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建设项目如何建立“环水保”管理制度?

 gymrlwu78v8b0h 2020-02-25

本期期刊速读内容来自《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杂志2019年第9卷第6期文章《铁路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标准化管理探讨》,作者徐学存。

徐学存(1963—),男,北京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管理咨询,标准制定,科研等工作。

以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基础,通过分析环水保工作的专业特点,提出了涵盖项目前期、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主体、临时工程等各类对象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内容。针对项目前期工作、建设标准、考评机制、信息化建设等关键因素提出了环水保标准化管理的建议,为铁路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1 概述

《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高速铁路、干线铁路、互联互通铁路及口岸铁路,我国铁路建设规模将持续处于高位。作为以生态影响为主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铁路建设必须强化管理,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以下简称“环水保”) 工作提升到全新高度。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当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铁集团”) 针对国内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所推行的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环水保工程管理作为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一部分,应在其框架下,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法规政策、国家和行业标准、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从完善制度、改进方法、细化要求、运用新技术等方面,完善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实施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可以与现行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有效衔接、并行发展,不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并且有利于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水平。

1.1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发展与建立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我国铁路工程管理改革进入深层次阶段以后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源于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实践。

孙永福以青藏铁路、京九铁路等项目建设管理实践总结了建设目标体系的实施与控制要素,卢春房总结了铁路建设管理“六位一体”目标控制体系实践成果,蔡庆华总结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杨丁颖等提出了目标管理体系、管理支撑保障体系、运行动力机制三大模块组成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框架模型,黄恒振等提出了基于“whywhat-how”框架的高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过程模型。

标准化管理的提出,带动了相关各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李中华从施工角度对项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总结,李健从理顺关系、明确思路、转变观念、严格考核、文化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措施建议。

在管理推广方面,原铁道部先后发布铁建设[2008]45号、铁建设[2009]154号文件,推行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经过不断总结和研究,2013年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了《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铁总建设[2013]193号),明确了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翌年发布《关于印发<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实施办法> 的通知》( 铁总建设[2014] 280 号),标志着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1.2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即以国铁集团、建设单位、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以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

换言之,标准化管理是以4个标准化内涵为指导建立的管理基础( 制度)、保障( 人员)、支撑( 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 体系。

2 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实施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应以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框架为基础,从专业角度构建和完善管理体系下环水保工程的相关内容,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2.1 全过程管理制度

在现有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基础上,从10个方面完善全过程环水保工程管理制度内容。按照建设前期、施工期、竣工验收期的划分,在建设前期建立环水保工程管理目标与责任制度,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评估工作,建立质量保证和变更管理制度。

在建设过程中,制定确保设计工作落实环水保及其批复要求、完善弃渣场等重点工程环水保内容的勘察设计管理制度,制定包含施工准备、作业过程、阶段验收等内容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制定包含检查、问题管理、专项监理监测等的监督管理制度,结合工程管理制度完善环水保激励约束、工作成效及人员专业能力等考核评价内容,制定过程环水保风险控制、应急管理制度,制定环保工艺、设备等技术创新应用和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完善环水保资料分类存档、台账记录、过程文件管理等的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内容。

在竣工验收阶段,制定针对验收工作质量、进度等管理的专项制度。全过程环水保工程管理制度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全过程环水保工程管理制度框架

2.2 专业化人员配备

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基础上,强化环水保专业能力的3类保障机制。

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环水保工程管理岗位人员应有专业保障,所学专业应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对口或相关专业;健全环水保管理岗位人员专业培训渠道,包括制度、经费、质量保证等,同时应着力建设铁路行业环水保技术和管理培训教材、教育体系;明确购买专业咨询服务,如专项监理、环保管家等的政策支撑和配套管理保障措施,并考虑将咨询服务质量纳入考核管理。

以上3类保障机制相互补充,确保不同条件下、项目实施环水保工程管理的人员专业化能力满足要求。

2.3 标准化现场管理

研究制定现场管理的一整套环水保“绿色工地”标准化要求,并逐步固化形成企业、行业标准。

以文明工地建设思路为指导,针对路基、桥梁、隧道等施工工点建立标准化场地布局和设施配备等要求,如边界划定及围挡、表土存放布局,配备泥浆废水处置设备设施、洒水降尘工具等。

针对拌和站、制梁场、钢筋厂等大型临时设施规划和建设,便道、施工营地建设使用等,实行环水保专业化设计,纳入污染防治工艺设施、排放控制等详细要求,如生产废水收集处理沉淀池、化粪池,垃圾池、危废收集设施、废气防护设施等。

针对现场管理建立智能化、信息化配套设施环境条件和数据接口标准等,如废水污染源排放监测采样口,废气、噪声监测微站设置专用基础,遥感数据处理规范等。

2.4 多层面过程控制

结合项目各阶段环水保工程管理目标,从3个层面完善过程控制方法及标准。

事前预防层面,制定方案管理的内容及要求,如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图等的环水保审核控制,符合要求的方可实施,发生变更的按要求办理补充手续等。

实施过程层面,提出过程检验方法和标准,问题分析、处置和改进的流程,以及运用新技术方法实现更加精细、严格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如环水保工程质量评定,现场检查和问题管理要求与流程,实时监控、监测等。

事后总结层面,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体制优势,总结项目环水保管理实施经验、成效,针对关键问题调整管理策略,推广优秀经验及成果,不断提高环水保工程管理水平。

3 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关键问题

根据当前国内铁路工程建设的现状,应从环水保前期论证,技术标准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等方面,关注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1 细化前期工作突出源头把控

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是项目前期环水保工作的核心内容,经批复的环评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展项目建设环水保工程管理的技术和法律依据。

前期工作对重大环保选线方案的论证和决策,决定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及效益,是针对各类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制定应对措施的基础;是实施过程中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变更的基础;是竣工验收阶段开展核查、检验的依据。

细化前期工作,包括对生态敏感目标的全面、深入调查,必要时开展科学研究,以明确项目实施后环境影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弃渣场、大型临时工程等选址进行实地调研、核实,提高后期实施的可行性,减少变更。

生态恢复、污染防治环保工程应因地制宜,依据项目特点和长期规划,经仔细分析后提出,提高措施有效性和经济性。

3.2 推进标准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3.2.1 补充完善环水保工程建设标准

根据《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国已建立的铁路标准体系包含了铁道技术标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两大类别。其中,与环水保工程管理密切相关的为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其体系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构成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中与环水保相关的内容,除《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专项设计标准内容较为集中外,环水保其他标准分散于综合标准、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资料管理标准的环水保章节,路基、桥涵、隧道、站场等主体工程的分部工程设计及验收标准中;在系统性、全面性方面以设计、验收标准较为完善。

施工过程的作业标准多针对某一专项施工技术,如地基处理、桩基检测、隧道施工法等,并且均不涉及环水保内容及规范要求,过程实施方面标准较为缺乏。施工管理方面仅有《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涉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的部分内容;各类专业标准及其环水保内容基本只针对主体工程,对制梁场、拌和站、施工营地、便道等临时占地及工程没有专门性的环水保建设、管理技术标准。

环水保标准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由于统筹规划、技术条件、发展侧重等原因,现行环水保标准尚未形成全面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体系,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一般以技术手册、指南、管理细则等作为补充。在建立环水保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通过总结、提炼工程经验及管理成果等,以标准发布方式进行固化,夯实完善标准基础。

3.2.2 完善强化环水保考核评价标准

环水保考核作为评判环水保工作实施成效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铁路建设项目综合考评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考核评价标准的差异性造成考评尺度的不统一,考核评价方式的差别导致考评结果的含义不同。因此,完善环水保考评标准,对促进环水保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

确保考评指标客观反映环水保工作效果是完善环水保考评标准的基础,可以通过全面剖析工程区域的环境特点,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以专家咨询、征求意见、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筛选考评指标。

按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考评指标分为约束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作为否决项,并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动态调整。指标项目的评价,应摒弃主观的评分方式,采用AHP、环比评分、熵值法等将定性问题转换为定量问题,建立相对客观的评分标准。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考评以结果考评为主,无法客观反映实施过程的环水保工作效果,应当推动考评方式向过程考评转变,通过积分制、评优制等“激励约束”制度健全综合考评奖惩机制,科学合理地运用考评结果,发挥效力。

3.3 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强化管理

3.3.1 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技术为做好施工组织管理提供了信息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和充分共享的支撑条件,可以实现对管理目标的有效管控。

2013年以来,在国铁集团( 原中国铁路总公司) 的推动下,逐步建立了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REMPLAT),并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明显提高了管控效果。

以信息化为支撑促进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完善则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是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新技术运用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实现包含2个方面:

一是填补完善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环水保内容的空白,通过设计和建设环水保工程管理功能模块,实现铁路建设项目从前期、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基础数据、日常管控、档案资料等管理功能;

二是开发各类管理终端系统,用以实现数据采集并向平台提供数据,如施工管理数据填报、环境远程监测等。通过“平台-终端”模式,建立环水保标准化管理多种应用功能集成的“生态圈”,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全面运用。

3.3.2 智能化分析技术

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强化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过程控制。针对结构化数据,如环水保工程类型、技术参数、数量、时间、位置等,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将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多种关联、组合处理,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通过一般的统计分析方法无法发现的规律,为完善标准化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针对非结构化数据,如文件、图片、卫星影像、视频等,可运用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处理,实现对相对复杂、重要管理问题的筛查、预警等,有效提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4 结论与讨论

(1)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应以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体系框架为基础,通过完善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化能力保障机制、制定标准化现场管理要求、多层面提升过程控制水平等合理和高效的实现。

(2)当前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关键问题包括:重视项目前期环水保论证工作,深入、细化重点问题的调研分析;推进环水保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优化环水保工程管理考核评定标准、方法;建立环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智能化分析技术提高管理能力。

(3)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是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其管理体系内容、管理方法等与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建造工艺、材料、设备,管理政策法规、标准等密切相关并不断发展。

如何紧密结合整体的项目建设管理,建立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动态调整、发展创新的技术方法,尤其是基于信息化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平不断提升,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