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读书笔记[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小七de老八 2020-02-25

1.对于那些习惯由母亲帮助陪伴及呵护的儿童,无论如何焦虑都可以作为控制母亲的有效途径,同理,愤怒只是控制一个人或某种情境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产生愤怒时的生理状况而得到满足感,我们必须承认心理学研究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象是每个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需要以天生条件作为基础,然而我们的目光却集中在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从每一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感情的成长和发展,是依据达到其既定目标所必须选择的方向和程度来实现的,无论一个人表现出的是焦虑还是勇敢快乐还是悲伤,都需要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他们合乎情理的强度和表现都恰好符合人民的期望,通过悲哀的方式来达到产生优越感目标的人,不会因为成功达到目标而感到快乐,他只会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才能获得对快乐的感知,只要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感情是一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患上了人群恐惧症,那么只有当他独自在家或者支配着另一个人时,他才不会感到焦虑。任何患有神经病的人都会本能的躲避,生活中无法让他们感觉到征服快感的事物。

3.一个人的身体发展会一直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绪的影响,如果在很早的时候,一个儿童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固定了,而我们对此有丰富的经验,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预见这个儿童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将个人态度表现在身体上是勇敢者的做法,他们会长得比较特别,肌肉发达,身体姿势强健坚定,身体的发展很可能会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绪的影响,而这也可能是导致他们肌肉结实的因素之一,勇敢者的面部表情也会和常人有所不同最终他们整个人都有别于普通人这种差异甚至扩大到他们的骨骼构造。

4.个体会在生命最初的4~5年间,统一其心灵的奋斗方向,从而使心灵和肉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也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情绪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会时不时的产生各种形式的合作,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上来了解一个人,很显然合作能力低是失败者的共同点。因此我们可以更科学的界定个体心理学这门学科,它注重的是了解合作能力的缺憾,由于个人的心灵是统一的整体,生活方式贯穿于整个心灵活动的始终,因此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必须和他的生活模式相统一,假如一种情绪很明显,违反了个人对于利益的追求,对个人的发展造成的阻碍,那么仅仅改变情绪是无效的,由于情绪体现的是生活方式的内核因此只有改变即生活方式无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