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岳霖的人生哲学 人类比动物更不道德、更邪恶

 生财大掌柜 2020-02-25

金岳霖的人生哲学 人类比动物更不道德、更邪恶

金岳霖于1943—1944年访美期间用英文撰写的《道、自然与人》一文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这纠正了以往学界认为金岳霖轻视人类和人生哲学的片面观点。

“自然”的人性论

金岳霖将形而上学作为人性研究的逻辑前提。此文延续了《论道》的“逻辑的本体论”,认为宇宙永恒的“道演”过程中,人类出现和消失是一种必然,“道”不会对人类有任何的优待。在本质上,人性就是其自然属性。所以历史中,人类的各种行为,透过自然本质和“纯粹本性”,呈现给我们的都是赤裸裸的动物性。金岳霖认为,人不但在能力和外形上不及动物,如人永远不可能达到鹰所具有的功能上的美,或隼的视觉上的美。即便从人们历来自诩的道德属性上,人类也比动物更不道德、更邪恶,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比动物更虚伪阴险,在战争中他们比其他的动物更加残忍。

金岳霖虽然提出了“自然的人性论”,但他更关注的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支配下各种古代人性论的错误影响。在他看来,西方文化中无论是把人性看成“卑鄙、残忍、低贱的”,或是天使般的纯粹,总是与进取、专断、支配、操纵等态度紧密关联,总是与自然作战和对抗。这种人生哲学虽然创造了先进的科学文明,但并不意味着真能征服自然。因为,“自然规律从来没有为了人的利益、顺从人的意志而失效或暂停;我们所做的只是安排一个局面,让某些自然规律对另一些自然规律起抵制作用”。金岳霖同时也批评儒家传统人性论。在他看来,儒家自认为有比动物高贵的“心”而沾沾自喜,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奇异的心,“残酷、野蛮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比任何其他民族少,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为所欲为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跟别处一样俯拾皆是”。

人生观:人生的“观点”与“图案”

金岳霖指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生观错误理解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古代哲学的神秘主义的体验也不能回答“人生的意义”问题。在某些儒家、道家或宗教学派看来,“圣人”、“至人”、“神人”是因为具备了与众不同的德性品格、思维能力、体悟能力,只需依靠其自然的本能就可获得某种独有的生活意义,而这根本上是弱化甚至消解了外在的生存环境之影响。金岳霖认为,即使某些圣人真具有“本能的禀赋”,也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他认为,某些人生观形成了,某些人生观实现了,实质上都是“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他指出,所谓“意义”是指“依赖于个人的特点及他们与他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可能依次归于纯粹的主体自然或环境”。所谓“人生的意义”,即“生活的意义”是由自身观念和外在环境的多种实在的因素引起的,根本上是指“收集到或组织进图案中的整体的意义”。而人生意义的获得,就是人对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识和领会,是对应客观环境而获得的“意义图案”或“人生观点”。因此,他主张从人与环境的互动联系中把握人存在的意义。

人生观的三种形态

金岳霖提出了三种人生观:第一,素朴人生观。是一种没有“机心”的单纯的人性。金岳霖认为,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却没有自我中心论,虽有欲望却不为欲望所控制,他要求甚少,也不刻意依靠外在的财富、地位和世俗的评价获得存在价值。无论是极其普通的人还是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都不会去计较成败得失,而只是保持自身精神本性的舒展与完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刻意逢迎或疏远,能在日常的生存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心灵的平和的境界”。

第二,英雄的人生观。此种人生观又分两种类型:人类中心论的英雄观和自我中心论的人生观。前者呈现为人与纯粹自然之间的分化。但金岳霖认为,人对自然的征服表面看虽然在与纯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是真正解决人内在种种问题的办法”。因为,人类的欲望可能会变得毫无节制,反而会带来无穷的烦恼。它呈现为自我与人类的环境之间的分化。这种人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征服纯粹客观自然,还要征服其他的一切。金岳霖认为,宗教家等英雄人物虽有敏锐的感觉、成熟的计划和抓住机遇并实现之的能力,但其所获得这种征服性的成功本身“却不包含任何深刻的人生的意义”。

第三,圣人的人生观,来自于超越常人的高级的沉思和冥想。持这种人生观的人能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深深地浸透着或渗透着与他息息相关的同胞的存在”,强者和弱者,巨人和侏儒之间也是平等的。圣人的人生观自觉并充分认识到一切事物“只不过是根据各自不同的本性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现当代社会,这种圣人观对英雄人生观的警醒和补充,可以消解人类征服自然、耗费资源所导致的危机。

超越传统道家人生哲学

金岳霖将“道”作为宇宙之本体,似乎在概念上与原始道家相同。并且,金岳霖将宇宙终极运动的“道演”进程诠释为“无极而太极”,这亦与道家的形上学的宇宙观相同。金岳霖以形上学为基础将人的“纯粹本性”判定为“自然”,这同样与道家相似。因此,若是在哲学资源的运用以及哲学思想的借鉴意义上审视金岳霖与道家哲学的关系,我们或可称之为新道家。但在本体范畴,金岳霖的“能”出入“式”的道演显然比原始道家更精细,也更有深度。与道合一,原始道家是摒弃仁义道德和价值意味的精神取向而复归人性的最初本真,而金岳霖认为人参与道演,趋向宇宙的“太极”状态的合一,这即是实现真、善、美的终极目标。尤其在人性的真实呈现、综合评价、实现方式等方面,金岳霖的人生哲学显示出了与原始道家哲学的不同。具体来说,虽然均主张人性在根本上是自然生命体的本然属性,但与道家哲学从抽象人性和静态人性出发,主张无为弃生顺命相比,金岳霖实际上是在强调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后天培育和引导,强调完善的人性参与社会实践和宇宙化育的重要性。因此,同样是自然的人性,原始道家幻想逃离现实痛苦的羁绊,而金岳霖则主张通过深入的理性的思考、审慎的实践,最终实现人生意义的最大化。

金岳霖在《道、自然与人》中,勾画了人与自然之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图案。这种图案能让人领悟到万物的“基本的统一性”,并最终保证人类在肉体消失后仍然能够彰显“自己的无所不在和自己的永恒”。所以,人类能够在短暂生命过程中通过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体现人类生命的可贵,进而与道合一,实现精神价值的永恒。因此,《道、自然与人》中的人生观是乐观和积极的。人必须按照人的本质去生活,人要尽人的“可能”,要“活得像个人”。因此,人需要孤独的努力和奋斗以完成所期待于他们的那些作用和角色。

整体上看,金岳霖的人生哲学,是在智力和技术飞速提升的现代社会“提倡一种沉思的看法,一种旨在拓展我们的视野而决不阻碍我们行动的超然的理解”。这种看法与理解,是对外在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万物的密切联系的领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