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艺疗法:在植物中探寻疗愈身心的方式 | 《中国花卉园艺》2018年第7期“园艺疗法”专题

 一葉一如来 2020-02-25

莳花弄草是一种闲情雅致,如今它还被当作一种减压康复的疗养手段走入公众视野,这就是近年兴起的“园艺疗法”。提起园艺疗法很多人还很陌生,其实,我国有着悠久的园艺养生文化传统。

▲日本北九州市西野医院以园艺劳作作为园艺疗养的手段之一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园艺疗法的狭义概念由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定义,即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与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在园艺疗法师指导下)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从广义上讲,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包括庭园、绿地等)及与植物相关的活动(园艺、花园等)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的恢复疗法,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

国内最早传播园艺疗法概念的专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教授李树华。李树华旅居日本10多年,曾在日本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与执教,1999年在日本大学工作时就开始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他表示,园艺疗法虽然起源于欧洲,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美国被提出来。但我国文化中特有的儒释道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文人隐逸文化、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以及观赏园艺文化等,可以为具有东方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的建立奠定人文基础。“在欧美,园艺疗法被看作是一项技术。但我认为,它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园艺疗法必然要与人文、自然发生关联。”李树华说。与传统园艺养生相比,园艺疗法强调职业化、课程化、检测化、评估化等专业化发展路径,这些都是传统园艺养生欠缺的方面。传统园艺养生强调栽种、养护、观察、收藏、感悟的快乐,而园艺疗法则更强调这个过程中的社交、分享、交流。

▲回归自然,体验身心宁静

2004年从日本回国后,李树华开始带领硕士生和博士生做园艺疗法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生曾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做过3个月的园艺疗法实验,带领40名老人每周完成一次两小时的园艺活动。老人中的高血压患者比例为38%。经过3个月的园艺活动,这个数字下降到19%。“园艺疗法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公众与园艺活动发生互动,这也正好为园艺园林产业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园艺关注植物,园林关注绿地,园艺疗法则关注人。”李树华说。

回归自然的身心体验

近些年,公众重视精神生活品质,老龄化社会加剧,亚健康人群现象日益突出⋯⋯这些都是园艺疗法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的因素,人们需要真正与自然打交道,以健康的身心去生活。“人和自然打交道是天性,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绿色环境中会感觉宁静,是因为从类人猿时期到农业社会,人类一直生活在绿色环境里。而我们见到红色就会血压升高,是因为红色象征着森林火灾和血色,引起紧张情绪。这种带着原始信息的遗传基因经过进化保留在了我们的身体里。”李树华解释说。

国外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了园艺疗法的康复治疗作用。无论是从压力值、脑波测量,还是内分泌、免疫系统测定等指标上,都能看到差异。比如,科学家研究了盆栽制作活动对人身心的影响。他们将119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向盆中装土,移栽没开花的紫罗兰和移栽开花的紫罗兰,然后在活动进行前后测定脑波、肌电、瞳孔光反射和进行心情变化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园艺操作活动能够促进心理放松,用有花植物进行园艺操作活动对人的感情有积极的影响。还有科研人员为了解在人工气候室内听到来自森林的声音后,对身体会产生多大程度的放松效果而进行了试验。结果脑活动情况显示,通过倾听主观上认为舒服的各种森林的声音,脑活动镇静下来,身体也处于放松状态。还有一个较为知名的案例是让30个大学生围绕操场跑两圈,跑步之前测试他们的脉搏和血压,然后把这些学生10人一组分为三组,分别坐在黄土地、水泥建筑的城市环境里和园林绿地里,隔两分钟再次测试这30人的血压脉搏。研究人员发现,坐在园林绿地里的学生的血压和脉搏8分钟之后就安定了下来,而坐在黄土地和灰色建筑中的学生的各项指标则要十五六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可见,绿地对人的安定作用效果非常明显。“这是因为植物本身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森林的负离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5-羟色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另一方面,植物能释放挥发性物质,对人体可以起到降压、镇定的效果。”李树华说。

▲人们在绿地中静坐感受自然

目前,园艺疗法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种类植物的疗愈康复作用、不同园艺操作活动对于人们的康复效果、不同人群适合的植物种类、对于不同疾病应该选用的植物种类以及疗愈与康复景观设计的手法等。李树华表示,园艺就是用植物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让人能够贴近自然、与自然交流。在李树华北京的工作室中,记者看到不少造型各异的盆景和奇石。他说:“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绿色植物和园艺能让人心沉静,缓解浮躁。园艺疗法帮助人们找回初心,更多地体味采菊东篱下的美好生活。”

▲日本京都龙安寺枯山水禅宗庭园

借鉴国外专业发展经验

近几年,芳香园、休闲农场、花海项目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有研究表明,室外赏花、果实采摘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紧张的情绪。那么,在休闲农场、花海等项目中该如何融入园艺疗法,使两者相得益彰,成为国内园艺疗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李树华认为,园艺疗法在医疗康复、养老、休闲旅游、儿童教育等领域均可发挥作用,可以结合不同市场的特点,找出园艺疗法与之契合的模式,然后发挥功效。

随着园艺疗法在国内拥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园艺疗法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重要。日本、美国等园艺疗法发展较早的国家都已经开展了园艺疗法专业人才的培训,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园艺疗法的实践提供指导。

▲森林疗愈为人们带来轻松体验

日本淡路景观园艺学校为了培养园艺疗法专业人才,1999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了园艺疗法庭园。该园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展示区与活动体验区两部分。展示区以“人与植物”为主题,展示能给予人们五官娱乐的植物以及说明植物可产生的治疗效果。设有立体花坛、坐用花坛、藤本植物花架、悬垂花盆棚架。另外,还设有可用感官进行娱乐的彩色花坛、触觉花坛、音响花坛以及芳香味觉花坛。活动体验区设有实习花坛、野外教室、操作间、温室及野外炊炉等,通过园艺疗法实习,不仅让老龄人、残障人等参加者有机会接触土壤与植物,也能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园艺疗法实际方法与操作技巧。而在美国波特兰,当地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烧伤医院、精神病院等医疗机构内的园艺治疗园都各有特色。它们的庭院景观设计、空间布置、植物色彩、品种选择均不相同,各项设计完全遵从服务人群的需求,产业成熟度高。

李树华认为,相较于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园艺疗法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国内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为开展治疗工作提供场地的园艺疗法专类园。园艺疗法的花园针对不同的治疗人群,在植物种类选择、景观设计、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和普通花园有区别。在杭州,李树华设计了一个园子叫“五感园”,即要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感受自然,恢复身心健康。因为有些植物的形态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掌握,而非普通的园艺工人。李树华会带领学生亲自动手修剪“五感园”的植物。

▲李树华带领研究生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进行园艺疗法实践

多学科交叉需综合研究

园艺疗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园林园艺、心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交叉,要求园艺疗法工作者具备植物栽培技术、园艺手法、社会福利、心理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知识。李树华主编的《园艺疗法概论》,纳入了高等院校观赏园艺方向的专业课程。而李树华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研究数据从之前的测量血压、脉搏增加到测量肌电、皮电、唾液皮质醇浓度等相关数据。他说:“室内植物怎么放置,是放满屋子,还是放一半,老年人适合用哪些植物,儿童、上班族又适合用哪些植物,用什么色彩的植物⋯⋯这些都是园艺疗法需要探索的问题。”

去年,李树华的研究团队在北京清河敬老院继续开展园艺疗法试验,研究室内绿植的数量、种类对老人压力和情绪恢复的影响。此外,还有针对IT人群、自闭症人群等其他固定人群展开的大学校园内、公共绿地、森林疗愈等特定地点的试验。像园艺疗法对IT人群的影响这项试验主要研究室内、室外的绿色空间、面积不同环境下对IT人群的注意力影响。初步试验发现,在室外随着绿地面积的上升,受试者的自评健康状况上升空间显著,绿色空间达到一定数值后,受试者的自评健康状况上升空间降低。室内测试发现,绿色更容易缓解受试人群的压力,使其更能集中注意力。

▲李树华指导园艺疗法培训班学员进行盆景修剪

▲老人插花活动手脑、愉悦心情

“国内园艺疗法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发展这项活动的当务之急。”李树华说。他认为,为了充分发挥园艺疗法的效果,需要依靠园艺治疗师制定合理、详尽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设定的治疗目的选择实施内容、场所、植物种类、作业内容等,实施计划后,还要对操作内容、指导方法、计划等全部内容做出评价。因此,全面、系统、科学地掌握园艺疗法非常关键。

谈及在国内开展园艺疗法的工作重点,李树华强调需要注意几点。一要积累相关科研数据、研究成果,用更翔实的数据证明园艺疗法的功效。二要建立园艺治疗学科体系,完善理论与实践内容。三要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发展经验,逐步培训专业的园艺治疗师。四要让园艺疗法更大程度地走进社会,让人们了解园艺疗法。相信未来园艺治疗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缓解压力、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功效。(文中图片均由李树华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