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中的袁绍,是不是被大家严重低估了?说出来你别不信

 今古言堂 2020-02-25

三国中的袁绍,是不是被大家严重低估了?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汉末三分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凡能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没有谁是简单人物。

作为独霸冀州,雄踞北方的袁绍当然也不是个凡夫俗子。郭嘉评价他“多谋寡断”,曹操认为袁绍“办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那是相对于曹操、刘备这类超级枭雄而言,而其他诸侯,谁能与袁绍相提并论?袁绍的脑袋瓜子绝对不白给。

咱们通过两件事情来分析一下袁绍的能力:1.诛杀十常侍;2.夺取冀州。

一、诛杀十常侍

汉灵帝驾崩后,太子辩少年即皇帝位,屠户何进成为大将军,辅佐朝政,掌握了国家大权。

后宫中新旧势力发生了一些权力争斗,影响到了何进。当时任职司隶校尉的袁绍就给何进出主意,说“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劝说何进诛杀阉宦。本来是宫内宦官之间的矛盾,袁绍把何进硬拉扯进宫斗中去。

何进害死了董太后,袁绍又来给他出主意,说阉宦张让、段珪放出流言,“言公鸩杀董后,欲谋大事”,袁绍劝何进趁机彻底诛尽阉宦。何进担心姐姐何太后不同意,袁绍就献上计策:“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

曹操不同意,认为这是取乱之策,要除阉宦很容易,“但付一狱吏足矣”,根本没有调集外兵的必要。曹操却遭到何进的批驳。

袁绍这是想干什么?先把何进推入宫斗中,又劝他诛杀阉宦,再诱何进召天下诸侯勤王。一步步将何进推入了不复之地。我们分析,如果朝廷大乱,对谁有利呢?势力最广最大的自然得利最多。这就是袁绍的诡诈之处,在当时的朝廷中,还有谁比四世三公的袁家势力更庞大的呢?

何进被阉宦诱入宫中,袁绍和曹操率领护卫随行,可是何进陷入埋伏被围攻呼救的时候,他们却按兵不动,直到何进被杀,他们才冲了进去,把阉宦们杀了个尽绝。

你们说袁绍这人够不够狠辣?

二、夺取冀州

袁绍是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没有想到让董卓给占了先机,抢先一步夺了朝政大权。袁绍枉费心机,却是一场竹篮打水,当时就和董卓翻了脸,离京而去。

曹操刺董未遂,逃回家乡招兵买马,树起反董大旗,矫诏天下,发动诸侯勤王。邀请十八路诸侯会盟于孟津,共伐董卓。

其实这个时候的袁绍实力很一般,他不过是个渤海太守,地盘又小,钱粮也不足,手底下也没有多少兵,比起袁术、公孙瓒、韩馥来差距很大。但由于他关系网比较广大,被推为盟主。

袁绍成为盟主后,首先让袁术负责管理盟军的后勤补给。当时盟军的进攻路线是韩馥的地盘,韩馥的实力强大,负责为盟军提供给养,而袁绍一开手,就把韩馥的物资管理权剥夺掉了。

大家应该有印象,汜水关之战,西凉猛将华雄连败盟军数阵,无人敢战,袁绍感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那么,这么重要的战事,袁绍都没有将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带在身边,是什么意思呢?颜良、文丑到哪里去了呢?

往后看,我们就能发现,原来袁绍的心思根本就没把会盟讨董当回正事儿,他的精锐部队早在颜良和文丑的率领下“屯兵河内”,目标直指冀州。讨董盟军分裂不久,袁绍就立即行动,在里应外合之下,夺取了冀州。

都说袁绍“多谋寡断”,但真到了关键时刻,那也是绝对豁得出去的。磐河之战,赵云冲阵,直杀到袁绍中军帐前,众人都劝袁绍暂避锋芒,但袁绍怒而拔剑,“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指挥众护卫死战不退,终于挡住了赵云。

所以说,不要小瞧了袁绍,那绝对是个狠角色。只不过他遇到的敌人是曹操而已,整个三分时代,又有谁能与曹操抗衡呢?袁绍死后,曹操亲自到坟前祭拜,“再拜而哭甚哀”,泪洒当场。在曹操的心目中,袁绍是曾经的战友,是曾经的兄弟,也是曾经的对手。斯人已逝,恩仇泯然。我相信,如果坟墓中躺着的是曹操,袁绍也将洒泪而祭,给予他同等的待遇。

相信两位枭雄若在九泉之下相逢,也必是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总结:三国中的袁绍,被大家严重低估了。这个答案说出来后,大家别不信,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