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七十九:经方在CCU中的应用:白头翁汤治愈一天腹泻二十余次案

 中医药方便 2020-02-25

患者张某,女,79岁,已婚,汉族。主因“右足、右小腿肿胀伴右足第1-3趾红肿、焦黑1周。”由门诊于2015年7月7日以“糖尿病坏疽”收入外科治疗。

2015年7月17日,由于患者血压波动明显,最高210/170mmHg,遂转入CCU(心脏监护病房)治疗。转入诊断:1.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2.左下肢动脉造影、股动脉成形术后 3.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左胫前、胫后动脉闭塞 右股动脉、胫前动脉狭窄闭塞 糖尿病坏疽(Ⅳ级) 感染性坏疽 4.骨质疏松。转入后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1/日 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62.5mg 1/日 口服降血压,服药2天后患者血压平稳,保持在150-160/80-90mmHg。

2015年7月17笔者查房

刻下症:患者及家属诉近3天来,每天腹泻20余次,黄色稀便,每次大便很急,但到肛门处有重滞感(即里急后重),有时大便和小便同时下来,全身乏力,阵发性胸闷,气短,喜长出气,右膝以下局部轻度水肿,不能触摸,触之则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下半身发凉,畏风畏冷,双膝以下尤甚。口干,欲饮水,小便难,需费力才能解出,眠差,夜眠2-3h。

查体:双下肢皮肤苍白,右足第1-3趾青紫,第3趾端干瘪变黑,末端已经局部脱落缺失,右股动脉搏动减弱,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舌淡,苔黄浊,右脉弦滑,左脉细。

辅助检查:便常规:颜色:黄色,稀便;红细胞 6-8 个/HPF;白细胞10-12 个/HPF,考虑为感染性腹泻






方证辨证

本案患者及家属诉近3天来,每天腹泻20余次,黄色稀便,每次大便很急,但到肛门处有重滞感(即里急后重)。笔者立即想到了《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白头翁汤条文:“热里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故本案患者符合白头翁汤的方证,方证辨证为白头翁汤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甘草附子汤的方证是:骨节疼烦(剧),掣痛(拉扯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恶风,恶寒,汗出短气,尿少。本案患者症见右膝以下不能触摸,触之则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下半身发凉,畏风畏冷,双膝以下尤甚,舌淡,苔黄浊,右脉弦滑,左脉细。符合甘草附子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甘草附子汤证。

治疗

治疗:方用白头翁汤合甘草附子汤。

白头翁12g,黄  连18g,盐黄柏18g,秦  皮 18g,

蜜甘草12g,黑顺片12g,桂  枝24g,麸炒白术12g。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随访:3剂后,患者诉昨日大便4次,里急后重好转90%,全身乏力、胸闷、气短、喜长出气均好转,右膝以下疼痛略好转。

继续服用4剂,患者诉昨日大便仅1次,成形,腹泻及里急后重均痊愈,全身乏力、胸闷、气短、喜长出气均明显缓解,右膝以下疼痛好转约90%。复查便常规:正常。
患者转回外科继续糖尿病坏疽的换药治疗。

按语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又说:“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说:“白头翁汤证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暴注下迫属于热,热利下重,乃湿热之秽气郁遏广肠,故魄门重滞难出也。《内经》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虚瘕。’即此是也。”可见柯韵伯认为白头翁汤是用来治疗湿热下利之证。清·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上卷·寒剂》说:“白头翁汤,治厥阴热利后重者。太、少二阴下利属寒,惟厥阴下利主热,以厥阴司相火也。故以白头翁凉阳明血分之热,秦皮收厥阴之湿,黄连胜中焦之热,黄柏燥下焦之湿;四者皆味苦性寒,直入下焦,坚阴止利。考《本草》,白头翁、秦皮各列品类,而今世所用,乃于柴胡中拣出紫皮头有白毛者,为白头翁,以防风、细辛之扎缚为秦皮。余谓白头翁沾柴胡之气,可入少阳,秦皮沾细辛之气,可入少阴,当与禹余粮汤并参。但汉时采药,未识亦如是否?存之以质君子。”可见王子接认为白头翁汤治疗厥阴病之里急后重下利证。笔者临床体会到白头翁汤的方证是:下利,里急后重(大便急,但到肛门处有重滞感,不易出)或下利脓血,渴欲饮水。本案患者症见近3天来,每天腹泻20余次,黄色稀便,每次大便很急,但到肛门处有重滞感(即里急后重),口干,欲饮水。符合白头翁汤的方证,故用之以清热利湿止利。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说:“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甚,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清·钱潢《伤寒溯源集》说:“风邪在表,故汗出恶风而不欲去衣,非桂枝不足汗解卫邪。湿淫在经,非术不足以助土燥湿。因寒湿流于关节,致骨节烦疼掣痛而不得屈伸,下焦无火,气化不行而小便不利,故用附子以温经散寒,则阳回气暖而筋脉和同,东风解冻而水泉流动矣。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柔则无掣痛不得屈伸之患矣,甘草所以缓阴气之急,且为桂枝汤中本有之物。因汤中之芍药,能收敛助阴,故去之耳。虽名之曰甘草附子汤。实用桂枝去芍药汤,以汗解风邪,增入附子白术。以驱寒燥湿也。”笔者临床体会到甘草附子汤的方证是:骨节疼烦(剧),掣痛(拉扯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恶风,恶寒,汗出短气,尿少。本案患者症见右膝以下不能触摸,触之则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下半身发凉,畏风畏冷,双膝以下尤甚,舌淡,苔黄浊,右脉弦滑,左脉细。特别是本案患者症见右膝以下不能触摸,触之则疼痛难忍(“近之则痛甚”),这是甘草附子汤方证的重要特征,故合用甘草附子汤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痹止痛。

方证总结

笔者临床体会到白头翁汤的方证是:下利,里急后重(大便急,但到肛门处有重滞感,不易出)或下利脓血,渴欲饮水。

笔者临床体会到甘草附子汤的方证是:骨节疼烦(剧),掣痛(拉扯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恶风,恶寒,汗出短气,尿少。


      何庆勇教授简介

何庆勇,字鹏伟。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国荣耀医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
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

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匮要略》课程授课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提出了“类方一方证一主证”辨证新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9篇,发表SCI文章20篇,独著或主编《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伤寒论钤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出版1年内均已销售超10000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数万余人次,被业内誉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临床研究第一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黄,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谙熟中医经典,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