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捡来的石头能卖9千万,引发众人拾宝

 穿越四季的风 2020-02-26

赏石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国特有的文人文化!且与中国的宗教、审美、道德紧密相连。历史上许多神话故事也都与石头相关,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使人们寄予特殊情感。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热爱奇石的帝王将相,留下了许多诗篇和画作。石头坚毅、淳朴,奇石更是有意境且有稀缺性,更是具有收藏价值。

近年来收藏奇石的群体有增无减,奇石拍卖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但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奇石行情依然还在冰点,潜力巨大。

d70b7bbe3bdf483591520136bea1f461.png

“奇”为根本,价值所在

玩奇石的人,会对石头产生一种依赖,像是一种瘾,割舍不下,这就是“奇”的魅力。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和纹理。奇石的世界真精彩,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越漂亮的奇石越受追捧,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是衡量其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

163f17bfe6c84dcca404054aebc526cb.png

内蒙古葡萄玛瑙石、南京雨花石、广西大化石,山东临朐五彩石、广西彩陶石、安徽灵璧石、山东崂山绿石,历来都是备受藏石爱好者推崇的奇石品种。

而这几年被炒的风风火火的新疆石、贵州红石、青海黄河源石、柳州三江彩卵石、广东的英石、蜡石和孔雀石则算是奇石界的后起之秀。

然而无论是元老还是新贵,最终决定其价值的还是在一个“奇”字上。同样的品种,造型、意境上的差异其价格可能相差几十倍乃至上千倍。

04e5eedbef85404ea225ea68b63e9b9a.png

玩石成瘾,成为拍卖宠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奇石已经在国内拍卖会上崭露头角。

1995年,深圳一场奇石拍卖会上,一块马头奇石创造了30万元的成交盛况;

1996年,中国台湾客商以6万元在福建漳州看购买一块九龙壁石;

1997年,一块取名“香港回归”的临朐五彩奇石,以42.9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当年奇石成交最高纪录。而97年可查询到的人均工资505,房价均价700/平;

199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山东临朐石以39万元夺冠。

9828990082b34957838094726d081896.png

跨入千禧年,全国奇石拍卖专场日益增多。

2004年底,北京一家都市报曾详细介绍了一块取名为“中国版图”的奇石,报道称这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奇石,在中国地质大学及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奇石鉴赏评估会”被估价9000多万元。更为传奇的是,这块葡萄球状结晶堪称完美,且整体形状与中国版图极其相似的奇石居然是被其拥有者捡来的。

b26575fa73d44dc8a7bd41769570b366.png

报道一出,全国引发奇石热,国人争相拾宝,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点不假。

在收藏奇石的过程中很多人慢慢产生了依赖,也就是玩石上瘾。在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是每一块石头都那么完美,这样就会挑起你更多的兴趣。你在赏石的时候,你看石头时总想象着它要在这里大一点,那里多一点就完美了。在捡石的时候,总会一直在寻找一块让你满意的石头 ,这个过程就会让你陷入其中。

6cc7682c5a714718b85d3ed09b256384.png

喜欢石,每个人或着这同样缘由,因为石的美感,因为石的沧桑,因为石的高雅,因为石的奇美,因为石的魅力……一方奇石在爱石人的心里,早已不仅仅是石头,它更像是百态人生的倾诉,谱写出不同人的不同状态。

81877e53bfb34e9fb75be44246fb874c.png

古人有云,“石通天性”,中国是一个爱石之国,它源于远古,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明、清。当你翻开中华石文化的历史长卷,有上古神话中的女娲炼石补天、有先秦史的和氏璧之争,还有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甚至到了“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的境地。愿中国石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