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伟天英 2020-02-25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传说中的范蠡与西施)

中国有句俗语“人微言轻、人贵言重”。这就是威信效应。威信是什么?从哪里来?力量有多大?可以这样理解: 威信效应是说一个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而重视、关注就是一种资源,继而会相信其正确性,引导或改变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它有两个心理作用:

  • “安全心理”。即人们普遍认为,有威信的人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与他做生意有服从感,安全感,“保险系数”大。

  • “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有威信的人在为人处世上,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若跟随他的方式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古代对威信的作用有一个经典记载:

《后汉书·南蛮传》:“ 良 ( 祝良 )到 九真 ,单车入贼中,设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

东汉中期交州这个地方不被人重视,因为武力平叛还被当作出力不讨好。汉顺帝年间,李固决定派几个有平叛经历的人去把持。这些人靠着分化瓦解之术,最终成功地平定了日南郡的蛮夷叛乱。从这一事例看出:威信效应可以发挥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范蠡,楚国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从商,富甲天下,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财神而供奉尊像。其商道之秘诀,为世人所探索。

一、“三个原因”告诉我们,范蠡为什么会有威信效应?

范蠡能在商界引起威信效应,是因为其自身的儒道文化集智商、情商、财商为一体,融入商道,融入吴地。如果说从政的他是修身治国平天下,那么华丽转身以后的他,就是修身齐家强国富天下,这无论是对官方主流文化的挑战还是对民间的传统观念来说,影响都是空前的。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高官的范蠡形象)

其一,范蠡在政道和商道上成功的人生经历折服了世人。老百姓认同他,是因为范蠡是贫苦出生。商人崇拜他,是因为范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与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当时的封建传统中,重农抑商观念长期存在,认为在士、农、工、商中,士为首,商为末。而范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主动辞官的先河。这对最底层的商界无疑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

范蠡的威信,体现在他的五字商训中: 天,地,人,神,鬼。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强调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其二,强大的文化基因折服了世人。司马迁代表官方在《史记》中有这样评价:“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范蠡著的《商经》为通财之道,为吴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范蠡的威信除了来自于曾经显豁的政治地位,更具体实在的是建立在自己的才能、诚信、慈善、仁德上的,这是儒家的风范与品质。今天,人类巳经进入了21世纪,当我们谈论范螽和他的《商经》的时候,依然充溢着高山仰止的心情。范螽经商之道的巨匠风釆,创新精神,忍辱负重、超越自我的高尚人格,巳经成为至德泰伯吴地子孙人文精神的精髄部分。

其三,弃官从商的人生态度折服了世人。范蠡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历史上能做到功成身退的人,虽有但其心境不比他。汉初张良助刘邦打败项羽,及时隐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陶渊明远离政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田园生活,他们这是求得个人的自由。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范蠡、文种与勾践)

范蠡的威信则是华丽转身的转折性效应,出世不隐世,可见胸怀之宽广,境界之高尚。唐代诗人汪遵有一首《五湖》诗,对范蠡大加赞扬“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二、“三个原因”告诉我们,范蠡为什么功成反而身退?

范蠡功成身退的原因在于安生立业树威,发挥了“不商何以弘利”的致富效应。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范蠡雕像)

其一,儒、道相济的思维结果。儒家的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方正的治国大道,道家思想则追求道法自然,虚静无为,遵循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自然规律。范蠡入世则罢,复兴一国,覆灭一国,一鸣惊人!是同时期的“兵圣”孙武没做到的。出世则罢,富裕一方。

范蠡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急流勇退,向勾践辞官,勾践曾以平分国家为条件来挽留,但他将官位、荣誉、权力、财富通通弃之如敝屣,还是悄然离去。还千里至书告诫文种,越王的为人是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文种哪看得透。其结果是同为吴、越显臣的文种与伍子胥却没有做到,都被主子所赐死。

其二,“富好行其德”的价值观决定。在范蠡看来,“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钱财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范蠡的财富价值观,无疑对官方“重农轻商”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这也带来了后来的尴尬: 范蠡他人虽成名,兴越灭吴,功垂青史,辞官经商,富甲天下,但史无传;书虽经典,经世致用,但书绝版;故地出名,但地无物。辞官从商乃犯了古代为官之忌:不愚忠,一走了之,是“晚节不忠”。其实也冤枉了他,他并不把个人进退荣辱系在某个人身上,而是寄托在事业上、对社会的贡献上,治国成功,又去经商;不清贫,不彻底归隐,是有“贪图”。其实还是冤枉了他,没有富民哪能安邦;不检点,传说他辞官后把美女西施带走荡舟于江湖。说到底,是怕丢了朝廷的脸面,会辱儒。

其三,以“运动战”实现他的人生转折。他一生为避名利而三次迁徙,但名利反倒一直跟随他,从政,则奉行了一个臣子的忠义,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为商,则尽了一个商人的良心,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可谓尽了忠心与良心。其受争议的价值观也令官方人物司马迁赞叹,并用了16个字精确地对范蠡进行高度概括:“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这样的人生效果,在儒家或道家那里无人做到,在政道或商道那里也没有人做到。

三、“三个原因”告诉我们,范蠡为什么台上冷清而台下门庭若市?

范蠡经营不在官台上走,而是行走于民间商道,其中的原因在于以诚立威,发挥了诚信致富的效应。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诚信为本)

其一,志同道合的择友观决定。在范蠡看来,与你做朋友的人,你雇佣的伙计,不仅仅互通钱财关系,而且还关系到你的家庭、财产等各个方面。与高尚优雅的人交往,那么自己也会高尚优雅,与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么自己也低微卑劣。如人的形像在镜中一样,是美是丑都取决于照镜子的人。

范蠡奉行不与不善良的人为伍的原则。如果退让将就,就会引导自己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即使钱财再多也容易被损耗掉,怎么还能说自己拥有钱财呢?因此他不与官场人为伍,也不与黑恶势力合作。

其二,以诚信经商为本。在范蠡看来,货物的精细和粗糙之处、优点和缺点,必须据实告诉经纪人,使他们好依据实际情况来定价出售。如果隐瞒不说,希望凭侥幸把货物出售,恐怕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人们不处理好钱财关系,真心相处就不可长久,仅仅表面上的交往,语言上的相互奉承,是无法认清他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还是唯利嗜图,还是应付敷衍。必须用钱财锦帛来试探,特别是处在患难之时,这样,我们就可以详细的知道这人的心是什么样的了。待人友善真诚,是范蠡的第一特点。

其三,做自由商人,不搞官商合一或官商勾结。官商的好处是能依靠地位与特权,通过侵占国家资产牟取暴利,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囤积居奇买卖,能享有减免税收等多种特权,能通过贿赂达官贵人,可以从官府那里捞到好处。这种官商合一或相互勾结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隐蔽的掠夺手段。但官商常常没有好结果,常常会因利益之纷争而弄得鱼死网破,双赢容易双亡也易。

三、“三个原因”告诉我们,范蠡为什么散财反而聚财?

范蠡聚财的原因之一在于以慈养威,发挥了仁慈聚财的效应。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古代商业的繁华景象)

其一,“逐十一之利”的善举。这句话为司马迁《史记》中的评价。在范蠡看来,如果说慈善的人是希望能得到上天赐予的幸福,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慈善的人心存端正的道德观念,他的举止庄严,所作所为不会有歪斜和阴险,所以,这样的人大多会平静坦然而有福德了。世人因为对钱财的喜爱,所以纷纷竞相追逐、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为了钱财宁愿被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不做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稀有。

范蠡的仁慈观点,正如老子持有三件宝贝之一的“仁慈”一样。范蠡从不急功近 利,对于经营的利润只求成本的10%,不再多取,遇到灾年等特殊情况,这个利润比例还会降低,甚至赔钱救济灾民。

其二,双赢共享。范蠡说:“两权相害取其轻”,“无事时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如无事般镇定,才能消局中之危。”在经商中,如果好处双方得不到均衡,就会孕育矛盾和冲突,如果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那末最终谁的目的都达不到。予,就是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最好办法。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好处各方之间的均衡,最后达到了取的目的。在这样的价值观与得失观下,范蠡总是乐于助人,乐于施善,散尽千金。

其三,慈善聚财文化根深蒂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范蠡是中国最早的大慈善家,他将钱财分给穷人和自己的远房兄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不以富贾天下自恃,而是以“富好行其德”作为自已人生的价值。他不为金钱所累,离开齐时,便“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居陶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于贫友昆弟”。后来,当地乡民们感念陶朱公的品行恩德,习惯地把他隐居时所住的岙窟称为“陶朱坑”。

范蠡为什么能致富?威信效应告诉你哈佛课也学不来的东西

(慈善的财神爷范蠡)

范蠡乐于助人。相传他曾经指导齐国国君在后苑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万。他又指导鲁之穷士猗赴西河经营牧业、盐业与珠宝玉器,“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富王公,驰名天下。”司马迁将他的这些举措称之为“富好行其德”。

清人知县张汝贤赋诗言行其事:“千金屡散诚何意,岂是英雄志未偿。”他用自已的实践行动,缔造了商人的光辉形象,为商家树立了榜样。

哈弗情商课,可以教你怎么提高情商,怎么致富,但威信效应却不是所有人能做到、能发挥淋漓尽致的。因为除了情商,还得讲气场,并通过这一源源不断的隐形能量场,获取周围人的最大关注度和认同感,悠然产生钦佩、崇拜、欣赏、敬畏之心,有如“十里之外,你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一个人的威信、气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可以从科书中拿到的秘诀,而是经过岁月洗礼、内心修炼才得到的效果。

范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政商两届的传奇,在两方面都是登峰造极,善始善终。后人可以学他的致富思维,可学他的智慧,但在集诚信、慈善、仁德为一体的威信制高点上,却非普通人所能企及。这就是威信效应的力量与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