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江湖无岁 2020-02-26

拾画笔记

人生如江湖,总有风波相随。是陷入风波无法自拔,还是乐在风波乐在其中?读刘宷《落花游鱼图》,情不自禁想要幻做画卷中的一尾青鱼,在水草中游弋,在落花间嬉戏。游鱼戏落花,既情调,亦是诗意。我们常常向往诗意的生命,却很少好好照顾自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无关风花雪月,只关乎灵魂自由与否。一卷《落花游鱼图》,既让我们看到了古典中国绘画中精湛的写实技巧,同时也让我们听到了生命风波里的几声自由的呐喊。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

小时候常常思考关于“来生”的问题,也常常和儿时玩伴们相互分享各自对“来生”的美好幻想。有的说来生愿做一棵树,矗立在无垠的大地上历经千年风雨不倒;有的说来生愿做天上的飞鸟,展翅翱翔在广袤的天空随欲而飞;而我始终记得年幼的我许下的来生愿望是做野外湖泊中的一条鱼,随波而去,乘浪而来。很多年后,当我从事文字职业之后,便也效仿前人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老鱼”,愿为一条水中的老鱼,看尽江湖风波,乐在江湖风波,自由无拘束地游弋在江湖之中。

对“鱼”的情有独钟,让我喜欢读那些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传统花鸟鱼藻画。八大山人的鱼自然别出心裁,齐白石的鱼自然也是个性分明,但是对于我而言,最好的鱼画在宋代,是一名叫刘宷的画家创作的一幅《落花游鱼图》长卷。初见这幅长卷,便深深被这这卷色泽鲜而不艳的游鱼画作所吸引。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找出这卷画来好好欣赏品赏一番。这大概也是我日常读的次数最多的一幅画卷。

刘宷,北宋人,生卒年不详。画史对刘宷的记述很少,只知道其个性狂逸,工诗词,擅长画鱼。据《宣和画谱》记录,刘宷有《戏藻群鱼图》《群鲅戏菱图》《泳萍戏鱼图》《群鱼戏荇图》等30件,但是传至今天的真迹唯有群鱼戏荇图,也称作《落花游鱼图》。或许是狂逸个性使然,刘宷的鱼,总是带着几分“戏”的味道。作画,或许本就是一种笔墨游戏,又或者就是一场生命游戏。刘宷的“戏”,是一种“任我”的戏,也是一种“任天地”的戏;而鱼“戏”之外,是自由。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1

一、《落花游鱼图》:落花有情,游鱼有意


《落花游鱼图》,现藏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绢本设色,横252.2厘米,纵26.4厘米。画有各类大小游鱼无数,游弋在水藻浮萍间,姿态各异,并画有水上红花绿叶映衬着游鱼满目的水面。游鱼的“运动感”表现得非常真实生动,就如同书家怀素《自叙帖》中所展现出来的运动美感。每一条游鱼既独立,有相互“纠葛”。大鱼小鱼,红鱼青鱼,随着水藻的“招摇”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能。

此时的游鱼画法,已经摆脱了黄荃一派勾线填色的路子,全部以晕染的方式绘就而成。因为我们不得而知此画的具体创作时间,所以无从得知刘宷这种画法是受到同时代前人的影响还是自己独创这种新的绘画语言。但是,无论如何,刘宷以渲染绘就的游鱼,更加生动,也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2

右边起首处右上角画两枝深入水面的花枝与绿叶。花枝的出现,成功塑造了水面上下的空间感。这也是这幅长卷唯一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空间参照的物象。同时,由于花枝的存在,也让“戏”有了叙述的张力。这就如同新闻特稿中的导语一般。花枝引导着观者将视线进一步向左方推进。

花枝的下方,画有一群小青条,而这些小青条无不是以两片零落的花瓣为中心。鱼的姿态和眼神,无不是在告诉观者一种闲逸正在水面上蔓延着。小青条的画法可以为用笔精道,从背部到腹部,由浓到淡,层次自然,让每一条小青条都显得如此生动鲜活。同时,流线型的表现,也增加了小青条动作的迅捷之势。曾经在农村生活时,经常会在池塘里,溪流中,见到这些动作迅捷的小青条游弋在水中,它们很机敏,对水面上、水岸上的动静可以做出迅速的反应。一瞬间聚集在一起,又在一瞬间四散开来。刘宷似乎是对游鱼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否则不足以用这般精道的笔墨表现出这般真实生动鲜活的游鱼。

视线向左移动,又见一群小青条游弋在水草之间。它们形成一个基本的方向,即花瓣的方向。一条小青条半个身子隐在水草之间,只见头和尾,似乎正在观察队伍的动向,随时可能加入到大部队之中。水草显得格外柔软,淡绿色的设色,令水草在水中招摇的画面感更富诗意。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3

下方有四条小青条正在追逐一片落花花瓣。其中一直嘴巴已经碰触到了花瓣,另外两只紧跟其后作争抢的姿态。而下方还有一支从水草身处探出半个身,同样朝着花瓣游过去。而在这条小青条身后,居然还有一尾虾。虾的出现,并没有破坏原本其乐融融的画面,倒是让观者由衷地会心一笑,这种真实感,常常伴随着意外。

一条大鱼继而出现在画面中。这套青鱼在周围一群小青条之间显得格外硕大。与小青条的画法不同,这条大青鱼有了明显的鱼鳞,且背鳍亦有非常强的立体感,整条鱼的表现真可谓逼真得不得了,由此我们也感叹彼时画家的写实功底。在文人画占据主导的后几个世纪里,这种极具魅力的写实显然已经被大家“遗忘”了。文人画自有其魅力,但是,类似刘宷、崔白这样的写实高手的作品,不应该仅仅着重于观其形,真实之外亦有真意在。

大鱼后面跟着几条青条,青条的上方正游弋着一条类似生鱼的鱼,其体态笔青条大,这条生鱼正摇摆着尾巴,似乎正向着前方的浮萍游去。下方的水草由多种水生植物簇拥而成,有针叶状有阔叶状,有的枝条短,有的枝条长,无论长短,无论针叶阔叶,俱可见摇动的姿态,说明水是流动活络的。上方四片浮萍成了一处转换之笔,右边的鱼大体向右,左边的鱼大体向左。一条鲶鱼身体扭动成一个S形向着左下方游去。其下方一条大嘴多鳍的鱼与鲶鱼的姿态几乎相同。鲶鱼的左前方,有一条大鱼向着一方空旷的水域游去。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4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5

接着,画家又画了一大丛水草,水草中有许多小鱼游弋穿梭其中,不仔细看,有的更小的小鱼几乎看不出来。似乎是刚从鱼卵中出来的鱼仔。有趣的是,在水草丛中,有两只水虾也在嬉戏觅食。看到刘宷的虾,总是让人想到鼎鼎大名的白石老人的虾,可以说,北宋刘宷的虾,其生动之状完全不在白石老人之下,由此也更加感叹在遥远的北宋,竟也有如此笔墨炉火纯青的画家存在。

画面再向左,便是全画面最为斑斓的一处生动景致。前面的鱼几乎都是青色的鱼,而到了这里,出现了红色的鱼,大概是红鲤鱼之类的鱼类。三条红鱼相互形成一个三角形,其上方有几片浮萍,绿色与红色相得益彰,令画面的视觉效果得到了大大增强。这个区域的鱼又与前面的形态品类不同。遗憾的是笔者对鱼类没有认识,无法分辨出这些鱼类的名称。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6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7

画面最后一部分,空间显得疏散多了,只有四五条大鱼游弋着。不过这几条大鱼的眼神也更加值得去细看。红色的那条大鱼,眼神中充满着淡定。其前方的大鱼眼神似乎是一种惊讶,最后一条鱼配合着咧开的鱼嘴,就如同在微笑一般。最下面还有一条只画出了半截身体的鱼,长大着嘴巴,似乎是要从下方缠绕着自己身体的水草中挣脱出来的神情。红鱼下方的一条鱼,眼神之中分明是几分忧伤。这哪里是在画鱼啊,分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的表情。

《落花游鱼图》之美,美在一条条游鱼的灵动自由,美在落花浮水的诗意,在于浮萍随波浮动的惬意。落花有情,游鱼有意。当落花遇到游鱼,是游鱼戏落花,还是落花撩游鱼?说不清,道不明。或许,刘宷不过是在借着落花与游鱼的相遇抒发一份彼时彼刻的心境,一份自由灵动无拘束的心境。每每读《落花游鱼图》,心境总是会变得格外的宁静,而灵魂仿佛也在画卷慢慢展开中格外澄明、自由。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8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9

二、冥合:风波里的“游鱼之乐”

《庄子·秋水》有一段关于庄子与惠子关于游鱼之乐的辩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两位哲学家的这场辩论,折射的是两种不同的生命观,一种知识理性的,一种是非知识的妙悟。前者在于追逐外在事物,后者在于融合于生命万物之中。故而,惠子只能站在理性知识上发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理性之问,自然无法像庄子那般体会到游鱼在水中的自由快乐。现实中,我们很多时候扮演着惠子的角色。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10

有些生命之美,何曾是用理性的逻辑去辨析的,如同惠子,始终站在了万物之外去理性地看待。而庄子则不同,将自己的生命冥合进万物之中去感知万物的灵魂,或者,在某一个时刻,自己就是万物中的一部分。我们很难去说清楚谁对谁错,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生命观。

在我看来,刘宷的《落花游鱼图》卷可称得上是中国鱼藻画类中的第一鱼画。以神、逸、能三品来说,当属神品行列。作品中对鱼的刻画表现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毋庸置疑,而其借鱼的形态,透过一个长卷所展现的更是生命的思考。故而,我以为刘宷的游鱼图,其地位堪比顾虎头之人物,范宽之山水。一幅《落花游鱼图》,足以让史料不多的刘宷在画史中青史留名。据说,收藏《落花游鱼图》的美国圣路易斯市立美术馆凭借这幅画就挣到了不少的补助经费,可谓是该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画里的游鱼常常与西画中的鱼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画里的鱼是鲜活的,是游动的,是自由的;而西画里的鱼则是案板上的,是死去的(荷兰画家阿德里安《鱼贩》)。这种差异是寻常人没有意识到的,或许也是画家没有意识到的。中西方艺术家们此刻正不由自主地在绘画上表现着两种文化上的差异。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11

读《落花游鱼图》,常常令人感到愉悦。我想,这既离不开画家对游鱼形象的写实刻画,也离不开画家对生命真实的思考。或许,这也符合历史中对刘宷狂逸性格的记录。一个狂逸的画家,不过是借着游鱼来展现一份狂逸而自由的生命观。画卷中的游鱼,形态、品类、大小不一,不正是芸芸众生的写照么?如此不同,最终却在一方自由的水中逍遥游弋。虽也面临着同类争食,虽也有着孤独寂寞,虽也有着羁绊愤怒,然而,在这江湖之中,生命最终是归于自由的。

刘宷用庄子的智慧在启迪着自己,也在启迪着每一位观画的人。读懂江湖风波里的游鱼之乐,便也读懂了人生百态中的生命自由,况且,尚有不经意中从我们的生命清波中飘过的几片花瓣,而这些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生命中的花瓣却是不经意间为我们的生命带来了几分诗情画意。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12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13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局部14

三、画外:自由的灵魂,方是诗意的生命

书房窗外临着马路,车来车往的声音让周围的空气得不到片刻的宁静。冬天的寒冷没有如期而至,阳光依旧在每个清晨和黄昏照耀着书房书桌上的一盆文竹,而这盆文竹有些枝叶已经开始泛黄——我终究不擅长养文竹。南国的冬天总是姗姗来迟,来了又匆匆而去,还未及细细体味冬日别样的风景,转瞬便入了春夏。时间年复一年,许多事情尚来不及去做,许多人尚来不及去见,身体与灵魂被困顿在一个狭小的泥潭里,难以抽离。

我们常常疲于工作,常常累于人情,鲜有时间好好地照顾自己。曾经有一位艺术家朋友策划了一场活动,名为“好好照顾自己”。这场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用朋友的话说,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借着“好好照顾自己”这个主题,朋友开始了开始了另一种生命的活法,她搬离了日夜喧嚣的市中心,来到了离海不远的小渔村,租了一套老式民房,在这里开始了好好照顾自己的修行。

我曾经带着好奇心去采访过这位朋友,她给我讲述了三个身边离去的经历。正是这三位亲友意外的离去,让她开始重新思考生命。意外随时都可能降临我们每个人身上,那我们该如何过好每一天?与其陷入江湖风波里,不若乐在江湖风波里,让灵魂自由些,因为灵魂自由了,生命才有了更多的诗情画意。

重读刘宷《落花游鱼图》,依旧有意外。大概这也是中国古典绘画不同于西画的魅力所在。风波常在,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处在风波中的姿态。乐在风波,灵魂自由,方能得到诗意的生命。如同陶渊明所吟唱到的那般,先得“采菊东篱下”感受灵魂的自由,方能“悠然见南山”得到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自由的灵魂,诗意的生命

刘宷《落花游鱼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