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当前“一米线”就是生命线

 春天书屋 2020-02-26
2020-02-25 22:33

2月23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强调,公共场所要将“一米线”作为规定动作;针对当前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人流有所上升、不戴口罩、扎堆儿聚集等苗头,要及时发出警示,提醒市民不可放松警惕;公园也要制定限流措施,防范风险。

这两天,随着有些地方的防控等级调整,公共场所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些“一眼望去,全是脑壳”的照片,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上周末,北京香山公园、奥森公园,人流也明显增多。虽然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但疫情没有结束、拐点尚未到来,更是客观事实。2月24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也指出,北京已经两天没有新增病例,但是零增长并非零危险,切不可掉以轻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是表示,返程人流和复产复工等多因素叠加,增加了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北京市输入和扩散双重风险依然存在,不能有丝毫懈怠。

怎么做到不懈怠?就是要从自己做起,认真做好防护。具体到公共场所,就是牢记一米线规则,把一米线刻在心里,自觉和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在他人有意无意越线的时候,既要善意提醒,也要主动避让。人人退后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防疫工作往前一大步。

防控疫情蔓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莫过于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线的距离。目前,北京很多社区都发起一米线行动;各大火车站、写字楼、商场和医院等人流集中区域,均施划了一米线;甚至一些个体小店,门口地面也用黄色胶带贴出标识,方便排队的人找到自己的“定位”。但好的开始,并不等于成功的一半。近日,有些市民已经出现防范松懈的苗头,人挨人的扎堆儿现象又浮出水面,甚至在空气流通并不太好的商场、医院,也是如此。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行为,假如造成病毒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一米线由来已久,过去被当作文明线;疫情时刻,更是一条生命线。当下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保持一米线,就是巩固防疫的防线;保持一米线,应该成为公共场所的持久规范。张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