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豫章书院的哭声

 风吟楼 2020-02-25

 作者:彭妙艳


豫章书院的哭声

豫章(南昌)的滕王阁、青云谱都去过不止一回两回,还应了当地文友之约而写过一点相关的小文章,然而城中颇有历史知名度的豫章书院倒是不曾涉足。

引发写作这又一篇关于南昌的文章,是被豫章书院传来的哭声所感动。沉默了有些时间的豫章书院,近期因了举办兼及成年与祭孔两礼于一体的一种新民俗,而又热闹了。据传这种仿古装的礼仪,也包含仿传统的三跪九拜,称作弁冠礼,既庆成年,也拜孔子。开头我是有些纳闷,冠(笄)礼与入学礼,在古代可是分开来做的呀,就是说,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这可是朱文公《家礼》之类的文献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的。现在的人把其“合二而一”,在于强化“思想教育”内涵,也是不难理解的。最动人的,是因为有着不少家长,目睹自家孩子经过此番“洗礼”之后,更懂孝顺与礼节,更懂人伦与道理,乃至喜极而泣,或放声而哭。真的,虽然我无亲睹现场,但仅靠听闻,就真个好感动的了。

传统礼仪是否真的或全部俱有这么大的震撼力?我因没有调查而没有发言权。但是相信对传统文化所知不深,但又敬畏传统,渴望文化的人在场而会产生条件反射的现象,非常正常。事实上,古人之所以设置那么多名目的礼仪,无非就是要收到教化、感化、造化人的目的。与“神道设教”同出一辙。所以豫章书院仿古成人礼现场的哭声,是一种相当正常的观礼反应,当然,也引人思索。

思索之一是:传统礼仪以其仪轨、程式的庄严、神圣,有着造化人的实际作用,故此,在发扬传统的语境下,可以适当继承。

思索之二是:传统礼仪各有仪式,各有象征,各有教化、宣示取向,要尊重这些传统,不随意混合,以免降低其“主题价值”。

思索之三是:既是古代的精神产物,仪礼中难免有着已经“不合时宜”的某些成分,比如太落后、太繁琐等,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有着适合当代“三观”的修改与调整,使之兼具一点现代精神。

是的,豫章书院的哭声,使人发现传统文化(包括礼仪)的强大陶冶、教化功能,从而在担当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提升着文化发展的自觉。

原来,哭声有时也会是激励人心的一种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