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二轮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

 锦诗BGMENG 2020-02-26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江南曲

沈 括

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 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②时平:太平时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2.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6分)

答案:

1.D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2.①拟人手法。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②化静为动。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4题。(本题共2小题,9分)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

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中“白发”代指诗人自己;  “庭树”则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4、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6分)

答案:

3、B.“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错,“不尽长江滚滚来”营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之感,本诗的第一句“东流之外西日微”表达诗人悲伤苦闷之情,没有磅礴之感。

4、①虚实结合。诗人想象着总有一天会挂帆返家,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然现实总归是残酷的,他甚至不知道故园池台的状况,这更见诗人思乡而不得归之苦。

②对比(或反衬)。以他人之团圆美好和自己孤苦一人形成对比,以想象中的归家团聚之乐和现实漂泊孤单形成对比,反差鲜明,更见其思乡之切之悲。

译文:

秋风来了吹动我的衣裳,河川外的太阳逐渐微弱。

天气晴朗都急急忙忙的捣洗煮过的熟绢,路上的行人非常的少。

不知道明月是为了谁照路,反正迟早他会乘坐小舟归来。

头发慢慢白了依靠在庭树旁边,原来的庭院和水池已经和原来不一样。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游襲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6.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D【解析】“全无萧瑟悲凉之态”表述错误。诗歌后半部分陡然转入感性的喟叹之中。景物从壮阔清丽变为苍茫空旷;情绪从赞誉落入无人继之的伤感、失落。

6.①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蜒,清波浩荡。看似写景,其实景中有情,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他的诗作也同样使楚山、汉水增色,寥寥几笔,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②通感。诗人南望鹿门,望到弥漫在鹿门山上的蔼蔼芬芳,“馀芳”原本只能嗅到,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孟浩然的悠然畅逸已凝聚在隐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人品与诗风的追寻。③以景结情。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每点2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7—8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蝶恋花②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韦庄,晚唐诗人。②此词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之际。

7.下列对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庄诗中的“六朝如梦鸟空啼”与杜甫诗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之中“空”字有异曲同工之效,都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空荡失落之感。

B.韦庄的《台城》与杜牧的《泊秦淮》的诗歌主题相同,都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无比的关心与深切的忧虑。

C.柳词下片中写到词人对酒当歌图一醉,却只能是强颜欢笑,进一步突出了作者无法排解内心的春愁之苦恼。

D.韦诗哀叹国运衰败,柳词慨叹春愁无人能解,心中伤感,两首诗词中处处皆衰败之景,可谓情借景显。

8.请简要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6分)

答案:

7.D(“两首诗词中自然也就处处皆是衰败之景”错)

8.相同点:都借用春天之景来抒发感情(在抒发感情上都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

不同点:示例1:首先,韦诗全诗都是写景之句,融情于景;而柳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抒怀,卒章显志。其次:韦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之景(雨中春景),借此反衬眼前台城的荒败,表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而柳词中的景带有衰败之感。

(或:韦诗——动静结合,柳词——静景再现)(或:韦诗——今昔对比,拟人,柳词——下片抒情直抒胸臆)

不同点示例2:比照景情的处理,韦诗能答出反衬或乐景衬哀情,分析情感;(2分)柳诗答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然后分析情感。(2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9—10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晓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壁。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①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②消息。

【注】①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②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9.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 “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 词的下阙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 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10. 本词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9、C   C项,“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10、 ①视听结合。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②动静结合。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③色彩映初,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租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1—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11.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该诗从春意正浓写起,所以才有见一片花落,即能体验到春天逝去的凄美。

B. 由“一片花飞”到“万点”飘落,再到花“欲尽”,均寄寓诗人伤春之情。

C. 借“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两个特写,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

D. “物理”在颈联的场景里,在花飞欲尽之变里,正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2. “莫厌伤多酒入唇”全诗结构上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1、C    C项,“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错误,主要表现对人世有盛就会有衰、盛衰无常的清醒认识。

12、这句诗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功用:①“伤多”是对前三句写春华由落到尽过程中诗人伤感之多的概括;②“莫厌”是一转折,诗人何以能有“酒入唇”的恬然自安,其后诗句有了充分的阐释。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由悲情走向超然:“伤多”是诗人第一阶段的情感体验,而后基于“何用浮荣绊此身”自觉自省,又有了品美酒的超然与洒脱。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在结合全诗,从结构和情感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用即可。这首诗写杜甫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分析“莫厌伤多酒入唇”一句,在结构上“伤多”承上句的伤感和悲情,“莫厌”启下句的超然与洒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情感内容上,“须行乐”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与洒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