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制墨要用阿胶,是真的吗?

 HowNeW好牛 2020-02-25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清乾隆时期汪心农菊香膏墨。

此菊香膏墨的制作,据《窳叟墨录》中记载:“汪心农榖,得明季阿胶一大匣,嗅之有菊花香,遂自制墨。”用上述菊花香的阿胶所制成之墨,就是菊香膏墨。到嘉庆中期,菊香膏胶料已尽,菊香膏墨也就无人制了。

清代·汪心农菊香膏墨 故宫博物院藏 高9厘米,宽1.5厘米,厚0.8厘米

墨长方形,顶端弧圆。一面阴文填蓝楷书“菊香膏”三字,上方嵌米珠一粒;另一面阴文填蓝楷书“乾隆辛亥心农制”七字款。此墨是汪心农套墨之一,共8锭,同装一黑漆长方匣内。

阿胶为什么会用来制墨呢?

实际上,中国古代制墨的材质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谈及制墨之祖,大抵都会谈及刑夷。

据明代朱常淓《述古书法纂》载,西周宣王时,“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也就是说,西周宣王时,就有刑夷制墨了。从墨这个字来说,就是黑土二字,可推知,其时的墨也就是黑土,跟煤烟有关。

清乾隆·御制棉花图诗墨 故宫博物院藏

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也有,说刑夷在河边洗手,看见河中漂着一块松炭,捡起时手被染黑,取回家捣碎,用水一和,凝结不到一块,就用粥饭拌和,搓成块状,这就是最早的墨了。

可以说,来自天然的材质,肯定是墨的最早来源之一,比如前面传说中因烧过而产生的碳,再比如说自然界的石墨。

石墨是天然的碳,软,易磨成粉。晋朝陆云写信给哥哥陆机,说“曹公(曹操)藏石墨数十万斤”。可见,到魏晋时期,人们还在使用石墨写字。

但是同时,人们在人工制墨的探索中也不断做出着新的尝试。比如,魏国书法家韦诞制墨时在原料中加入了鸡蛋、珍珠粉和麝香等材料,使得制成的墨香味独特、光泽持久,具有“一点如漆”的效果。

在魏晋南北朝这一中国墨的重要发展时期,以松枝或松树干烧烟制成的松烟墨完全取代了天然的石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墨的制作方法。

清乾隆·巴慰祖石鼓墨 故宫博物院藏

松烟墨已经是很成熟的人工墨了,但是,松烟墨依赖于对松树的砍伐与处理,制墨消耗巨大,无论是对松树,还是对整个环境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尤其是对于适合做墨的古松而言,更是如此。

好在到了宋代,出现了油烟墨,即以油熏烟取墨,油的种类就可以很多了,其中以桐油最价廉物美,此种方式也传承至今。

清康熙·兰台精英墨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请注意,无论是松烟,还是油烟,所出烟粉只能算是制墨的基础原料,就像前面提到的刑夷、韦诞一样,制墨者需要将烟粉混合在一起,制成便于使用的块状,要有一定强度,要耐用、好用,写字要流畅,随心所欲,写出字来墨色还要美观,甚至墨还有散发出好的气息,这时,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行内有说法是,“治墨先治胶,胶之质精而墨妙,质精故烟胶之相得也”,可见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一些名贵的中草药也被添加了进来。因此,当我们听说古墨中含有冰片、麝香、珍珠、阿胶等物质,也就不觉得唐突了。

由此,我们看汪心农菊香膏墨,用有菊香的阿胶做墨,此种墨本身不多见,但类似的加工方式对中国古墨来说,则属于常规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