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墓碑上为何都刻11个字?碑文开头的故、显、考、妣是啥意思?

 昵称42072413 2020-02-25

在农村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这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文化:入土为安。人们心中都默念逝者为大,忙忙碌碌一辈子,在离开那一刻虽有诸多不舍,但谁也无法改变这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为了怀念逝去的长辈,后人往往会在墓葬前刻一块墓碑。

既然信奉逝者为大,那么在刻写碑文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禁忌与讲究。首先,在刻碑文的字数上就有严格的规定,只能是6个字,11个字,最多16个字,最常见的也就是采用11个字的?这是为什么呢?

要追根溯源,还得从文化沉淀上去找。从古至今,在阴阳地理中都会用生、老、病、死、苦五个字来概括人的一生,这五个字对应墓碑中间大字往返念,墓碑上第一个字跟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对应生字才行,如对应病或者死,那就是不吉利的,因为在阴阳地理中这就意味着会有大灾,逝者的后人会生大病或者有血光之灾。所以,这是逝者极不愿意看到的,对于逝者的后人们,也绝对不会去冒这个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墓碑上为何都刻11个字的原因了,文化传承理应尊崇。

碑文不仅仅在字数上有很大的讲究,在称谓上也有很大的学问,在刻之前就要了解清楚逝者的家庭情况,为逝者刻写碑文的后人是什么关系等等,才能决定起笔该用什么称呼。在墓碑上最常见的“故、显、考、妣”到底是啥意思?看似简单,却有很多人弄不明白,一旦弄混淆,将是对逝者的大不敬。

第一个“故”是最好理解的,现在也常常会说“故事,已故”等,意思就是过去,也说“故去”,表达死亡之意,古人对“死”特别忌讳,一般不会直接用“死”字,所以用“故”来作为替代词。既然特别忌讳,所以“故”在碑文中也常常被省略掉。

第二个“显”字用在碑文上是对逝者的一种溢美之辞,也是一种尊敬之情。从《读礼通考》得知,“显”是加在祖、考及妣之上的,皇室成员都用“皇”,百姓则用“显”,这也是一种等级制度的体现。在一些碑文上也会看到“先”字,比如“先父母XX之墓”,这里的“先”是表示逝者的父母已经去世。

表达的意思不同,“先和显”也就不能混用。要切记,逝者前面没有在世的长辈,后面已经有孙辈,才能用“显”。

第三个“考、妣”其实就很简单了,稍微了解传统文化的人都明白,这指的就是“父母”。《尔雅·释亲》中这样说:“父曰考,母曰妣。”由此也可以看出,“考”指的是父亲,“妣”指的就是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的传承,如今“考、妣”已经成为去世父母的专称。

还有一点,刻写的碑文一定要通顺,比如:故先(显)考(妣)某公(婆)某某老大人(孺人)墓。如果刻写出来的碑文,读都读不通,那可就闹笑话了。对于逝者而言,也是一种大不敬,甚至对后人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侮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