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昵称5466805 2020-02-25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对联是中国古代诸多文学形式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文学形式,俗称对子,学名楹联,又叫楹贴、联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对联以其精美的语言、独特的风格、神奇的魅力、盎然的情趣存在于中国文学之中。它是最使人倾倒、拥有广泛阅读者的文学,其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俗、民情、医学、农事等多方面。对联文化可谓是绚丽夺目、异彩缤纷,特别是《今日头条》对对联文化的重视,让新时期下的对联文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景象。小小对联,知识宽广,浩瀚无穷,妙趣横生。那么,对联是如此优秀的一种文学,我们怎么把它写好?我的理解为:掌握了“马蹄韵”是写好对联的有效方法之一。怎么运用“马蹄韵”写对联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一、马蹄韵的概念。

什么叫马蹄韵?马蹄韵即以马蹄行进的规律为喻的一种标准韵律格式。马蹄韵又称马蹄格,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竖向'平顶仄'、'仄顶平';横向'平顶平'、'仄顶仄'。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二、马蹄韵模式下对联的平仄规律。

多句联句脚和单句联之中字词的韵律布置:

上联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反之。

这样标出来应该很好理解。例如:

单句对联:

上联:千秋纸墨惊天地;

下联:一曲离骚泣鬼神。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边两句(或多句)对联:

上联:掬雪烹茶,茶烟绕案邀梅饮;

下联:摘云煮酒,酒韵香杯唤月尝。

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句中使用马蹄韵,其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也就是说:'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不适用马蹄韵联句。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三、马蹄韵“平仄杆”规则。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以上两种马蹄韵“平仄杆”规则,适用于上联。下联反之即可。

句中平仄:无论对联的字数是多少,只要往“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往前取一截即可。

句脚平仄:无论多少句的对联,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往“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四、马蹄韵规则下对联的起式规律。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和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式,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式。例如:

仄起式

春有百花秋有月 ;

日凝千色夜凝霜。

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起式

东风夜放花千树;

北杏朝沾雨万丝。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五、对联可以不依照马蹄韵规律的情形。

主要体现:1、句脚押韵联;2、拆词分总联;3、多句连引联;4、专名嵌入联;5、句脚越递联;6、依序排列联;7、多技巧混用联。

例如:有一年快年三十了,郑板桥外出看到一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右边:二三四五;

左边: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对联的上联缺一(衣),下联缺十(食),横批缺东西(物资)。

郑板桥马上安排人给这户人家送了些衣服及过年物资。

又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期,在'议和'会议上,有一国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的一种特有文学形式,我现在出一联,你若对出来了,我给你磕5个头。'他随即道出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中国代表一个书记员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六、写对联既依循马蹄韵格式,也可以学习运用其它格式。

写对联还存在下面几种格式:1、一仄多平联;2、两仄多平联;3、句脚全仄联;4、单句平仄交替联;5、双句平仄交替联等等。这些格式都可以学习参考。

运用马蹄韵写对联浅析(原创)

七、否定马蹄韵说。

有学者提出:'一句联毋庸谈马蹄韵,''马蹄韵不切实际',等等,基本上是在全盘否定马蹄韵格式。他们拿出古今上百副对联统计,说几乎没有一副符合马蹄韵格式,与此同时提出了对联的诸多格式。洋洋万言,对马蹄韵格式进行了排斥。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写作方法,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方式,管它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一条原则,有阅读量、群众喜欢就是好对联。

写对联当然还有其他规律,像上下词性规律,意境规律(正对、反对、流水对,工对、趣对、无情对)等等,就不一一叙述了。

我平常也来到《头条》平台,附庸风雅,对上一二句。但由于我不是研究对联的,也不是什么对联学术专家,写对联只是一种业余爱好,闲时耍耍拙笔,增加一些生活乐趣,美其曰陶冶情操,所以谈不上什么文采与深度。由于水平有限,到此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