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骄阳飞雪 2020-02-25

一个被认为是与马尔乔内平起平坐的CEO、64岁的戈恩,陷入了他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近日,戈恩被捕的消息,抢占大小媒体的汽车板块头条。车界赫赫有名的 “成本杀手”戈恩, 却因涉嫌少报收入逃税以及违规使用公款锒铛入狱。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大江大浪见过多少,河沟子里边真能翻船。戈恩或许能察觉到平静水面下的暗涌,但恐怕他自己也没想到,最后伸手将他推翻的是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

11月19日于日产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列举了戈恩的三大罪状:

第一,过去5年中,戈恩明明从日产汽车公司领取了99亿日元(约6亿元人民币)的报酬,但是他却指示部下做手脚,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价证券报告书》中,只写了49亿日元,隐瞒了整整50亿日元(约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第二,他搞个人独裁,将日产汽车公司建为“戈恩王国”,否定并抹杀日产的传统与尊严;

第三,他居然动用公款用于私人投资。

列举戈恩罪状的是西川广人。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2017年年4月1日,戈恩不再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由现任联合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出任。这是18年后,日产的日常管理权重新回到一个日本人的手中。

做出这一举动,戈恩早有准备,当时的人事任命,正是基于戈恩以及日产汽车董事会的推荐。只不过,如今戈恩被捕后,西川广人向董事会提议,免去戈恩在公司中的会长及董事职位。

西川广人接替后的日产

从今年日产汽车的表现看并不乐观,这个昔日“最赚钱”的车企,出现利润下滑。

根据本月12日,日产汽车公司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的财报看,公司实现净收入5.5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1%;经营利润2,103亿日元,同比下降25.4%,经营利润率为3.8%。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好在,有中国市场业务的支撑,日产汽车整体净收益仅下降了10.9%至2,463亿日元。

销量方面,2018财年上半年日产汽车总销量为268万台,同比下降1.8%,全球市场份额为5.8%,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2%。其中,在日本市场其销量28.5万台,同比增长0.5%,市场份额为11.5%。

在中国市场,按自然年计算日产销量增长10.7%为72万台,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至5.4%,其中轩逸奇骏、Kicks劲客以及启辰D60为畅销车型;在美国市场,日产汽车的销量达70.9万台,同比下降9.1%,市场份额为8.1%;在欧洲(包括俄罗斯),日产销量为33万台,同比下降12.1%,市场份额为3.4%。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针对市场表现下滑,日产汽车将原因归结于市场环境。

日产汽车认为,2018财年上半年,虽然整体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其整体运营保持平稳。日产正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经销商库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日产汽车在第二季度对经销商批发量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整。尽管此举使得公司收入有所下滑,但终端零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尽管,我们不能说眼下市场下滑一定是戈恩权利稀释的后果,但内部的动荡必然会对车企产生损耗。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早在去年3月份,日产就宣布了多项公司高层任命,涉及执行委员会成员、高级副总裁、执行副总裁及副总裁等23名高管,同样于去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成立之后所进行的最大规模人事调整。此外,日产在华的合资公司东风日产也频频进行人事调整。

在中国市场,2018年前10月日产在华销量123.7万台,同比增长5.8%;三菱品牌在华的合资企业广汽三菱,前10月销量累计11.8万台,同比增长27.9%。但东风雷诺陷入了销量困局,连续6个月销量下滑,今年1-9月累计销量4.5万台,同比下降16.09%,其中9月销量仅为2532台,同比下降了61.4%。

事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值得玩味的是,戈恩被捕事件和其他车企高层被揭露丑闻不同。

首先,这次事件不是被监察机构发现而是内部检举;其次,事发后痛斥戈恩的是日产汽车或者说是日本方面,而法国官方非但没有声援,甚至还附和的意味;最有意思的是,不少媒体成为了“阴谋论”者,一边回顾戈恩的生平,一边剖析着这件“诡怪”的事情。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在日产汽车发布的声明中,被拖下水的不只是戈恩,还有代表董事格雷格·凯利。另外,建议戈恩下台的不只是日产的西川广人,还有随后发声的三菱汽车。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一场阴谋?我们目前还不能定性,或许永远也无法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戈恩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一、戈恩,是如何触犯日产汽车的?

自2001年戈恩进入日产后,救回了日产汽车,其过程、业绩不在多说。关键的是,大刀阔斧的缩减日产成本,积攒了多少怨念。他关闭了5家工厂,3年内裁员2.1万人,削减20%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将1300家零部件供应商减少到600家左右。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缩减供应商让供货厂家苦不堪言,关闭工厂,让那些厂家的职工无不泪如雨下。戈恩在演讲中,向为日产汽车作出牺牲的每一个人表达谢意。但是,开除了2万名日产员工,这么多人失去工作,据说当时还有人因此家破人亡。

还有,雷诺、日产、三菱联合呈现“三足鼎立”,只不过股权分配注定这场合作难以稳固。雷诺日产交叉持股,雷诺公司持有日产公司43.4%的股份而日产公司只有雷诺公司15%的无投票权股份。也就是说日本本土公司日产在联盟中没有多少话语权。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强硬手段,让戈恩有了“成本杀手”的称号,也帮助日产仅两年后扭亏为盈。而且,戈恩挽救日产于水火的事迹,还被美国哈佛等著名高校编入MBA的研究案例。

二、戈恩,如何触犯了三菱汽车的利益?

2016年,在三菱汽车爆发产品安全问题时,日产出手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份,成为三菱的大股东,戈恩有了新身份——三菱汽车董事长。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协同效应,是戈恩对建立联盟的重要目的。戈恩估计,2017年日产与三菱汽车合作带来节省经费等协同效应将达到4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以上。除共同研发和购买汽车零部件等之外还将推进工厂共享,力争实现底盘这一汽车主架的统一。

2017年,雷诺-日产联盟发布“Alliance 2022”规划。在这一规划里,戈恩有意让雷诺与日产完全合并。而日产汽车如何又愿意将自家企业拱手相让?此前,西川广人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保持日产汽车作为日本第二大车企的独立性。

可以说,戈恩的野望,让日产、三菱汽车的员工们感到了极大的愤怒与不安,“保卫日本汽车业”,成了日本产业界乃至政界的共识。

三、戈恩,也触犯了法国的利益?

“卡洛斯·戈恩不再适合领导雷诺。”法国财长勒梅尔表示。

2015年4月份,法国政府曾将其在雷诺汽车的股份从15%增至20%左右,意图提高话语权,但是遭到日产的强烈反对。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戈恩曾公开表示,若不是法国政府插足,雷诺日产关系或将深化。最终,法国政府做出让步,出售其持有的4.73%雷诺公司股份,使其在雷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15%。但是,法国政府与戈恩之间也就此“结下了梁子”。

戈恩,做错了什么?

“一夜间”,戈恩从“骄子”沦为“弃子”,戈恩都做了些什么?

以当年的日产破产为由头,从复兴到发展,再到车企联盟的拓展,问题出在这个励志故事的每一个情节发展都围绕戈恩这一人物展开。

首先,戈恩当年复兴日产汽车,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让人看到多么神奇、玄奥的手段。或者说当戈恩被过分神秘化的同时,却简单得没有太多的探索空间。人们在探询他的成功秘密时,从未发现什么真正新奇的东西。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据说,当时戈恩在回应“成本杀手”的时候,戈恩的回应,控制、缩减成本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只是当时的日产汽车需要控制成本。

再到后期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戈恩想要的是通过协同效应将各方的资源发挥到最大限度。要说戈恩的目的是侵略日产的资产,转换为自身企业(雷诺)的利润。那么,当法国政府在企图抬高持股比例时,戈恩何必要公然反对?

笔者认为,戈恩想要的不是一个“王国”而是一个“帝国”。所谓帝国,通常是吞并多个王国或其他级别小国后形成的。

戈恩做错了什么?揭秘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真相

但是搭建帝国的过程必然是吞并的过程,无论被吞并者此后的生存状态何其幸福,都改变不了被吞噬的本质。戈恩身上背负了太多利益节点,能在两国企业、政府间斡旋那么多年,已足够我们敬仰。

如今,伴随戈恩陨落的,还有他的“帝国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