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海流中的岛屿 2020-02-26

掐指一算,我教英语十年有余了。这期间换过几份工作,但都离不开英语教育。

我教过10岁的小学生,也教过70岁的老大爷。后来发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老大爷,在学英语上都会犯同样的错误,踩一样的坑。

某天我灵光一闪:不如写篇文章把这些误区盘点盘点吧。于是就有了下面的3000多字,7大误区及避坑方针,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01 单词发音:

animal =“爱你猫”?

翻开一个小学生的英语书,你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笔记——在“animal”下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爱你猫”。你也许会会心一笑,因为这样的事你也做过。

面对自己一窍不通的英文发音,你灵光一闪将其“翻译”成中文,再也不怕以后会忘记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吗?有何不妥?

问题就在于有些发音在中文里根本不存在,如果养成了这种音译习惯,会导致我们以后的发音越来越不标准,很难纠正过来。而且英文是表音文字,音发不准,就别奢望听写能满分了。

对于初学者而言,正确的打开方式是——Phonics(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学的是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常见发音,遇到新单词时,把每个字母的发音拼起来就完事了,跟汉语拼音的原理相似,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但自然拼读法不是万能的,它只学常见的那些发音,无法适用于100%的单词。当你发现有些单词的发音不符合规律时,那也很正常,把它单独拎出来记住就好了,花再多的时间钻牛角尖也无济于事。

现在广州的小学生在学校就会接触自然拼读法,但大多数学生都掌握得不够扎实。如果你是零基础,或你想帮小孩改掉发音上的坏习惯,自然拼读法都是很好的选择。音标也不错,比自然拼读法更全面,但不够“自然”,所以在小学的课程里你一般见不着它。

02 单词用法:

背了一肚子单词,却都用不上?

初学者在单词上栽过的坑,除了发音不清不楚外,就是用法不明不白。明明单词本里每个单词都眼熟,用起来却错漏百出。

原因就是在记单词时没有多花心思去思考它的用法,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个体来死磕。其实单词并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单纯”,绝大多数单词都有多面性,不只一个含义,也不限于一种词性。脱离了具体的语境,我们也就看不清单词的真面目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记单词的时候找相应的例句来好好品读,体会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和功能,并尝试模仿造句。单词的多面性也正是它的可爱之处,当你识别出某个单词竟然还能“变性”时,你会叹服于语言的魅力,从而爱上英语。

(e.g. She bikes to work everyday,bike竟然还能做动词,奇妙吧?)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通过例句来记单词不仅更准确、有趣,还能让你逐渐熟悉英语的句型结构,在造句时避免中国式英语常见的错误。很多同学会犯下“I by bike to school”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理所当然地套用了中文句式。中英文思维不一样,按照中文思维来造句很易犯错。我们虽一时半刻改变不了思维,但至少可以积累句型,从而建立语感。

03 资料选择:

VOA听不懂,挫败感很强?

有些学生紧跟大神们的步伐,练听力直奔VOA、CNN、BBC,但练完后身心疲惫、备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对听力产生了畏惧,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学英语的料。

其实VOA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合适的听力资料,因为它涉及的词汇量太大,太难了,违背了Stephen D. Krashen教授提出的“i 1”输入假说。Krashen教授认为,如果学生现阶段英语水平为i级,那么i 1级的语言环境对他是最有利的。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处于低焦虑状态,比较容易获得“理解性输入”并产生习得。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反之,i-1/-2太简单了,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输入,会导致他一直原地踏步。而i 2/ 3则太难了,不仅提供不了“理解性输入”,还易滋生畏难情绪。

所以在选择资料时要先评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切勿跟风盲从。如果你面对的资料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果断放弃吧,来日方长,再见还是朋友。

04 听力练习:

看美剧练听力,岂不快哉?

很多同学听说看美剧可以练听力,喜不自禁。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看完好几部美剧后,却发现自己还是离不开字幕。

看美剧的确可以练听力,但如果只是沉迷于看剧,而忘了学习的初衷,那就并没有什么用了。

以Friends (《老友记》)为例,要想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至少要看3遍。第1遍最轻松,可以一边看剧一边看字幕,关键是理解剧情,以及留意一些特别的表达。第2遍要挑战自己在不看字幕的情况下看剧,看不懂的地方根据剧情来猜。第3遍看剧情也看字幕,但要把第2遍没听清的部分拎出来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三遍下来,不知道你会不会闻剧色变了?无论是看剧,还是听VOA,学习都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刻意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会有些枯燥。但如果你只是为了看剧而看剧,那也没什么好内疚的,别骗自己说你在学英语就好了。

05 口语训练:

我就是我,誓不模仿他人?

我有个学生一直苦恼于自己的发音问题,我建议她多做模仿跟读练习,她一直没有行动。后来,她跟我说,她就是不喜欢模仿。

我小时候也跟她一样,觉得外国人的语调好奇怪,不想模仿。但我逐渐意识到,要想说一口漂亮的英语,模仿是必经之路。

美国教授Alexander Arguelles曾大力推广shadowing(影子跟读法)。Shadowing指的是你同时或慢半拍,根据听到的内容做实时模仿,就像演说者的影子一样。我大学时曾用这种方法练过一段时间,觉得效果不太好,因为实时模仿的难度太大了,而且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模仿会事倍功半。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将这个方法稍微调整一下:先听一段话,暂停一下,再模仿。这样我们就有时间理解其含义,注意其语音音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模仿,这样实施起来既不急迫,效率还更高。

怎么样,今天你模仿了吗?

06 语法学习:

对语法或顾虑过多,或不屑一顾

关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在老师及学生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有些学生对语法太较真,喜欢分析每个句子的成分,在造句时也必须先确定语法正确才敢说出口,支支吾吾,追求准确度却丢掉了流利度,得不偿失。

准确度和流利度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两大标准,缺一不可。语法分析不是提高准确度的唯一途径,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多听多读多模仿,坚持输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各种句型。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培养英文思维,提高流利度,比硬抠语法要高明得多。

那么语法学习还有必要吗?

有些学生就对语法不屑一顾,他们说既然外国人都不学语法,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而且只要能沟通就行了,何必在意那么多细节?

这些同学所造的句子经常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同样的语法问题,如“I am come from Shanghai.” 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甚至认为这是英语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准确度还是需要语法知识的协助来实现的。外国人不需要专门学语法,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在大量的阅读、写作中习得了语法规则。我们可以模仿这种方法,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增加句子的输入,但在国内毕竟缺乏类似的语言环境。

学语法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语言,那些单词的功能、常见的句型以及时态转换的规则都被前人总结好了,我们稍加学习,就能掌握这些秘诀。在它的帮助下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快速纠正错误,何乐而不为?

语法是我们学英语道路上的工具,它既不是目的地,也不是障碍物。在沟通中,我们不必对它过分在乎,也不要不屑一顾。别拘谨,大胆犯错吧,只要别忘了小心纠正。

07 学习规划

偷懒几天,改日再恶补?

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向我坦言:“老师,我前几天都没碰英语,今天刚花了几个小时来恶补。”

每次我都会忍不住跟他们唠叨艾宾浩斯在1885年提出的遗忘曲线: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在最初阶段遗忘得最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若能及时复习,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今天我们学了新知识,如果不复习,一天之后就只剩25%了,相当于又要再学一遍。而如果我们趁热打铁及时复习,一天之后还能记得98%,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从事英语教育十年,我总结了学生踩过的7大误区

所以既然开始了学英语,就最好一天也不要断。每天都温故而知新,待到短时记忆都转化成了长时记忆,你就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学霸了。

如果你很忙,那就每天利用半小时的碎片时间来学习吧。相信我,每天坚持学习半小时,比一周专挑一天来学4个小时,效果强多了!

----——

以上就是我根据这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的7大误区,希望我的避坑方针能对你有所启发,助你少走弯路。

然而学英语的路上,何止7个误区?不妨分享一下,你们在学习过程中还踩过哪些坑?遇到哪些难题?

你们的留言,也许会决定下一篇文章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