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培勋《平湖秋月》作品分析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2-25

陈培勋在改编中保持了原曲古朴、优美的旋律以及悠扬细腻的格调,充分发挥钢琴乐器多声部、宽音域的优势,将湖光山色、水中秋月,绘声绘色地展示出来,使原来单线条的曲调极大地丰满起来,并融入具有民族五声性特点的和声因素。需要《平湖秋月》乐谱,可以加微信(gudianshuimu)入免费乐谱群索取。

       

                                                         苏夏、陈培勋和杨儒怀

陈培勋和他的《平湖秋月》

陈培勋生于1921年1月15日,祖籍广西合浦,幼年就随其父陈德光学习钢琴,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至1938年间,随管风琴名师拉福特,以及史密斯学习管风琴和作曲理论,直到1938年17岁中学毕业,这一阶段的学习为他以后接受专业音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9年陈培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李惟宁学习作曲,进一步打下了作曲、理论方面的知识基础。1941年陈培勋辗转回到内陆,投身于爱国的救之歌咏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陈培勋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建院和教学工作,在此工作的三十年间,陈先生一边学习,一边创作,一边教学,获得了丰硕的教学及创作成果,成为他一生中硕果累累的重要时期。在陈培勋所创作的交响诗和交响乐中显示出他不凡的艺术造诣。交响诗《心潮逐浪高》描写由黄鹤楼远眺,壮阔的山河美景使人心潮澎湃,逐浪高升,将一切阻碍国家进步的历史逆流彻底席卷,惊涛骇浪后明媚的春光又重现大地。《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由三首交响诗组成,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都出色地表现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清平乐·娄山关》中的壮阔情怀。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则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和胸怀为祖国追怀历史、展望未来、奋发前进。陈培勋钢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五首》,即《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以及《平湖秋月》。陈先生的钢琴作品由于大多是基于广东音乐风格的,一种南国所特有的音乐情调,因此他的创作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以《平湖秋月》为例,我做了简要的曲式及演奏分析,可见一斑。

《平湖秋月》原是广东音乐中一首非常有名的器乐曲,又名《醉太平》,为广东音乐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之一。乐曲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描绘了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将此曲改编成钢琴独奏曲,该改编曲在原曲调表现力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节奏织体,将乐曲雕琢得更加玲珑剔透,使其成为民族钢琴曲的精品之一。

这首典型的中国民族作品是运用五声调式写成的,基本旋律是在2~9小节,全曲便是由这八小节旋律衍生变化而成,篇幅不长,旋律自由伸展,一气呵成。这首一部曲式的乐曲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起:1~9小节, 1、2小节是引子部分,左手持续的低音衬托出右手32分音符的律动,带领听众进入意境,铺垫一种空洞的、高贵的并且飘渺的气氛,演奏时右手音色轻柔,指尖要控制,32分音符要弹得饱满。左手的五度音程弹奏时要将力量通畅的送到指尖,手指触键后手臂要迅速的放松,这样可使更多的泛音愉快的流淌出。旋律由第2小节后半部分进入,右手处旋律加入了一些琶音和装饰音,目的是为了模仿改编前作品的主奏乐器——高胡,以此来展现高胡的滑音,弹奏时应在内心听觉的基础上注意将手臂与手指力集中用在最高音上、并做到气息连贯,以达到整体旋律线平稳流畅、华丽优美的效果。左手低音区连续四次的五度为听众营造了更加空灵的意境。

承:10-13小节,音乐与之前的mf有着极大的反差对比,在9小节最后半拍做过渡处理,进入到“承”部分的pp,音色更加的柔美。这段有着较长气息的旋律不着痕迹的换到了左手的中低音区,右手为64分音符的伴奏,使用密集的琶音织体,行云流水般的创造一种朦胧感。左手手指应该用肉垫较厚的部分触键,并采取高抬指慢触键的方法以便获得浑厚宽广、歌唱性强的声音效果。划分乐句时手指的动作也可以做的略微夸张一些,以便更好的带出气息。右手在弹奏如此密集的织体时则要求手指贴键弱奏、用力均匀,随着音符的流动来做力度上的渐强渐弱,也可以把这一大串密集的小音符想象成是古筝奏出的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转:14-23小节,力度逐渐的加强,暗示了这一部分的情绪开始转换,音乐由柔和慢慢转为兴奋,动感的加强越来越明显,音乐形象愈加鲜活。14-16小节的音乐由三个声部构成,高、低声部为旋律,中声部是伴奏织体。右手的高声部十分重要,要尽可能弹成连奏,左手是低八度重复右手的旋律。高声部16分音符的旋律音应用手臂力量集中到手指奏出,同时指尖要在琴键上牢牢的站立。中声部则通过手臂及手腕的转动将弹奏旋律音所用的力转移到指尖弹出。左手低声部的旋律要按乐谱上所标示的跳音弹出,指尖要有弹性,发出圆润饱满犹如珍珠般充满光泽的音色,力度稍弱一些,与右手的保持音形成明暗交错的光影对比。此处作曲家的意图并非单纯强调旋律的力度,而是想通过左、右手音乐的交相变化(主要是明暗对比)来衬托旋律,使旋律线条显得更为流畅而且层次分明。16、17小节的装饰音,意在模仿古筝、琵琶的等弹拨乐器清凉的音色,要把手臂力量完全传送到手指的第一关节。接下来的18、19小节是全曲的高潮,通过之前的种种铺垫,高涨的情绪在此处得到尽情的抒发,达到华丽酣畅、大气磅礴的音乐状态。从19小节后半拍开始到20小节第1拍,三处相同的音型似排比句般的叹息,激动的心境慢慢的归于平和。

合:23-曲终,一个空明悠远的尾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右手伴奏织体和音乐素材重新带出引子中出现的32分分音符,颤音好似吟唱的笛箫,渐行渐远。手指要把这几个颤音控制好,按照每个颤音由强渐弱的变化安排好力量在手臂肌肉内部的走向以及整体的呼吸。结尾处的几个长音手指一触即离,并利用右踏板使这些音出现泛音效果,同时利用左踏板制造出飘渺虚幻的音色。

郎朗演奏陈培勋《平湖秋月》

整体来看,钢琴改编曲重在体现音乐旋律中清淡、平和的特点,而西方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有效结合,体现了作者在继承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又有其新的创造,为广东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