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地理 | 什么是圩(垸)田?

 激扬文字 2020-02-26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圩田也叫围田

是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

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

这种农田区地势低洼,

地面低于汛期水位,

甚或低于常年水位。

主要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

用堤圈围出土地

围田或圩田都是化湖为田

是把堤岸伸入水中,

抽掉堤内的水造成田

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

旱时开闸放水入田

因而旱涝无虑。

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

至唐代已相当发达。

在地势较低、排水不良、

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

大都栽水稻;

地势较高、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不宜保持水层的高沙圩田

常种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

圩田区是沿江、滨湖低地

四周有圩堤围护,

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

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

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堤上的水闸

以调节内水和外水的进出。

自流灌排有困难,

则辅以提水机械,

以满足圩内农田需水。

长江下游叫做“圩”,

中游叫做“垸”

也有指垸是一种在多水地区的一种堤坝,一圈是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和农田),

统称“圩垸”

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

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

比如在江浙太湖流域和

安徽、浙江的长江流域一带

称圩田或围田,

明清以来则统称圩田。

在湖南、湖北称作垸田。

珠江三角洲称堤围(或基围)。

在农业社会时

抵御旱涝、夺取稳产高产

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圩田这种垦殖形态也有一定的弊端,

过度地开发势必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

随着湖区面积的缩小,

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下降;

水道被逐步堵塞。

具体表现在:

一,破坏了原有的湖泊河流水文环境

废湖为田,或随意改变河道,

外河水流不畅,

圩内排水和引水也增加难度,

给圩田大大增加了防患水灾的压力。

二,大量构筑圩田,

影响到湖泊的蓄水量

大量利用湖边滩地修筑圩田,

使湖面缩小,

影响其调节水量的功能,

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条件,

也将导致该地区的灾害频发。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建垸造成的影响,

现在已经开始了退田还湖、

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等工程。

通过平退,可以保持自然植被,

防止湖区水土流失,

减缓泥沙沉淀的速度;

解决农民耕种时施加的

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问题;

平退的垸子一旦转换成湿地,

还可以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繁衍生物种群等作用。

圩田与长江下游的垛田不同,
主要表现在:

圩(垸)田是

四周筑堤坝(堰)把内部水抽出

形成耕地的农业;

垛田是用开挖河沟的泥土堆积抬高

形成耕地的农业;

圩(垸)田所在处原为河或湖的一部分,

而垛田所在处原来并不一定有河沟

圩(垸)田的土地相比较垛田更为集中;

圩(垸)田既有水田作用也有旱田作物,

而垛田内则因土地透水性好(水易流走),

宜种旱作物;

圩(垸)内可能有聚落存在,

但垛田上没有。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资料参考自  网络、百度汉语等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