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不韦之死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2-26

下面我们接着讲吕不韦,这时候再看吕不韦,大家又会发现吕不韦发生了变化,吕不韦在他政治目的达到以后,犯了四个错误。他的四个错误今天我们看到,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为什么这么聪明的,这么有冒险精神,这么办事周到的吕不韦却是身陷其中,最后不能自拔呢?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甚至我感觉吕不韦在犯了第二个错误之后他已经意识到了,但是他不能够悔改了,也就是今天我们说他上了贼船了,他越想弥补,没想到错误越严重。

我们看他的四个错误是个什么性质?为情所扰,一错再错。情的问题古往今来,每个人绕不过去,而且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尤其是在一定的位置上,有了一定的身份,几乎没有人不在这个问题上要三思的,搞不好准出问题。我们不敢说现在被双规的有多少人,但是我敢说有相当一批人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为情所扰,一错再错,为情所困不能自拔,最后前几年荒诞到悔恨交加,干脆灭口,济南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弄一个炸弹把她的情妇炸死,连小孩都知道随便炸死人是犯法的,她这么高级的干部把他的情妇炸死,最后只有枪毙。没办法,人有时候到极端的时候犯低级的错误。所以我们就说吕不韦第一的错误与赵姬旧情重燃。

赵姬

他和赵姬是什么关系?我们说的客观一点,是一段不了情,当年他在邯郸经商跟赵姬结为夫妻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精明的商人娶了一个绝色的女子,多好。无奈为了政治,他们的家庭破碎。,但是这种破碎他是心甘情愿的,还是迫于那种形势,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赵姬你委屈会儿,先跟他走。我一直怀疑他当时请客吃饭是精心设计的,提前已经做好了赵姬的工作,你注意今天吃完饭咱俩可能就告别了。赵姬肯定不乐意,咱俩挺好的,你让我跟他走,算什么?吕不韦一定做工作,晓以厉害,循循善诱,你去吧,将来他当了国王你就是王后,将来你儿子当了国王,你不就是太后了,多好啊。我说这段话绝对对一个赵姬起作用,可毕竟感情还起作用,赵姬说你让我跟他走,那以后想你怎么办?吕不韦回答,你到时候给我发短信,这是现代人编的穿越剧,穿越剧可能这样说,那时候他不会,那时候他想不到还有这个东西,他一定会说,咱们想办法,咱们一定还要在一起,这点非常符合吕不韦和赵姬的性格。

异人当了三年国王死了,赵姬后宫守寡,他们的孩子13岁,大家说赵姬多大岁数?充其量三十岁,我估计也就十六七岁生孩子,那时候也就不到三十岁,你想这日子怎么过?让吕不韦怎么想?而且异人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我们也不能瞎说,但是起码机会来了,“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这本身里面就有文章。我想可能有这么一个场面,某日下午四点多快下班了,吕不韦下班的时候没有回自己的宿舍,而是向后宫走去。这是我从他们之间的逻辑上讲,是吕不韦敲开了后宫的大门,所以这个材料里面说“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公平,因为女人总是弱势群体,她怎么会私通吕不韦?而且那时候女子有这么大的胆子吗?而是吕不韦轻轻地推开了后宫的大门,这个场面大家完全可以演绎了,一个场面,只见赵姬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儿,应该说有一些郁闷,有一些孤独,看吕不韦来了,她一头,我估计可能说了这么一句话,“死鬼你才来”,这是演绎,没这事。我不善于形象思维,但是我估计他们两人到这个话了,就是说得不好听,感情在那儿了。于是两个人拥在了一起,这都可能。为什么叫私通吕不韦?其实司马迁未能免俗,他还是大男子主义,觉得赵太后勾引吕不韦,其实男人是主要的。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13岁的秦始皇一开始是13岁,后来14,15,16岁,进入青春期了,可是两个人关系没断,你们要考虑你们的行径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家庭的不幸最受伤的是孩子,尤其在一个即将成人的孩子,所以为什么秦始皇到了50岁的时候,在会稽山刻石还耿耿于怀,说家里的女人不好好过日子,家里的男人不在家里跑到外头替别人生孩子,这种妈妈爸爸生下的孩子可以不认他妈妈,孩子可以把他的爸爸杀掉, 50岁的人还这么说绝对不是要整顿社会风气,而是有感而发,有自己的内心的伤痕。就在这一年,就在他会稽山刻石之后,到了山中的琅邪住了几个月以后,死在了回去的路上,说明他的心情一直不好,非常郁闷,到了临终才想到,我还没立接班人,你可以想象家庭的事对他的困扰多大,连最重要的接班人都没立。所以这是吕不韦的第一个错误,我们今天按照严格的道德标准,吕不韦冲破了道德底线,不管开始你把赵姬给异人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毕竟给了人了,这意味着你们划句号了,可是现在又联系起来了,这就不对。

第二个错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自己的身份办了一件蠢事。当他和赵姬的关系传遍了宫内外,我估计当时宫廷都知道吕丞相下班不走,在宫里过夜,宫外的老百姓也知道了,当今的丞相吕不韦和赵姬如何如何,这种事传得很快。不过我们刚才说了,两千多年前秦国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这不是什么大事。这种宫中的绯闻总有,只要政治上稳定,这种事不算事。可是吕不韦他聪明,他得到这种民间的舆论,他感觉这对我有影响,我是公众人物,所以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他认为这毕竟是错事,怎么办?找一个替身,推荐嫪毐,引狼入室,这是秦国最荒诞的一幕,也是中国历史上耐人寻味的一幕,使我们感觉到那些冠冕堂皇的宫廷,大臣原来如此龌龊。

中国文化容易塑造出双重人格,为什么?我插几句自己的想法,道德标准非常高,人实际做不到,做不到就说,越做不到越说越拔高,所以听的人感觉这个人胡说八道,讲的人感觉是子虚乌有,到具体真事上,还是那一套,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最负面的东西。这里面的根子在哪儿?我觉得在于咱们中国文化,中国政治有一个最大的弱点,治民不治官,治下不治上,因为教育老百姓他们总觉得自己天经地义,而他们怎么样?真空。没人管没人问,我们看过这个材料,当了一定级别以后没人问,所以真是感觉自己天马行空,江西省副省长枪毙的胡长清就是这样,他自己说,他当了副省长感觉没人管。

中国古代难道没人认识到这一点?中国古代很聪明的一批知识分子,像战国诸子那样的认识到了,但是无奈中国的制度最大的漏洞就是对大人物,一把手管不了,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正因为管不了,所以咱们中国古代的贤人,先哲编了这么多的修身齐家的书,这些书对于老百姓都过了,老百姓用不着这么高的标准,你仔细读,会发现这些书针对的都是当今的圣上,但是现在普及了,因为我们老百姓也这样,老百姓的道德水平,按照儒家的说法,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大丈夫就行了,用不着像圣人一样。中国古代凡是教化的、道德立志的书多半是对那些有身份的人有某种约束作用,这是古代先哲的聪明。因为没有制度的制约只有让你从道德上有所借鉴。所以为什么古代常说内圣外王,你作为一个王是外在的,但是内在你一定要作为我们的楷模,这只有在中国的文化下才能产生。比如在西方,无论奥巴马还是克林顿爱怎么怎么,道德不好,法官找你,用不着我告诉你如何如何,可是中国不行,所以我就想到嫪毐这种事在吕不韦看来是他自己的聪明,但是没想到越抹越黑,而且这件事蠢到什么程度了?

首先,他把感情也当做商品了,他和赵姬的关系谁可以代,谁可以交换?吕不韦更感觉到我不来了,我给你找一个替身,演电视剧找替身行,感情生活能有替身吗?他竟然把感情也当成商品,而且找了一个我们今天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的人,只觉得这个人可了不得,这个人历史上给他抹去了很大一部分内容,这个人可以说是当时很有名的人物,有名在哪儿?两个,一是《史记》记载,“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大阴人是对嫪毐的一个评价,什么是大阴人,就是性功能强,猛男,这是远近闻名的,而这种特点真是树大招风,都知道,说明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开放。

第二,这个人也是赵国人,当吕不韦和赵姬提出来,我以后不来了,我给你找个人。赵姬说谁?嫪毐。没想到赵姬听到嫪毐两个字以后非常高兴,原来他们认识,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他们怎么认识?原来在邯郸的时候,赵姬就跟他认识的,怎么认识的,有这么一个插曲。当吕不韦带着异人跑到秦国的时候,由于当时走得匆忙,赵国因为要杀异人,为了报复一下秦国,因为当时被秦国长平之战打败之后,赵国一定要杀死异人。结果他们走得急没有带走赵姬和小秦始皇,赵姬和小秦始皇在赵国邯郸就颠沛流离了几年,这几年目前是一个空白,史书也没有记载他们住在哪儿,投靠在哪儿,但是通过这个事发现很可能是在赵国,赵姬带着秦始皇东奔西跑的时候认识了嫪毐,所以她对嫪毐有印象,感觉这个人真不错。

但是这么一个男人怎么进宫呢?按照中国的后宫制度不宫了他,能让一个完整的男人进去吗?可是把他宫了他进去还有用吗?秦国最荒诞一幕,人为制造了一个假宦官,中国第一个假宦官。把嫪毐抓来,当场宣布你犯了法,不杀你不关你,把你宫了,结果捆起来“拔其须眉为宦者”,汗毛刮了,眉毛胡子刮了,就好像动了刑一样,送进后宫。没几天就恢复原形了,“太后私与通,绝爱之”。赵姬如鱼得水,结果跟着嫪毐搞的挺好,“有身”,最后又出现了一个场景,赵姬又怀孕了,而且生了两个孩子,秦始皇的爸爸没找到,又弄一个同母异父的事,小秦始皇受不了,这家里算什么了。

这个祸越惹越大,可能在这时候,吕不韦感觉到坏了,我自以为做得挺好,让赵姬满意,我也全身而退,但是没想引火上身。祸惹了,把祸摆平不那么容易,嫪毐什么人?原以为跟赵姬过日子是他的替身,结果当嫪毐和赵姬两个人生孩子以后,嫪毐暴露了野心,他想将来杀掉秦始皇立自己的儿子,但是中国历史真是这样就完了。公元前237年,秦始皇22岁即将亲政的时候,因为秦国成人的年龄规定的是22岁,各国不一样,成人的标志就是把头发束起来,头上戴一个小帽子,这就是成人了,那一天要搞一个加冠礼,之后吕不韦把大印交给秦始皇,如果正常进行,秦国便进入了一个秦始皇时代。

但是没想到就在那天要搞仪式的时候,嫪毐叛乱了,嫪毐带着他身边的乌合之众要杀秦始皇。这个时候其实对吕不韦来说是天大的机遇,为什么?如果当时吕不韦坚定地站在秦始皇一边,帮助秦始皇平定嫪毐叛乱,大家想他会有事吗?前面的生活问题都不是事,政治上支持了我,你还会有事吗?没想到又是商业头脑作怪,那就是我得看看这个事对我有利没利,为什么我们说要用两千多年前的角度来思考?因为他这种做法现代人都不可理解,他不知道躲到哪儿观望,看嫪毐打败秦始皇还是秦始皇打败嫪毐,谁胜了我支持谁。所以吕不韦蠢到这一点,他连感情方面都不顾,他看中的就是利,只要有利可图,我跟谁都行。

可是他错在哪儿?嫪毐能打败秦始皇?嫪毐都是一批杂牌军,乌合之众,真正的正规军在秦始皇,可是问题是吕不韦不出面支持秦始皇,让秦始皇怎么想?秦始皇赶忙另派昌文君率领军队平定了。这个事使得吕不韦和秦始皇出现真正的裂痕,前面其实都不是最主要的。那么嫪毐的军队肯定不是秦始皇正规军的对手,所以一场大战嫪毐被抓住了。野史讲秦始皇冲进宫把他两个同母义父的弟弟装在一个袋子里举起摔死,当然这有点过分,这两个小孩是无辜的,但是说明秦始皇恨死了嫪毐,恨死了赵姬。再有,把嫪毐抓住以后,最后几个字“车裂以徇,灭其宗”,车裂过去叫五马分尸,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处于五马分尸,可是对于嫪毐除了车裂,还灭其宗,因为在中国古代一个三族,一个九族,最高是九族,明朝又增加了一族,明朝是十族,这个很特例,族都是亲属关系,父辈的,祖辈的,娘家的,凡是沾亲的都叫族,明朝加了一个十族,那一族说起来很荒诞,因为是同学、朋友。

对嫪毐灭其宗,这就不是族了,这比明朝还严厉,就是把嫪姓的全部杀掉,所以从此以后,咱们中国谁敢姓嫪,就是有也是改了,真正的历史记载像这种处罚的都很少,这是秦始皇愤怒到极点。愤怒宣泄了,俩小孩摔死了,嫪毐也给杀了,吕不韦怎么办?得立功行赏,惩罚失职的。可是《史记》非常耐人寻味,秦始皇第一个念头就是杀掉吕不韦,这已经进入了两个人的矛盾达到了高潮,没法儿解决,不杀不行。可是大家读《史记》读到这儿再往下读,一定会发现我说的蹊跷事,当这个杀的念头刚出来,又一个念头闪出来,不能杀。

“为其奉先王功大”,这时候秦始皇想到吕不韦是有功的,他真是煞费苦心,想来想去,第一免去丞相职务,第二回到你的封地洛阳,那里有十万户农民的租户,也就是政治上解除,经济上保护你的特权。十万户什么概念?一万户大体就是一个县了。因为当时一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叫县长,一万户以上才叫大县,就是县令,战国秦汉有这么一个区别,小县为长,大县为吏,十万户相当于十个县,这多大的奖赏? 

大家想这可是给足了吕不韦的面子,就是办了这么蠢的事不杀你不处罚你,还让你享受经济特权,这不是一般的关系,从君臣关系上不可能这样。当对他的处罚决定实施以后,吕不韦就离开咸阳到洛阳,已经五十六七岁了,吕不韦回去以后就应该闭门思过,低调做人,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想到吕不韦犯了第四个错误,他没有闭门思过,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和六国的使者打得火热。这可是犯了政治上的错误,前面还有作风问题,《史记》说,他下野到了洛阳,六国都知道了,前任宰相吕不韦下台了,可是这时候秦灭六国的大政方针已经制订好了,吕不韦是参与者,他最清楚,六国谁不想知道是什么时候打我们,怎么样做准备,谁不想打探打探这个消息?所以“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他们家整个成了秦国驻洛阳办事处,各国来的人一波接一波,吕不韦是来者不拒,大家想他们家一定很热闹。

这个时候消息出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王“恐其为变”,这个性质就变了,这是推翻我的政权,别的我都能容忍你,唯独你搞政治不行,这是古往今来的大事。于是动了杀机,但为什么我说《史记》这段故事讲的非常的耐人寻味?就是它讲出了两个人的一些微妙的地方,按照秦始皇性格和古代对待犯错误大臣的做法,这种做法是从来没有的,就是我准备杀掉你还给你写一封信,派人告诉你我为什么对你这样,很反常,而这封信就像变魔术,把谜底给变漏了一样,我感觉到他和盘托出了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

“乃赐文信侯书曰”,这段话非常动感情,一定是在极度的愤怒之中写的。“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第一句话把你的功给否定了,而我们读《史记》往上看,最多再翻一页就看到念其功大,到现在你有什么功,秦始皇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不是矛盾吗?“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你看这句话是不是又说漏了。你跟我什么亲情关系?太重要的一句话,你跟我没有亲戚关系,这就是越补越漏,越描越黑。他和吕不韦两个人之间原来有一个称呼仲父,就是叔叔,按照家里的排行,伯仲叔继,仲就是老二,爸爸没了不就是叔叔,等于异人没了,那吕不韦跟他的关系不就是叔侄关系。问题是仲父的叫法是谁让谁先叫的?是吕不韦拍着秦始皇的肩膀,孩子以后别叫我丞相,叫我仲父,吕不韦这样一说,秦始皇点点头一想我爸爸也没了,你不就跟我爸爸一样,仲父,叔叔,还是说秦始皇自己叫起来的,搞不清楚,但是起码这个仲父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现在秦始皇说你没必要当众服我,你跟我没有亲情关系了,这等于功情都否。

但是最后还是给吕不韦又留足了面子,按说派人带壶毒酒,带把宝剑,你自刎而死,或者赐死也行,“其与家属徙处蜀!”,你带着你的家人离开洛阳,到四川。秦始皇最后无奈的一个举动,不忍心在这儿杀掉,你自己走,这样死也别死在洛阳,在当时那个条件下,他肯定死在路上,蜀道难,你从河南到四川得先到陕西,翻越秦岭,你过得去吗?吕不韦很聪明,“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想来想去还是死在洛阳,过去都知道洛阳周边有芒砀山,专门埋有身份的人,吕不韦就自杀死了。

我们通过这个故事,确实想到许多许多问题。古人为什么把他作为这么一个典型的人物?我觉得吕不韦就是因小失大,为情所扰,感情的圈子他没跳出来,但是他这个感情似乎跟当今有些人的感情不一样,他的感情不是彩旗飘飘,他和赵姬是一段不了情,所以我们退一步讲,吕不韦有我们可以理解的地方,赵姬确实太让他牵肠挂肚,也可能确实太美丽了,但是无奈在这个问题上,吕不韦的商业头脑掩盖了他的清醒,最后落得灭顶之灾。这是我们讲的吕不韦,大家都可以从各种角度思考,不求大家都有一样的见解,只是说这个故事很精彩,尤其是现在的历史之迷并没有破译。秦始皇究竟12月生的,还是11月生,照我看没有12月之说,因为到司马光已经是北宋,不可能有12月之说,只是司马光不知道怎么回事,把大期变成了期年,造成了历史悬案,还有就是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这个史料价值我们如何去评价?

有一个小插曲,2007年年底我到了北京,新浪网有一个网上和网友的对话,就谈这个事。当时参加的还有几位电影演员,因为当时有一部电视剧叫《秦始皇》,这个电视剧的主演秦始皇是张丰毅演的,吕不韦是高明演的,李斯是刘威演的,那天他们也去了,他们先到,我到了以后就聊,他们说孙老师您的书我看了。我说怎么样?他说我们同意你的观点。我说你们电影怎么处置这个问题?他们卖关子,看了电视就知道,快播了。2008年春节,春节晚会12点多结束以后,马上开播这个电视剧。我现在感觉艺术家手里的事有时候当真的了,为什么司马迁这个书好?就是以文运史。他们在演吕不韦和秦始皇关系的时候用了这么一个情景。高明演吕不韦,张丰毅演的秦始皇从外面进来,怒气冲冲,面对着吕不韦,突然说了一句话,别人都说我是你的儿子,是不是?这是电视剧,假的。

高明演的吕不韦很沉着,看了一会儿秦始皇,突然说了一句话,你要想当皇帝就别问这件事。你看,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文学,很有悬念的一句话。秦始皇又看了看吕不韦,然后转身而去,从此以后不再问这个事。我觉得他们把司马迁的内心东西给发展了,司马迁其实就是藏而不露。这个事谁最清楚?咱们并不清楚,司马迁最清楚,但是司马迁不写,写到这儿,你自己考虑,所以艺术家能编,他就编出这么一个过程,让人感觉这像那么回事,后来你看他们的关系就若明若暗,但是有一条线以后贯穿,非同一般,到最后秦始皇给他的话实际上已经告诉他。所以这就是一部能够传代的史书给我们带来的意味,不是摆下来让你们一看就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