗,后来逐渐的没有人反抗,阴阳头就成了清朝的发型和标志。

清朝灭亡之后,剪掉辫子成了主流,当然了溥仪也是不能例外。百姓剪掉辫子也就剪了,但是对于溥仪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在众人的劝说下,溥仪含泪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当时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剪辫子的,但是看到溥仪都把辫子剪了,也都跟着剪了。剪辫子是推翻清朝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是社会的进步。溥仪剪掉了辫子,为天下人树立了一个模范,而他的辫子也被珍藏了起来。

溥仪死后,他的尸体被火化了,但是他身上的一样东西留了下来,也就是辫子,并且还保存到了博物馆中。很多游客很好奇溥仪的辫子究竟是什么样子?于是纷纷慕名前来参观,每天有上万游客来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