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

 一点进步 2020-02-26

日前,《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标准引领、核心带动、品牌助力”发展战略,以仙湖氢谷为核心,推进“一湖一城三园区”建设,将南海区打造为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区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并提出在2030年实现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

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

发展目标

《规划》将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分为近期(2020—2025年)商业化创新探索阶段、中期(2026—2030年)商业化推广阶段和远期(2031—2035年)商业化应用三个阶段,其中到 2025 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达3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达1000亿元;到2035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

与2019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比,正式版的《规划》调整了规划周期和分布阶段,同时简化了考核内容,并对具体指标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具备可行性。

产业发展布局

《规划》提出,南海区在产业布局的原则是以专业聚集与功能融合相结合、存量优化与增量提升相结合。在布局思路上,按照产业链布局与空间布局对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做出了指导。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应以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部件、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含客车、物流车及环卫车等特种车辆)、氢能部件设备装备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装备制造为辅,突破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和“四泵四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同时合理布局氢源、加氢站网络等氢能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船舶、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等氢能应用。

在空间布局方面,以“仙湖氢谷”为核心,构建“一核两翼”的总体空间布局,营造氢能公交、物流车、轨道交通、船舶、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等多样化氢能应用场景,推动南海区氢能产业快速形成“研发—生产—推广”良性产业生态圈。

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

其中“一核”是指“仙湖氢谷”为核心,依托南海的氢能产业优势和汽车制造基础,集聚发展氢能产业集群。“两翼”分为东、北两翼。东翼沿桂丹路,打造氢能产业创新服务区,北翼沿博爱路,打造燃料电池汽车装备制造区,加快南海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南海氢能产业链条。

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从平台建设、产业链环节、应用场景等方面对南海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指导。

(1)推进六大重点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支撑。

《规划》中提出要在产学研支撑方面强化仙湖实验室、UNDP氢能经济职业学院等六大重点平台建设。

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

(2)强补关键环节,健全氢能产业链条  

《规划》提出要注重基础设施布局,南海区氢源供应体系必须经济、合理地整合区外尤其是珠三角富氢地区的氢气供应,并在区内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气制氢,探索开展发电厂制氢等项目,构建区外供氢和区内制氢相结合的供氢方式,保障氢源稳定供给;方法包括工业副产氢、发电厂制氢、可再生能源和谷电制氢等。

(3)构建多样化商业化应用场景,拓展氢能产业市场

《规划》提出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对应发展不同产品,包括燃料电池车辆、分布式发电系 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等。南海应紧密结合氢能技术、氢能项目的发展,以及氢源、加氢站及其装备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序推进。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站点选址进行调整,特别是要调整加氢站选址思路,优先考虑布局独立选址的加氢站,加快加氢站建设步伐;要求新建、迁建加油站必须合建加氢站。  

同时,《规划》也从机制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安全保障、宣传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方向,构建完善保障体系,为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来源:佛山市南海区发改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