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榕城的驿铺遗迹

 风吟楼 2020-02-25

◆榕城的驿铺遗迹

 作者:彭妙艳

榕城的驿铺遗迹

榕城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创建,作为揭阳的县治所在,其驿铺交通网络也从建县之初构建,这从《潮州三阳志》、各版本的《潮州府志》、《揭阳县志》以及《普宁县志》等相关记载可以明确了解到。

驿铺难免要经历各种兴废的变迁。特别是现代交通的兴起,对其网络的存在愈是沉重的打击,所以能够遗留下来的旧迹很少,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至清朝乾隆年间,揭阳沟通府城及邻近普宁县(实则也是连通省城)的驿铺,在榕城境内,至今尚存数处。

一、总铺,在今中山路(历史上称宣化街)。乾隆版《揭阳县志·公署》载:“县(衙)前总铺,在宣化街,旧设兵八名,今裁存四名,以一名专司收发,三名分递上下公文”。进入民国后,随着邮政体系的建立,此总铺已易为民宅。

二、渔湖铺与吉贝桥。清乾隆时,由榕城通往府城(今潮州)的驿路(官道)在县城东部的渔湖都境内有上、下两路,以上路(北路)历史较久。上路由进贤门出,经椟松、钟厝洋、庵前等村,在官溪铺(在今塘埔村)与下路铺递汇合。在钟厝洋(今榕东街道境内),设有渔湖铺。乾隆《揭阳县志·公署》记云:“渔湖铺,在钟厝洋,旧设兵四名,裁存三名,(西)距总铺十里。”同处文献载官溪铺,称“在渔湖都凤坡……距钟厝洋十里”。渔湖铺失去驿传功能后,被当地改为三山国王宫,现存。宫前有桥称吉贝浦(简称吉贝桥),为驿道重要建筑遗存。其桥长20米,3孔2墩,其墩以条石分层纵横交叠为锲状,与潮州湘子桥桥墩同类,为典型宋式(曾经明清重修),是市区仅存的宋代桥梁建构,已公布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上引书《津梁》中有对于此桥的专门记载:“吉贝浦桥,在渔湖都,去县治八里,久废,嘉靖戊子,乡民重修,寻圮;万历辛亥,知县潘应龙重修。未几又圮,后复修筑”。当地群众称此桥为“官桥”。是广东驿道建设史上应予充分重视的桥梁之一。桥头连接钟厝洋村的驿道上,仍有部分条石、灰路的遗存。


三、篮兜官道遗存。榕城南部仙桥篮兜村后山上,有部分明清驿道石级的遗存,是揭阳连通普宁的官道残存。明清两代,普宁县往来府城,都必须经由榕城中转。普宁往返揭阳的驿道铺递有两条,其一是由普宁县前(总)铺,经过雨堂庵铺、南洋坑铺、大陇铺,达于揭阳境内石头铺(揭阳旧志也作“石马铺”)进入榕城的驿路。乾隆十年(1745)所编《普宁县志·驿铺》在记录这条当时存在并使用的驿路之后,又记道:“按潮阳志载:郑厝寮铺、乌石铺……甘泉铺,亦抵揭阳界,俱分属普宁”,这就说明,这条比之上述使用时间更早的驿路,是经由石头铺之东进入榕城的。从《揭阳县志》县治舆图中可见,从总铺经由南门有一铺递驿路,显然就是连接此道。而仙桥篮兜驿路遗存,则是此道的一段无疑。需要说明的是,在洪阳镇仙步村的山地,也遗存一段南北走向的驿路并有相关的石刻,其地在洪阳之东,应该就是与篮兜相连的这条古道。有趣的是,清道光五年(1825),担任两广总督的著名学者阮元“阅兵惠潮”,经由这条驿路,竟兴致蓬发,策马而行,并留下《揭阳策马》一诗云:“海潮吐雾山含烟,近山远山青气连。日出欲出犹未出,扁舟已渡揭阳前。溪前沙路缘山脚,竹外山桃破红萼。衰翁久不据吟鞍,一鞭聊抵闲间乐。”并自注曰:“余自昆仑关策骑后,今数年矣。”这首录诸《研经室续集》而罕为人知的名人诗歌,为揭阳的南路驿道留下了人文的色彩。

驿路漫漫,记录着榕城870多年的历史足迹,成为古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