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吟香书屋画梅浅谈
2020-02-26 | 阅:  转:  |  分享 
  
吟香書屋畫梅淺談肖正國2019年11月28日一、畫梅基本知識一、引言梅花,高雅絕俗,不畏嚴寒,被認為是堅貞高潔的化身.我國人民常以梅花的自
然形象,喻示一種驕潔高雅、傲雪耐冬、蔑視一切艱險困苦的高尚品格,也象徵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梅花的形象深深紮根於廣大人民心目之中,是
我國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重要題材。梅花屬耐寒多年生落葉喬木,它先花後葉,花以白、淡紅色居多,紅、黃色次之,於冬末春初先於百花開放
,花開清香襲人,梅花有單瓣、複瓣之分,一般單瓣梅花為五瓣,寫意梅花以單五瓣入畫。梅花由老幹,枝條、花朵三部分組成,在繪畫中,它是以
枝幹為代表的木本花卉,學畫梅花,重點應放在學畫枝幹上,只有枝幹畫好了,畫梅才有可能成功,當然也要重視畫花。學畫梅花是畫好木本花卉的
基礎。很多花卉的枝幹畫法和花的畫法與畫梅的畫法是相通的,只不過各具特徵而已。如桃花花瓣尖些,葉子呈狹長形;梨花花柄較長,葉子較大。
學習畫梅要注意得法、多練、省悟、取捨等環節。1、得法。(1),觀察大自然的梅花,做到“胸有梅花”;(2),寫生,從“簡寫”、?“細
寫”至“構圖式”寫生;(3),臨摹,對照範本,從對臨(如實臨寫)、背臨(默寫大意)至變臨(臨中有我);(4),創作,從寫生式創作、
變臨式創作至想像式創作。2、多練。天道酬勤,熟能生巧。3、省悟。醒悟、明白。悟出真諦、悟知不足、悟出新意。4、取捨。確定立意,取捨
素材,突出主題,畫面“說話”。學習畫梅還要善於選用工具和材料,畫梅多選用“湖筆”。墨可用固體徽墨或“一得閣”、?“曹素功”墨汁等,
普通墨汁不能用。宣紙以能定筆,墨色幹後不發灰、有層次、不洇化無形為上。寫意沒骨畫用生宣紙。硯以端硯為上。總之,掌握了畫梅技法和畫外
功,在仔細觀察,反復多練基礎上,精心構思,大膽落墨,細心收拾,使作品氣韻貫通,以達起、承、轉、合的構圖形式美感,這樣也就能畫好梅花
圖了。二、青在堂畫梅淺說1,三家論梅梅有幹有條,有根有節,有刺有蘚。或植園亭,或生山崖,或傍水邊,或在籬落。生處既殊,枝體亦異。花
以五出為正。其為根也,有老嫩,有曲直,有疏密,有停勻,有古怪。其為梢也,有如鬥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
,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其為形也,有大有小,有背有覆,有偏有正,有彎有直。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有謝,有落英。其
形不一,其變無窮。管筆寸墨,寫其精神。發枝梢如羽飛,疊花頭似品字。枝分老嫩花按陰陽。蕊依上下,梢度長短。花必粘一丁,丁必綴枝上。枝
必抱枯木,枯木必塗龍麟,龍麟必向古節。兩枝不並齊,三花須鼎足。發丁長,點須短。高梢小花勁萼。尖處不冗。九分墨為枝梢,十分墨為蒂。疊
花如品字,交枝如又字,交木如椏字,結梢如爻字。枝多而花少,枝老而花大,枝嫩而花細。枝不得併發,花不得並生,眼不得並點,。木不得並接
。枝有文武則柔相合,花有大小君臣相對,條有父子長短不同,蕊有夫妻陰陽相應。其致不一,當以類推之。木清而花瘦,梢嫩而花肥。交枝而花繁
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立幹須曲如龍,勁如鐵;發梢須長如箭,短如戟。上有餘則結頂,地若窄而無盡。若作臨崖傍水,枝怪花疏,要含苞半開;
若作梳風洗雨,枝閑花茂,要離披爛漫。若作披煙帶霧,枝嫩花嬌,要含笑盈枝;若作臨風帶雪,低回偃折,要幹老花稀;若作停霜映日,森空峭直
,要花細香舒。學者須先審此。梅有數家之格,或疏而矯,或繁而勁,或老而媚,或清而健,豈可言盡哉。2,畫梅全訣畫梅有訣,立意為先。起筆
捷疾,如狂如顛。手如飛電,切莫停延。枝柯旋衍,或直或彎。蘸墨濃淡,不許再填。根無重折,花梢忌繁。新枝似柳,舊枝類鞭。弓梢鹿角,要直
如弦。仰成弓體,覆號釣竿。氣條無萼,根直指天。枯宜突眼,助條莫穿。枝不十字,花不全兼。左枝易布,右去為難。全藉小指,送陣引班。枝留
空眼,花著其間。添增其半,花神自完。枝嫩花獨,枝老花慳。不嫩不老,花意纏綿。老嫩依法,分新舊年。鶴膝屈揭,龍鱗老斑。枝宜抱體,梢欲
渾全。萼有三點,當與蒂聯。正萼五點,背萼圓圈。枯無重眼,屈莫太圓。花分八面,有正有偏。仰覆開謝,含笑將殘。傾側諸瓣,風梅葉捐。鬧處
莫冗,疏處莫間。花中特異,幽馥玉顏。二花煢獨,高頂上安。梢鞭如刺,梨梢似焉。花中錢眼,畫花發端。花須排七,健如虎髯。中長邊短,碎點
綴粘。椒珠蟹眼,映趁花妍。聿分輕重,墨用多般。蒂萼深墨,蘚喜濃煙。嫩枝梢淡,宿枝輕刪。枯樹古體,半墨半幹。刺填缺庭,鱗向節攤。苞有
多名,花品亦然。身莫失女,彎曲折旋。遵此模範,應作奇觀。造無盡意,只在精嚴。斯為標格,不可輕傳。3、畫梅枝幹訣先把梅根分女字,大枝
小梗節虛招。花頭各樣填虛處,淡墨行根焦墨梢。幹少花頭生幹出,缺花枝上再添描。氣條直上沖天長,切莫添花意自饒。4、畫梅四貴訣貴稀不貴
繁,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嫩,貴含不貴開。5、畫梅五要訣寫梅五要,發幹在先。一要體古,屈曲多年。二要幹怪,粗細盤旋。三要枝清,最戒連
綿。四要梢健。貴其遒堅。五要花奇,必須媚妍。6、二十八忌梅有所忌,起筆不顛。先輩定論,著花不粘。枯枝無眼,交枝無潛。樹嫩多刺,枝空
花攢。枝無鹿角,身無體端。蟠曲無情,花枝冗繁。嫩枝生蘚,梢條一般。老不見古,嫩不見鮮。外不分明,內不顯然。筆停竹節,助條上穿。氣條
生萼,蟹眼重聯。枯重眼輕,體無女安。枝梢散亂,不抱體彎。風不落英,聚花如拳。花不具名,稀亂勻填。其病犯之,皆不足觀。7、三十六病枝
成指撚,落筆再填。停筆作節,起筆不顛。枝無生意,枝無後先。枝老無刺,枝嫩刺連。落花多片,畫月取圓。樹老花繁,曲枝重疊。花無向背,枝
無南北。雪花全露,參差積雪。寫景無景,有煙有月。老幹墨濃,新枝墨輕。過枝無花,枯枝無蘚。挑處卷強,圈花太圓。陰陽不分,實主無情。花
大如桃,花小如李。葉條寫花,當牙起蕊。樹輕枝重,花並犯忌。陽花犯少,陰花過取。雙花並生,二本並舉。二、怎樣畫梅枝學畫梅花宜先從枝幹
學起,首先要注意枝幹的結構與穿插關係,以及梅花枝幹的特點。其後就要注意表現不同季節與不同氣候給予枝幹的影響與變化。梅,生枝為互生式
,枝的粗細、大小、曲直不一,可分為主幹、旁枝、細梢。主幹較粗,多曲折,彎曲處發旁枝;旁枝漸細,彎曲處發細梢。畫梅起手筆先畫幹,接著
枝發於幹,梢出於枝。幹必曲如龍、勁如鐵,梢必長如箭、短如戟。梅枝有老嫩、曲直、疏密之別。初學畫梅,一般多畫折枝,從簡單枝幹逐漸
到複雜多變,並分前後,有交錯重疊等結構關係。畫老枝新枝要長短、粗細有別。老枝行筆多轉折、頓挫,中鋒、側鋒兼用。新枝多用側鋒,挺拔有
力,要有長短高低變化,運筆如同寫字,更有起筆行筆,收筆。畫枝條要前後左右四面出枝,穿插多似“女“字,注意留空以待添花。在出枝繁處要
留出空白,以使添加正面花朵,要記住細枝著花,老幹無朵等特徵。樹幹宜老,花朵貴含。墨色應濃淡相間,近色重,遠色輕。寫意梅花枝幹一般多
用沒骨畫法,新嫩枝墨色稍濃,老幹枝墨可稍淡。用筆宜中、側鋒兼用,行筆有頓挫,一筆劃幹不夠粗,可以補筆。最後用濃墨點枝幹上的苔點。
一、梅花老幹畫法畫梅花老幹求其蒼勁老辣的質感及遒勁的造型,故用墨宜淡、枯、渴,以表現其質感,並用濃墨點苔,以枯濕相間求其變化,梅花
老幹畫法有以下三種:1.勾勒法(枯樹畫法;逆行畫法)①以狼毫或兼毫長鋒筆先蘸淡墨,使筆的根、腹、尖均含淡墨,再用筆尖蘸濃墨,在調色
盤中稍加調整後,先點梅幹節疤,然後再依老幹節疤側鋒勾出老幹的一邊輪廓線(也可中側鋒交替使用),畫時筆桿不要握得過緊,行筆要靈活,可
依老幹的生長規律,隨時變換筆的角度,形成抑揚頓挫的變化②用淡墨依所畫的老於的一邊輪廓線走向,以側鋒勾出亮部的另一條輪廓線,此線依
老幹結構應有起伏、頓挫虛實變化,方顯靈活③以筆腹蘸淡墨,筆尖蘸濃墨,然後用筆尖隨暗部輪廓線逐步擦老於畫時要側鋒橫掃,行筆宜快,並以
幹筆淡墨為主,追求幹濕,濃淡變化,使老幹暗部色深,亮部色淺參濃墨點苔點時,普點切勿對稱,國二苔點的大小、聚散,濃淡要隨機應變以上四
步都在墨蹟未乾前完成,使其渾然一體。2,勾皴法畫梅花枝幹時可據枝幹體積感和光源,將之分為陽面和陰面,而陽面以勾線為主,陰面以皴擦形
成的面為主的畫法就是勾皴法。繪製時除了要體現出枝幹的特點之外,還要注意筆墨枝法的體現。筆墨的變化不能平均對待,要主次分明,以虛實、
大小.濃淡來處理畫面空間關係。步驟一:先勾枝幹的外輪廓。選用中號狼毫筆,以筆尖蘸濃墨,中鋒運筆。先勾畫一側的短幹,再向上運筆,勾出
主幹一側的輪廓線。再勾畫另一側輪廓線,形狀彎曲如龍,用筆要有頓挫之感,要連接主幹畫細枝,細枝曲折不要太大。注意筆的提按,長短線結合
,以顯蒼勁有力;皴擦得當,以示老幹的質感。步驟二:在勾勒好枝幹的外輪廓後,筆蘸濃淡墨以側鋒或散鋒在墨色將幹未幹時,在主幹的內部進行
皴擦,皴擦出枝幹的背光面,不要把飛白填掉,要保留筆觸的生動感。同時要留好陽面之空白,分出陰面和陽面,表現出梅幹特有的質感。局部可以
濃破淡,在適當的位置點苔,用濃墨在局部處提醒加強枝幹邊沿線,使其效果更佳。畫枝幹也可以先皴擦後勾勒幹、枝邊線。3,“沒骨法”簡單的
說就是不勾邊的畫法,指的是在繪畫時不用墨線勾畫物象的輪廓,直接用色潑墨描繪對象,與“勾勒”相對。以“沒骨法”繪製出來的畫,自有其特
點:首先,它擺脫了線條勾勒束縛的呆板,可以更為生動;其次,它擺脫了線條勾勒的平面化感覺,達到立體效果;最後,通過預先設計毛筆的調色
程式、技巧,能夠表現物象的光暗和質感。①以狼毫或兼毫提鬥筆筆腹蘸淡墨,筆尖蘸濃墨,在調色盤中調整,使其墨色過渡自然。然後用筆尖朝
暗面大膽、沉著地自上而下揮寫,並注意運筆要有快慢,頓挫的變化,從而畫出有幹濕、濃淡質感的梅花老幹。在由老幹出枝條時,可由側鋒轉中鋒
。②在梅花老幹墨蹟未乾時即點苔,使苔點與老幹渾然一體。某些局部行筆過於流滑處,可適當加些線條,以增加線面變化。沒骨法不能直接用筆
從調色盤中取顏料作畫,而是要先讓筆頭吸收一定的水分,然後再蘸取足夠量的顏料,並在調色盤裏將顏料調整均勻,調成所需的濃度。最初,筆中
的水分可能掌握不好,可以從少量開始遞加,直至出現滿意的效果為止。用沒骨法畫梅幹首先要注息墨色在濃淡幹濕上的變化,處理好調墨和蘊墨之
間的關係,隨筆勢的發展筆鋒也隨之相互轉換,通過提按、頓挫以及筆的順勢強化筆法上的變化,一次蘸墨一氣呵成。在繪製之前要調和墨與水的比
例關係,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完整的畫面。4、點苔點苔,可使畫面更充實、更豐富。在樹幹邊緣點苔,以表示樹皮苔蘚等附生物或表現樹幹的粗糙
節疤;點苔也可以掩飾用筆的不足之處;點苔還可以增加畫面的層次及豐富其變化。打點的規律是攢三聚五,落筆要一氣貫注。可以先讓筆蘸滿清
水,然後再用筆尖入硯蘸墨。這樣.筆頭、筆根的墨水白然會有變化,打出來的點子墨氣也會自然生動。點苔要有大小、聚散的變化,切忌左右對稱
。5,老幹生梗法畫粗大老幹,宜以淡墨主。在老幹上畫出新梗,可用較濃的墨色畫之。這樣以濃破淡,虛實相生,使畫面充滿生機。枝、梗相連,
梗比枝粗,比老幹細,梗生於老於,枝和幹的連接部分為梗。是先畫枝或者是先畫梗,沒有一定的程式和順序定論。要根據情況和畫面的形勢酌情而
定。不過均得趁濕而畫,墨若干了,不易銜接。梗分大梗小梗,畫小梗側鋒用筆,色輕於枝而濃於老幹。下筆時,筆根先蘸較深點的淡墨,再蘸濃墨
,在盤中輕頓,使濃淡渾然,行筆要快,使墨味豐潤。6,畫老幹的注意事項畫老幹時不論行筆走向如何,兩邊的輪廓線不要粗細相等,一般都應上
方陽明處輪廓線較細、墨色較淡,下方陰暗處輪廓線條較粗、墨色較深。兩邊都細,容易輕飄,兩邊都粗,顯得死板,缺乏一種立體感。怎樣表現立
體感,則在乎用筆用墨用水的方法,才能達到筆精墨妙。老幹用雙勾畫成,也可用粗筆一筆劃成,法用偏鋒。畫時線條不宜過實,用墨要幹、濕、濃
、淡並用,特別是要有幹墨、枯墨的運用,飛白能表現出老幹蒼勁的質感。點苔要圓點,不要橫點。畫幹時,一筆不夠表現老幹全貌,可以補筆。筆
墨應有濃、淡、幹、濕,用筆應為中、側鋒結合,行筆多有頓挫、轉折,蒼勁有力。忌平,直,呆,無質感,轉折生硬,皴擦無變,平擦、平塗、濃
淡無變化,皴擦墨色飄,不銜接,軟而無力,平滑,邊線不清,水分過大,幹擦幹掃。二、梅花新枝的畫法梅花的老幹、壯梗畫完後即畫梅花枝幹即
新枝。明沈襄在《梅諧》中講道:“巨細內外之辨,左右有向背之分,老幹多如女字,小枝亦當交叉,體勢要分左右攙先讓後,中有堰向。有遠近,
有高低,有長短,隨意用筆不拘泥,視幹之來歷,然後枝條從而掩映之切忌牽強雜亂。”畫梅花枝幹如同寫字一樣,先上後下,先左後右,行筆要藏
鋒,要釘頭挫出;收筆時要回鋒,不要輕輕漂出,露出虛尖,此外,行筆要穩健,要按梅枝結構,有提、按、頓、挫之變化。“提”使線條變細,“
按”使線條變粗,把筆按一下略停為“頓”,將筆一頓後略提起而使筆鋒轉動為“挫”。梅花枝幹千姿百態,一般是先畫主枝幹、最上面的枝幹、最
前面的技幹、最大的枝幹,其次是小枝幹、後面的枝幹。從墨的韻味和色度上也能夠區分出前後主次為佳。這就是所說的層次感。出枝時先畫主枝條
。主枝條起到定大局、定大勢的作用,它決定著其他枝條的走向,輔枝起合勢的作用,使其主枝不至顯得孤立。升勢枝條方向不宜與主枝條方向一致
,以豐富枝條的態勢。畫枝一波三折,有曲直、有頓挫、提按,轉折速度有機結合,這樣枝幹方能有節奏感、韻律感。但頓挫不能過多,多則生圭角
,使枝幹缺少靈動之氣。下筆提、按結合,只提不按枝幹淺薄浮滑;只按不提,枝幹呆板結滯。畫枝幹時,如有一筆不合適,可隨時趁濕再補上一筆
。補筆時要順筆勢而補,補之筆要使觀者感覺沒有補。枝細可補粗,枝短可補長,細枝補粗較易,但接的長短銜接處並非好補。梅花枝條堅實、細長
,畫時要中,側鋒並用。粗枝多用側鋒,以淡墨寫出,粗枝接細枝要由側鋒轉中鋒.細枝則以濃墨寫出,方顯精神,並且枝條不宜畫得過直,在從老
幹上出枝時要左右顧盼,要伸向前後左右四方,並注意前後與左右出枝應形成縱橫關係。要有適當的彎度,要柔中帶剛。枝幹的姿勢,大致分上挺、
下垂、橫斜幾種,其中又有杖、交叉、回折等不同。杖中又有高低疏密,交叉中又有前後向背,回折中又有俯仰盤旋。木本老梗宜用墨或墨赭畫。畫
枝幹忌十字交又,並字交叉、三角交叉、三線交又於一點、小枝相對而生、兩枝並立、鶴形、釘頭、鼠尾、長枝過直、枝短而軟枝千染亂收筆虛尖,
距離相等、佈局對稱。三、梅花的出枝法畫梅應先從出枝入手。出枝講的是畫枝幹,枝幹穿插得當,筆墨用得好,整幅梅花即完成了大部分,關於
出枝,古人有“無女不成梅”之說,用書寫的“女”字較為形象地說明枝幹的交叉,組合。學畫枝幹,必先從第一筆枝幹練起。出枝幹第一筆要知
道在紙上下筆的位置,一般來講,應從紙邊的1/3位置入筆。此處入筆相比較紙角處或紙邊中央處入筆在視覺上感覺舒服。這也與西方繪畫“
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基本接近,這個位置在面花鳥畫中都是適用的。第一筆出枝可稱為主枝,第二筆稱輔枝,第三筆則要破主、輔枝的相交。枝幹的
主、輔、破與撤蘭葉的三筆道理是一樣的,三筆的交與破即是“無女不成梅”的解析。梅的幹與枝都有主、輔、破的穿插,這樣才能豐富枝幹。小
枝一般是生花的枝,因此畫小枝不能一筆貫到底,要適當留出畫花的位置,在整幅畫中花的疏密安排也需要在出枝過程中作通盤的考慮。畫梅出枝幹
,在畫面中也有勢的取向,在紙的邊緣入筆處即為入勢,有入就有出,小枝頂梢所指方向即為出勢。四、梅枝的穿插組合法梅枝的生長無拘無束,穿
插多變,因此畫梅的難點在於枝杆的穿插組織。組織梅枝的穿插需符合梅枝的自然生長規律,梅花的花葉不同期,花謝時葉將生。梅花沒有葉的遮
擋,枝杆多裸露,所以杆的用筆優劣、線條的穿插好壞,是畫好梅花的關鍵所在。常用的梅枝穿插畫法有“女”字式,“又”字式,三角穿插式,相
互交叉,但不可三枝交於一點成鼓架式。梅花枝條的單位組合要有總的態勢,幾個單位組合之間要有主輔之分,並可用幾筆不在組的枝條破一下,使
其看不出組的界線,單組枝條的發枝要有枝條的長短之別和枝條的疏密變化。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枝條組合要有主次、長短、疏密等的區別梅花左伸枝
指方向向左的枝條由於透視關係,其枝與枝的距離較近。右伸枝與左伸枝的枝條方向相反,但繪畫的要求相同,回折枝分逆勢、順勢兩種。回折以一
折或兩折為宜,一幅作品中回折不宜過多。單枝穿插法“女”字式。枝幹交錯,整體枝形如漢字中的“女”字。常用於老梅枝幹的穿插處理,
具有穩重、有力的持點。有下垂式與上發式。“又”字式。枝形如“又”字,常用於畫嫩枝的穿插。用筆提按分明,曲折婉轉,整體生動活潑,富
有生機。“三角穿插式”,是指枝幹交叉,空白處類似三角形的一種穿枝畫法。三角形的力量感、穩定感強,常用於畫嫩枝。需注意三角形留的空白
不宜過大,否則畫顯得散,不夠緊湊。2,多枝穿插法多組枝組合穿插就是在出枝的基礎上豐富化、複雜化。穿插的方法需避免出現三線交於一點
的情況,一般先畫前面的梅枝,後畫穿插靠後的梅枝,注意留空白以表現空間感。若組織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枝幹在一起時,一般是先畫老枝、主枝,
兩枝交叉相擁,三枝交叉要有虛實、粗細、長短的變化。許多枝幹在一起時,黑色應有濃淡幹濕豐富的變化,表現遠近、上下、虛實的層次,曲直穿
插自然,剛柔相間,疏密、聚散有致。把欲畫花處空下來,在枝的交叉處、花最多處要留出花的位置來。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但在實際給畫中並
非這樣簡單,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兩枝並立等現象。這時就需要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採用破的方法,用線的粗細、長短、虛實的角度不同來
處理問題,就更為合適。畫梅花有相對較容易的一點是,一組枝幹在畫面中的分量不足時,可向上下左右適當再擴展點。因寫意梅花中有筆斷意連之
說,可借這一理論基礎來解決畫面分量不足問題。在處理枝的穿插與花的關係上,從小處佈局,可以先點花而後畫枝,採用這種手段來調整畫面的分
量不足,畫面也同樣是和諧的,關鍵是巧用妙用,大匠誨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學畫有法,妙用在人。梅枝千姿百態,但不外上伸、下垂、橫倚三
種形式的組合。枝幹的穿插有如下幾種規律:上仰下垂,下垂上仰;左折右伸,右伸左折;長中有短,疏密交錯;以濃破淡,以細列粗;出紙入紙,
以少勝多。穿插六法:粗細相間後,以細列粗前,上仰下垂枝,上橫下伸梗,左折複右伸,分首顧盼全。五、梅花的枝幹造型梅枝造型離不開“女
”字。古有無女不成梅之說,也就是說梅枝無論是老幹、旁枝、細枝,線上條排列上均呈長短、縱橫變化的“女”字形,以“女”字穿插為多見。這
既符合梅枝的生長規律,也符合線條組合的形式美,它排除了“平行”、“對稱”等繪畫中欠美觀的因素。梅梢則多呈“Y”字形,“S”形在一幅
畫中不宜過多。梅枝的繪畫規律實際是梅枝的結構特徵與線條組合形式美的完美組合,其線條的長短、曲直、濃淡等變化的組合,構成了一幅完美的
圖畫。六、梅枝留花法畫梅可先點花,再添枝;也可先畫枝,後補花。先畫枝,則需提前做好構思,考慮整個畫面、留出梅花的位置。梅枝留花法
常用來畫梢頭的枝幹,空白處視花朵多少留相應位置和形狀。其畫法分為左發枝交互留花式、右發枝交互留花式,可將“女”字、“又”字、三角形
結合起來使用。步驟一:先畫枝幹,留出花的位置。步驟二:再以曙紅筆尖蘸胭脂,點厾花朵。在枝幹上點厾或勾圈不同朝向的花朵,要注意全開與
半開的花朵及花蕾的大小搭配,花朵間應疏密不等,要敢於重疊與穿插,有濃淡前後之分,錯落有致,取勢要生動。七、畫梅花枝幹的筆墨要求古
人曰:善筆者,具“骨力”;善墨者,具“氣韻”,畫梅花枝幹掌握筆墨尤為重要,初學者畫梅幹易造成梅幹臃腫、無骨力或光潔流滑,這是由於筆
中水分過多造成臃腫和無骨力、行筆過快造成光潔流滑的緣故。初學者可用狼毫或兼毫筆劃梅,畫時用筆要穩健,運筆時筆不可握得太緊,筆在手
中應極盡抑揚頓挫變化,用筆要蒼雄渾厚、道勁有力,起筆要藏鋒,收筆要回鋒,切忌輕輕漂出、軟弱無力,行筆要有快慢、頓挫之變化。老幹墨色
一般可淡些,而新枝墨色宜濃重。老幹出枝留花,即點梅花朵之前,必須在枝幹的某些地方斷開留白,以便點花,並使其有花朵在枝幹前後的效果
。畫梅秘笈1,用水法不要事先把墨調好,調好墨色無變化,一筆之中,往往有濃有淡,要使墨色先濃後淡,可先將筆蘸清水或淡墨,然後筆尖再蘸
濃墨;要先淡後濃可把蘸有濃墨的筆,在調色盤上刮去筆尖上的濃墨,筆尖再蘸清水,這樣墨色有變化,能表現出水分活潑淋漓、淡雅共賞,渾厚飽
滿。用水要適當,不會顯現輕薄,古人說:用墨之妙,全在用水。2,主枝和輔枝畫枝要有主輔之分,枝和枝之間的穿插交錯要注意安排。3,風枝
和雨枝起風時樹枝偏向一邊,但需要畫一些方向相反的逆勢小枝。落雨時有些樹的樹技下垂,要留心在頂梢或旁梢畫一些仰起的小枝。4,晴枝風靜
日麗樹枝向上生長,是枝的平常狀態。5,雪枝畫雪枝結構要松一些,穿插交接處要適當留些空白,以便染雪,染雪背景不要太平,可見到些筆觸。
三、梅花花朵畫法梅花有單瓣、複瓣兩種花式。寫意多以單瓣梅花為描寫對象。單瓣梅花為五瓣,花瓣呈圓形,顏色有紅、粉紅、白黃等。梅花既
有含苞、初放、正盛、將殘等花期變化,又有正、反、側、偃、仰等透視方向變化。梅花花朵有三種畫法,即圈梅、點梅、圈點結合梅。點梅用色,
可用胭脂、曙紅、朱砂、赭石加曙紅。圈梅用墨,宜用純羊亳小楷蘸淡墨分步驟勾花,中鋒用筆,每瓣可一筆勾成,也可兩筆合成一瓣,用筆要有一
定的頓挫。不論點梅或是圈梅,花朵大小要與原花形大小基本一致,不宜畫小;點花蕊要在全部花朵畫完之後統一點,這樣畫面更具整體感。梅花花
朵畫法可分為以下三種:圈梅法1,畫圈梅順序:先勾花瓣,後花心,再剔花須、點頭,最後點花蒂。用小蘭竹或小白雲蘸淡墨,以中鋒勾出花瓣,
以圓圈作為花瓣的輪廓線,每個花瓣要外實內虛。勾花瓣分為單勾和複勾兩種。一筆圈出一個花瓣的為單勾;用兩筆圈出一個花瓣的為複勾。複勾的
花瓣顯得生動、有厚度。2,勾花瓣時墨色應有變化:近處的花墨色稍重,遠處的花墨色稍淡,以顯得生動自然。梅花花朵不可太圓,太圓則顯得呆
板,但也不可太尖,太尖則似桃花。梅花花形以圓中見方為宜。要注意其生長姿態,有全放、半放、背面、側面、小花苞等。通常人們所畫的正面梅
花由五個花瓣組成,側面的由三個花瓣組成。圈花用淡墨,點花蕊和花蒂則用濃墨。3,正面花畫法:正面花由五個近似圓形的花瓣組成,大小基
本相等。其花心在五個花瓣中間,花蕊呈輻射狀。畫時,先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麵兩瓣,一筆勾成一個花瓣,也可兩筆勾出一個花瓣。五個瓣組成
的一朵花,大體上是一個較為規矩的圓形。用淡墨勾圈時,線條可稍粗些,水份較飽和,圈出花朵有滋潤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線條要略細而發
毛。花朵的大小,最好與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畫小,不可因畫紙小而縮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時切忌內外皆實,五瓣分離、花瓣過尖、過長、無
中心等花心的處理,不能一朵一朵地個別進行,需在一張畫的花朵全部圈點完成後,再統一畫花心。梅花花形較小,花心部分可作運當誇張,正面
花心,可在五個花中間畫一小圓圈。花須成射狀,要長短相間,齊而不亂。切忌刪使用彎曲無力,過於纖細。點蕊頭,最好用禿鋒舊筆,中鋒垂直
點下,圓渾厚實,點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點時要隨花須長短,錯錯落落,才有風致,切忌機械規則。花心,剔須、點蕊頭,無論是勾勒
法還是沒骨法,都需用濃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強烈鮮明,富有神彩。4,半側的花:五個花瓣的形態有區別。前面兩瓣呈扁圓,後面的兩三個被
前瓣所遮,故不能畫全,具體著筆時,先圈前面兩個扁圓花瓣,然後再添後面三個花瓣。花心部分必須隨透視變化而變化,即半側時,花心小圓圜
也應該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須只呈半圓輻射,半側花見其花托,花托呈“丁”點,一般“丁”加二點,但要視花形而定。花托點在瓣與瓣
中間。5,全側的花:一般畫三瓣即可,中間較大,兩側較小,露出一部分花須,蕊頭,因透視角度不同,有些全側花可不點須蕊。花托也點在瓣
與瓣中間。6,花蕾:呈圓形,比花朵小,有的緊包未開,畫成圓圈即可,初綻的,兩三個圓弧交疊便成。先畫枝,後畫蕾,蕾多生在枝梢,畫蕾
,用濃墨點托,顯其精神。7,背面的花:指生長在枝幹後面的花,可在枝幹完成後添加畫出。此花只見花,不見花心,萼五裂,通常在枝與花
連接處以濃墨點垛而成(點一點或五點)梅。側面多見兩三片萼,用筆隨意一些,墨點稍濃重,不宜太細。二、點梅法也稱“沒骨法”,用筆蘸墨或
顏色,直接點出花瓣的結構、姿態。點梅時要按花的正側俯仰背來畫,筆先蘸淡色,筆尖再蘸深色。筆側臥點下,筆腹可根據花瓣形狀略加轉動。
先畫前面一二瓣,再畫後面三瓣,形成前濃後淡。花苞色深些,正面花稍濃,背面花稍淺。花朵的分佈要有疏密,花瓣要有濃淡,方顯出立體感。花
心、花須、花蕊等要用濃墨在花瓣將幹未幹時勾點。注意用筆要藏鋒,點花宜用短鋒羊毫,洗淨筆後,筆上有一定的水分,筆尖蘸深色,這樣色分層
次,體現花的質感,例如,畫紅梅時可用大白雲筆筆肚蘸朱砂,筆尖蘸曙紅,在調色盤中稍加調合後,筆尖向側先著紙,緊接著做按筆動作並向上
下稍加移動,即成側鋒點出花瓣。畫時用筆要注意藏鋒。畫半側花時先點前面兩個小花瓣,再點後面三個大花瓣,然後用胭脂加墨點花托,最後畫花
蕊。點墨梅,是用淡墨點梅花,方法是用禿筆先蘸淡墨,再蘸適量較深的墨,然後按花的正側俯仰背,以中鋒垂直點下,花朵分佈有疏有密,點要
圓,不露鋒,花瓣色有濃淡,使之有立體感,花心、花須、蕊頭、花蒂,要用濃墨在花瓣將幹未幹時勾點。最後,在枝條上加苔點。點綠梅,畫法
和點墨梅大致相同。用濕筆蘸白粉,筆尖蘸綠,即可點出的綠梅。心、須、蕊、蒂等用濃墨勾點。點紅梅,可用朱砂、朱磦、曙紅、胭脂等色。用
禿筆先調蘸朱砂或朱磦,(含色稍飽和些),再用筆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態和疏密點出,即成紅梅。朱砂顏色熱烈而沉著,點出的紅梅雅致含蓄,朱
磦則火紅明快,點出的紅梅生機盎然,色調熱烈。作畫時可依不同需求和懸掛場合,採用不同色調。紅梅,花心部分可裏黃粉勾點,濃胭脂或濃
墨脂加少許墨亦可。但效果不及濃墨勾點理想。點粉紅梅花,禿筆先蘸白粉和署紅或牡丹紅,加適量清水調成淺紅,然後筆尖蘸較深的署紅或牡丹紅
,逐瓣點即成。最後以濃墨勻點花心、加苔點,即成色調鮮豔明快、賞心悅目的面面。三、圈點結合法梅花還有一種畫法,先點後圈,或先圈後點,
勾圈後再著淡色,這種方法叫圈點結合法。先點後圈比較適合初學者入學,即先以白粉或色點寫花形,而後以墨或深花色勾出花的輪廓線,此輪
廓線不宜沿色彩外緣嚴格勾描,基本一致即可,這樣方顯靈活。花色較淡,但每瓣也要有深淺變化。四、梅花花朵的一些錯誤畫法:蕊絲彎曲無力、
花蕾過長、花蕊與花瓣透視不一致、花瓣分離、無中心蕊絲太規則、花瓣太尖、內外皆實、蕊絲太細。五、枝上添花秘訣枝上添花,梅花花朵安
排要有聚有散,切總平均分散,畫面最重要的部分應是花朵最多的部分,要以正面花、全側花和半側花為主,次要部分全側花、半側花、背面花和花
蕾可適當多些,枝梢上只宜畫花蕾。一枝花上,以正面花為主,側面花次之,背面花較少。排列要有疏密,不可皆成品字形。畫一小組花,一般正面
先著花,後面再補花,前後要有濃淡變化,畫花一般近著花時,則從後面再插枝,嫩枝多花苞。畫梅生枝,穿插取勢添花。偃仰反正,雖映帶有情亦
有規則,如二花反正平生、二花反正上生、二花偃仰橫生、三花初放、三花全放、四花下垂、四花上仰、一花先放、兩三朵才放、全幹生枝添花(生
枝交互順逆、添花偃仰反正)等。六、花萼生枝點芽式正梢攢萼、仰枝攢萼、垂枝攢萼七、應用捷要梅花的品種有單瓣與重瓣之分,有白梅、紅
梅、粉紅梅與色梅花的顏色之別,一般畫寫意畫多畫單瓣花。畫白梅或淺色梅花多用勾法,淡墨草勾梅花可一筆圈勾,也可用兩筆圈勾,根據自己習
慣而定,勿須強求。梅花為五瓣花,但在勾繁密之處也不必苛求五瓣,可隨機而定。點花萼與勾花蕊是畫梅花的關鍵,必須心中有數,點蕊要精煉,
忌繁瑣,墨色要濃重,點萼的墨色也要重。根據需要,白色梅花草勾後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線上週邊複勾襯染。顏色淺的梅花在草勾後用淡色點染花
瓣。點花時宜先點前瓣,再點後瓣,一組花亦是先點近前之花,後點稍遠之花,這樣會使筆頭的濃色集中畫近前的花朵,而淡色畫在靠後的花朵上,
產生出濃淡虛實的感覺。點花時不宜每一朵都蘸色,這樣色不活,顏色無變化,使畫面平板無生氣。畫重色梅花用點厾法,因梅花是圓瓣,所以點厾
花瓣時不能露鋒,應藏鋒用筆。所謂藏鋒是指將筆鋒下筆後折向筆內不使外露,具體用筆是:筆尖朝下入紙,然後上運筆後即刻下挑收筆,收筆時要
松,這樣點瓣有三個好處,第一,畫出的是圓瓣。第二,筆尖色重,筆肚色淡,畫出每瓣色有深淺,整個花朵色彩不呆板,第三,每瓣收筆松,花心
處自然留空白,便於點蕊,花心空白處用淡嫩綠或藤黃輕染,最後用重墨或胭脂墨勾點花蕊。畫梅花可以不依原生態色彩為本,為了豐富畫面,用多
種顏色皆可畫梅花。梅花與梨花、杏花,山茶花等畫法皆相通。八、張大鈞畫花法(略)四、畫梅基本步驟一、概論梅花是為詩人、畫家所讚頌和
常畫的一種題材,由於花開在冬春之間,故而以寒香著稱,這一傳統題材在藝術上講神妙、重筆趣、求氣韻,因而堪稱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精華之一
。畫梅花開始時先練筆,練筆先練線。梅花的表現是以線條為主的,因此,先從枝幹學起。畫梅枝用筆如同寫楷書一樣,熟練後要畫得松一些,像寫
行書或草書那樣,用筆要靈活,中鋒、側鋒都用,貴在生動、自然。基本順序是:1,畫梅先畫枝。畫枝最好從中部畫起,前面的先畫,後面
的後畫。梅枝應分四面,畫枝時須把花朵的位置留出,把枝全部畫好,然後添花。2,畫完枝幹後,再添花朵。畫花可用線勾勒而成,也可用墨或色
按其形直接點成,用筆宜用短鋒羊毫,略帶側鋒,落筆後稍加轉動,花形亦同圈花,要求相同。3,畫好花朵後,點上花蒂。用墨要濃,點花蒂用筆
要用藏鋒,要圓,不能露出筆的尖鋒,下筆須肯定有力,點蒂要在瓣與瓣中間,蒂的點與點之間要相互呼應,筆氣貫通,三四點點出即可。4,畫好
花頭後,點花蕊。須用濃墨或濃色墨,先勾絲須,梅須有七,長短相間,長三短四,不能馬虎。5,一幅畫畫完後,還要通篇細看、收拾。如有不夠
,再行補充調整,所調大膽落筆,細心收拾。收拾一定要細心謹慎,不能亂來,否則會造成前功盡棄。二、圈梅畫法步驟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筆
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技條下端漸轉側,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
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後邊的粗枝幹,再加前面深枝條。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
花朵與枝幹需反復交替逆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些花,或
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截然分開。第三步,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以中鋒濃墨為佳。
花朵的正反背側往往通過點心才能表現出來。第四步,是點苔,收拾整理。幹、枝、花等基本完成後,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
調整。最後在適當的部位題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週邊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
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切忌幹澀、刻板,圈染後可再用較大的筆,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於圈花或枝幹間隙(點
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總體氣氛更好。花心處一般留白,或點黃粉。也有畫者,在畫好後,往宣紙背面花瓣裏填白
粉,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三、圈點結合畫梅法第一步,以較深的墨色,畫出第一層次的幹和枝。先用側鋒入筆劃出曲折的主枝幹,
留出空白,以便前後枝交錯,再以中鋒起筆,用藏鋒自上而下發旁枝,留出空白填花。注意畫面重心和枝條疏密穿插。第二步,用較淡的墨色,以
側鋒入筆,畫出第二層次。行筆至上端時,筆鋒由側鋒轉成中鋒發旁枝和細枝,注意斷開留白和構圖,不宜將上發枝畫在畫面正中。同時要控制好題
款加印章的位置。第三步,用朱砂或朱磦點花朵,形成第一層次花朵。疏密聚散要和枝幹協調,畫面重心部分花點密些,其他部分稀疏些,密集處以
正面花朵為主,枝梢上端以蕾、半開為主。第四步,用淡墨勾圈第二層次的花朵,特別要處理好紅梅間隙的圈花,不要怕重疊,而要將圈花擠進紅
梅的某些間隙,從而形成層次和“密不通風”的效果,但要注意整幅畫的密關係,切不可平均對待。第五步,勾點花心、花須、蕊、蒂等。紅梅用濃
墨,圈梅可用胭脂勾點花心,然後在圈花輪廓線周圍或下側,用暑紅或牡丹紅加水調和成淺紅圈染或點染。再以更淡的水紅色在花與背景空白處灑布
一些色點,使畫面花從與花叢渾為一體,增加層次和氣氛,但不宜平均灑布仍須注意整個畫面的疏密和虛實關係。第六步,審視調整添款。至此,
已基本完成,可將畫面懸掛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再以點垛調整彌補,最後在適當位置落款蓋章,畫就完成了。四、點梅畫法步驟:1,以長
鋒提鬥筆筆肚蘸淡墨,筆尖蘸濃墨,在調色盤中刮幹些後,側鋒揮寫主枝,以主枝定出大局大勢。此時用筆要老辣、肯定,要有幹濕、濃淡、頓挫的
變化。然後用筆蘸濃墨,中側鋒兼用添寫輔枝。輔枝起到輔助主枝的作用。再以中鋒濃墨畫升勢枝條,升勢枝條不宜與主枝條的走向一致,以豐富效
果。在枝條墨蹟未乾時進行點苔,使其渾然一體。在行筆過程中,枝條應留白斷開,以便添花。2,以筆肚蘸朱砂,筆尖蘸曙紅點垛花朵,畫時要注
意花朵的聚散、濃淡及正側和仰背的表現手法。當添花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花,總之畫花朵與畫枝幹應交替進行,逐步完善。3
,將筆上的紅色沖淡後補添後面的花並用淡墨補寫枝條。4,以曙紅調墨剔花絲、點花蕊,點花托,以濃墨點苔、收拾整理,然後查看總體效果,若
有不足之處,再進行一些調整。5,最後題款、蓋章。五、王傳賀墨梅畫法歌訣寫墨梅,傲風雪,習之既久現風格。鬥筆側寫老枝幹,細筆中鋒再補
接。主輔兩線佈勢好,再用短線來相破。大枝小枝要穿插,女字細枝有頓挫。畫枝切記留花處,相互掩映呈錯落。老枝嫩枝勢立就,皴擦點厾枝交柯
。花五瓣,分正側,有向背,有俯仰;曆九變,出八方,變化無窮有掩遮。花瓣小筆勾圈後,蕊絲剔罷點花藥。花蕾半開作陪襯,圈點勾寫無須多。
通幅重在用筆處,自古畫梅重在寫,淡赭墨青掃枝幹,石綠花後來襯托。通幅畫完細收拾,最後寫題把款落。押印定位應慎重,審視位置閒章落。沒
骨點花瓣法枝幹畫法總一般,筆蘸朱色紅豔添。藏鋒側入點花瓣,分出正側不宜圓。用色純正現明快,且要分出深與淺。半幹剔絲點花藥,用筆輕靈
且連貫。各部畫法全領會,意象漫寫得天然。六、畫紅梅步驟:1、畫幹,用提鬥筆蘸淡黑沿著老幹的走向側臥鋒擦出紋理。依幹的結構,分別用濃
、淡墨勾出幹的陰陽面輪廓線。行筆要澀,不要太快。用筆要有轉折、頓挫、粗細方圓變化。然後筆蘸淡墨,筆尖蘸濃墨,鋪開筆鋒,散蜂用筆皴擦
揉拓並用,由陰至陽,表現出千的蒼老,亮的地方要留出空白。2、畫枝。注意穿插佈局,按生長規律用筆。注意枝條要有粗細。長短、疏密變化,
用筆要有力度,前後穿插有序。新枝多用中鋒,挺拔而有彈性,老枝多為中側鋒並用,墨色要有濃淡變化,一般前面枝用濃墨,後面枝用淡墨。3、
畫花,用白雲筆蘸朱砂,筆尖蘸曙紅,先畫全開、半開的花。再用朱砂點花苞,最後用暗紅色(曙紅加加朱砂)點出晗花。花要注意大小不等,俯仰
開合.姿態各異,疏密得當。4、畫蕊、畫托。用小狼毫蘸暗紫色(胭脂加墨調成的顏色),畫出花蕊、花托。花蕊畫的要有力度,蕊頭錯落有致。
5、畫小枝、花的暗影和淡花。用小狼毫蘸暗紫色畫小枝,加強枝幹的變化,用筆要勁健有力,並富有彈性,以表現梅花剛勁有力,靚麗多姿的風貌
。同時用暗紫色加水調出的顏色染出花朵底部的暗影,增強花的立體感。用朱砂加水,調成淡紅色畫出淡花,用淡墨畫出淡花的花托、花蕊,勾出淡
枝。6、最後題款蓋印。七、白梅畫法步驟:1:用石獾筆調淡墨,筆側蘸重墨,自下而上側鋒入筆,逐漸轉成中鋒,由粗及細,並留出枝空。2:
順勢畫出小枝,留出花眼。3:蘸淡畫出次枝,墨色、粗細、枝態應與主枝有區別,中鋒用筆,留出花眼。4;換點梅筆調中墨,中鋒用筆,從兩枝
交錯處圈花朵、花苞,再順勢向其他處點寫。注意正側前後關係及花苞大小。5:換小白雲或小書畫筆蘸焦墨,勾點花萼,用筆要靈動,用點梅筆蘸
焦墨勾寫花蕊。花須用筆要簡,花藥用尖筆尖,不可太多,用筆應靈動。6:花周圍可用淡花青或汁綠輕勾一遍,花瓣內用白粉點染,用大白雲筆醒
淡花青襯點花朵,注意疏密。7:題款、鈐印。五、梅花的基本構圖一、什麼叫構圖?構圖,在中國畫的傳統理論中稱作“經營位置”,也就是畫面
的佈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短律、結構特徵、並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後,進入摹創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筆墨、形體和構圖是畫
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二、怎樣認識中國花鳥畫的構圖。中國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
”形構圖、半環形內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佈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三、怎樣學習構圖。
構圖是一門藝術科學,它充分體現著自然界中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應從兩個方面學習佈局:一是從傳統繪畫中學習;二是從大自然中學習。創作一
幅好的作品,在主題確定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考慮怎樣佈局。其次,才考慮怎樣用筆用墨和設色。如果佈局安排得好,就能把一幅畫的主題充分地
表現出來;佈局安排得不好,就可能因此而導致創作的失敗。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
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四、構圖的總體要求構圖形式變化萬千時又要求得統一,“變化統一”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
統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幅畫無“變”則呆,“變”過則亂。梅花構圖,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五、構
圖的法則主要有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隱現、開合、呼應等十六字規律。主輔:或稱“主次”、“賓主”,一幅畫有主體,有陪襯。主體
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佈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得虛些。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對待。具體運用時,也有用
反村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於前面,主體置於後面。可視構圖需要和表現手法而定。虛實:一幅畫,總體佈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有畫處
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而所畫之物則為“實”,或者
近者為實前遠者為虛,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國畫的對比效果。切忌滿紙筆墨,佔據一切空白。疏密:中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能走馬”
之訣,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奏生動。聚散: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係,畫梅花,花朵聚散之間要互相聯繫,做到聚而不塞,散而
不散。切總平均分佈,散點佈局。藏露、隱現:根據意境和麵面藝術手法的需要,在構圖時,往住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畫得
顯眼些,某些地方要隱蔽些。一般成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開合: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一,門有開關,故事有始末,文章有開頭結尾,畫面有起
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猶如畫龍不點睛,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
構圖,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係,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呼應:也稱“顧盼”,
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色調互相協調,呼應,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後、主輔等各個面去考慮,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
交融,切忌機械湊合,各自東西互不關聯。六、梅花的構圖規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納為“長短、粗
細(大小),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源自這八個字。七、構圖五大方法長短參差法:即運用梅枝的長
勢,以長線和短線的不同安排,形成對比,當畫兩枝梅花時,不論枝條向背如何,左右並列還是前後重疊,均應一長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輔、一
疏一密、一濃一淡。“長”者為畫面主體,“短”者佐,“長”者,使畫面富有變化,只長無短單調孤立,只短無長則無主心骨,有長有短,則主次
分明,是畫梅構圖基本一法。粗細相間法:粗和細是又一對矛盾對立的統一體,梅花有老幹、新枝,有粗枝,細枝,組合到一個畫面上,能產生強
烈的形體對比效果,特別在創作大幅面構圖時,(如中堂,橫)採用粗細相間的多層次構圖,能使畫面充實飽滿,氣勢雄渾。縱橫交錯法:梅花紛
繁多姿,有上發、下垂、橫倚和回折等。在構圖時可將兩種發技式組合到一個畫面上,形成縱橫交錯。其變化狠多,可以前橫後縱,也可前縱後橫。
可以用左橫枝交錯,也可用右橫枝交錯,至於“S”“之”等形式的梅圖,實質上都屬縱橫交錯式範圍內,只是交叉時角度有大小運用不同而已。
三線組合法:一幅面,梅花枝幹態勢,可以用幾條線作為基本單位來概括成構圖骨架,構圖時一條線太孤立,兩條線仍然單,三條線四條線足可以
了,這三條線中有一條是主線,在畫中起主導作用,在畫面中占的份量較重,位置比較明顯,勢也比較清楚。第二條是輔線,輔線和主線的走勢基本
一致,略有角度,以輔助主線的勢,但比主線要弱(或短,或細、或淡),第三條是破線,用它把主線和輔線穿插交織起來。三條線交叉的方法很多
,可以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右到左,千變萬化,全在於靈活運用。四邊出枝法:畫梅花,枝幹總從畫面的四邊開始
。四邊即上下左右,每一邊可在兩端出枝,一張畫面可有八個理想的出枝位置,所以又稱八位出枝法。切忌在畫四個角上或四邊正中出枝。八、梅花
的分類構圖法中國畫經過歷代畫家的反復實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構圖規律和方法,這裏簡要介紹類畫梅分構圖的三大方法,即整體對比
構圖法、畫花“三點“構圖法、枝幹組合構圖法,供初學者在實踐中靈活掌握。1、整體:對比構圖法(1)、賓主分明。突出主體、濃墨重彩、動
靜相襯。(2)、虛實相生。虛與實、黑與白、濃與淡、疏與密得當,畫面即可生動。古人詩雲:“只畫魚兒不畫水,此中亦自有波濤“,此即黑白
對比、“計白當黑”的妙用。(3)、參差錯落。畫梅花枝幹必須有長短、高低之分,在畫花朵和花蕾時,要有大小形態的變化,且均要有多與少的比例關係。總之,無論畫幅的大小,在經營位置以及處理物象之間的相互關係時,都要處理好各種對比關係,而在處理這些關係時,主體的東西一定要著意刻畫,放在顯要的位置上,疏密、聚散、虛實、隱露均必須服從主題的需要,起到豐富主體的作用,最忌閉塞、對稱、平均和雜亂無章。2、畫花:“三點“構圖法(1)、“三點”的定位佈局中的“三點"是指單個花、花蕾或若干組花團。若把它們的中心點相連應呈不等邊三角形狀。“三點“佈局是為了解決花的疏密聚散關係和零散平鋪的弊病而設定的基本章法,但不是絕對唯一的定法,不要機械地套用。(2)、“小三角”佈局“小三角”佈局是指在某一單枝上花或花蕾的分佈呈三角形狀。畫時應按攢三聚五的方式進行安排,在小天地裏求其變化,不要等量對稱和排牙成串。(3)、大三角佈局在較大幅梅花畫面中,至少應有三組“花、花蕾”密集處。每組花的數量要有多少之分,不要等量,三組的間距不要相等,三組的中心點相連之線,呈較大的三角之勢。3、枝幹:組合構圖法(1)、二線組合法在一張紙上,用兩條線組合佈局,必須一長一短。根據紙張的空間從四個邊向不同方向佈局,以達到理想的效果。(2)、三線組合法所謂三線組合佈局法,必須有主線、輔線、破線三條線。主線是確定形式的主導,輔線是加強主線的氣勢,破線則為打破佈局中的平排均列、死板單調的毛病,使構圖活潑、自然、清新。三條線可以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組合出多種形式的構圖。(3)、1+4起結組合八法(八位出枝法)所謂起結組合八法,就是在一張紙四個邊上,在每一邊定兩個點,共八個起點,其結點可對角結(以大起大結為准)。口訣:起一結五起二結六起三結七起四結八起五結一起六結二起七結三起八結四將一張畫紙(長、方、橫幅皆可)分劃出八個部位,分別標上號碼,中間的十字和四角部位為禁區,不宜出枝。一、二兩位可畫下垂式、斜掛式;三、四、五、六位可畫展開式、橫疊式;七、八兩位可畫上插式,還可從幾個部位同時出枝,稱為多位出枝。4、“三線”組合、八位出枝圖例(1)上插式,由底而生,挺拔上揚。第一、七位出枝。(2)下垂式,伸展斜掛,上蹺回首。第二、四位出枝(3)斜出式,引伸回首,下枝上掛,第二、四、七位出枝,亦稱多位出枝。(4)橫折式,左伸右折,宜走“之"字。第五、六位出枝。(5)展開式,一開一合,一長一短。第二、五、七位出枝。(6)反向式,反向交插,分首顧盼。第二、四、五、七位出枝。九、構圖要義畫梅枝主杆時選用兼毫或羊毫,洗淨筆在筆尖處蘸濃墨,由上而下漸粗漸淡,或由下往上逆鋒行之。由粗漸細,要有頓挫,主杆之間不宜交叉,尤其不可在畫面的中心位置交叉,更不可三枝出現交叉打結。梅枝的穿插組織講究遠近透視變化,近濃遠淡,近實遠虛的對比關係。出枝要由粗漸細,粗出細枝,再到更細枝,用墨講究淡處出濃枝,不可濃處出淡枝,否則幹後脫節,要遵循結構規律。構圖忌平行排比;忌間距相等,平均分佈;忌三線交於一點;忌對稱佈局;忌將邊線填滿封死無空限。十、王傳賀構圖參考1
献花(0)
+1
(本文系吟香书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