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设的世界》:你眼前的世界,可能并不存在(假设的世界)书评

 天籁可名 2020-02-26
         文/吴情

近些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文科无用论”时隐时现,动辄引起国人一阵讨论热潮。与科学技术的可预测性相比,文科,似乎在这个科学至上的年代,是一种老态、过时的存在,充满了种种不确定因素。殊不知,科学技术虽然可预测性、可重复性强,但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认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尚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换而言之,目前关于科学技术的公理、定理、结论,都不过是假设,尽管是很具信服力。对待这些假设,我们究竟该持有怎样一种态度呢?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日本科普作家竹内薰著,一本刷新普通人世界观的作品。竹内薰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学位,除本书之外,竹内薰还著有《2035年火星地球化计划》、《天才的时间》、《让人恐怖得睡不着觉的科学》、《一本书治好你讨厌数学的病》等作。在竹内薰看来,“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有些假设根深蒂固,被目为常识,一般人轻易不敢挑战;有些假设则为人排斥,长期以来被视为异端邪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常识可能会被推翻,异端邪说却可能慢慢成为常识。

以宇宙观为例,古代中国的“天圆地方”观念,古代西方的“地心说”,曾长久成为古代人的宇宙观模型,直至近代的“日心说”、当代的“宇宙大爆炸”、“超弦理论”等理论出现,人们才逐渐接受宇宙本身并无任何中心这一观点。再说时间,牛顿力学奠定了经典时空观,也符合人类的日常经验,“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为宙”,被奉为圭臬,可相对论的提出,则让人们见识到了另一种关于时空的假设:时间并不是自在的存在;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便得到不同的时空。

在《假设的世界》中,竹内薰举了不少例子,详细说明了假设由“白”到“黑”或由“黑”而“白”的历时过程,前者以额叶切除术为典型,后者则莫过于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从中可以看出,世间并无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科学领域尤最。任何自以为真理在握的想法,都有误入歧途的风险。竹内薰强调,在某种意义上,“科学不过是最新假设的集合体罢了”。毕竟,“科学也是文化的一种,所以它永远都不可能转化为真理。”当然,竹内薰的意图并非贬低科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科学,并非科学至上主义者认为的那般已知完满,可以解决世间一切问题。

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那么,眼前的世界,很可能并不真实,而是由一系列虚假的现象构成,也即,它并不存在。这一判断对许多人来说无法理解,进一步说,还有颠覆普通人世界观的趋势。不过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来说,这一观点并非那般难以理解。他认为,眼前的世界,不过是完美的理念世界的影子,是虚假的。对普通人来说,适当接受某些假设,才能生活,当然,特定的时候,也需质疑现实,追问其具体假设,这有助于避免滔滔不绝的无益争论。

阅读《假设的世界》,你会发现,科学与日常生活、科学与为人处世,其实并非毫不相干。科学领域远不是一言堂,而是充满了各种争论;无论是前沿理论,还是经典理论,都曾被人质疑,饱受热议。因此,最好怀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既学会倾听那些与自己相似的言谈论说,又主动倾听那些与己大相径庭的观点陈述,也即,持一种相对的视角,不事先占据某一中心,因为,世间并不总是你对我错、你错我对,很有可能还存在你我都对或者你我都错的情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