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教程:工笔仕女画法解析

 昵称49030363 2020-02-26



画仕女主要特征在于发型、头饰和衣服的具体表现。发型有结鬟式、盘叠式等,头饰有簪、钗等,服式有上衣、下衣两大类。图为根据仕女画的普遍装束而列举的各种名称,供学习者参考。

一、头部基本画法
画工笔仕女画,首先要了 解其基本特点,尤其如头部的发髻、首饰等,但由于所处的时代、身价不同而又有所变化,所以画好仕女画,还有许多画外功夫需不断学习、提高,这样才能画出人物丰富的内涵和真实特性。
1.五官
①白描:五官即指眉、眼、鼻、嘴、耳五个部分,仕女画中的眉一般画得较为细长、有弹性;眼睛要画得清秀、明亮、柔美;鼻子线条较长,转折处要圆润;嘴唇线条变化小,注意对称、柔和,耳的内部轮廓线变化较多,注意在平时练熟,这样才能保持线条流畅,不呆板。


②上色:眉、眼珠可用赭石色略加淡墨来进行。眼珠不宜太深,要有透明感。耳的上色是先用淡色朱磦在耳的线形边上微染一遍,再有淡朱磦罩染一下。嘴唇,是脸上颜色最突出的地方,上色非常着急,先用朱磦略加大红,微染一遍,将干时,再用朱磦加大红染一遍,注意不要过头,也不要太淡,适可而止。
如果颜色上完后,原来的淡墨线被覆盖后,不够清晰时,可以干后再用淡墨或赭色复勾一遍,使五官更见精神。


2.发型
仕女的发髻造型是头部的重要装饰,能增加其仪容的俊美,仕女的发髻造型丰富丰富,尤其是在汉、唐时期,发型的装饰变化更为精致而艳丽。
仕女发髻名称不下百余种,但将其归类主要分为结椎式、拧旋式、结鬟式、对称式等几种。
结椎式:这类发型在古代妇女中最为普遍,历代均用,延续时间最长,从商周到明清均有沿用,这种发式的梳编方式是将头发拢结在头顶或头侧,或前额、脑后,在扎束后挽结成椎,用簪或钗贯住,可盘卷成一椎、二椎、三椎,使之耸竖于头顶或两侧。这类椎髻多为已婚少妇手忙脚乱。


拧旋式:这是汉代末期始创的一种发式,是将头发分成几股,把发幡曲扭转而缠盘在头上。此类发型灵活生动,饶有风韵,其变化的形式很多,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头前,为神女与未出室的名贵女流所好用。此种发型在古代仕女画中尤为多见。



结鬟式: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展,有的垂挂,如再饰有各种珠宝、金簪凤钗或步摇,就更显华丽高贵。在秦汉现代颇为盛行,汉代以后多崇为仙女发型,但皇后贵妃及名流仕女也有采用。其形式有高鬟、平鬟、垂鬟,有在头顶,有在两侧,变化很多。


对称式:这类发式从秦汉一直沿用下来,较典型的有“双丫鬟”,主要是宫廷侍女、侍婢丫环的发式。这种发式是将头发从顶中分成两大股,再往两侧平梳,并系结于两侧,再挽结成两大髻,使其对称地放置在两侧。也可称结鬟,使之垂下,为民间少女所好用。


3.头部作画步骤
①起稿。先画出底稿,墨线要重,线条要干净、准确,然后将熟宣纸覆在上面进行复描,这个方法称过稿或拓稿。
②勾线。用硬毫蘸墨勾出形体的轮廓线,如着色后线条被遮盖掉,还可以再勾一遍。
③渲染。画脸部颜色时,可用两支笔,一支蘸朱磦,先在眉间、脸部点上,再用另一支笔蘸清水,将朱磦色缓缓摊开,由深渐淡,过渡要匀。
④罩色。上颜色由淡到深一遍遍进行,如一上来很深,如果觉得不理想,就很被动,难以补救。头发虽为黑色,但也需要一遍、数遍地进行,嘴唇可用朱磦略加大红。
另外,如果纸有颜色,可用白粉在额、鼻、颏三部分着色,即传统的“三白”画法。


二、手的基本画法
①白描
画仕女的手时,要抓住纤细、柔软、优美的特点。在创作中,选择手的姿势配在身上要自然协调,恰到好处,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手指要优美动人,其重要性不亚于脸部的刻画,也能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


②上色
先用淡墨勾线,干后用淡朱磦或赭石分染手的同向侧面,接着再分染另一侧面,注意靠线的颜色略深,这样易产生立体效果。


三、服式基本画法
服饰是画好仕女画的重要依据,它能体现朝代的特征与人物身份及个性特点,从而能更真实地反映仕女的形象。古代服式分为上衣、下衣两类,上衣又分外衣、中衣、内衣三种,其中外衣形式最多,有服、袍、衫、背子、帔等。下衣分为裙、裳、鞋等。
①服与袍
服与袍都是上衣下裳相连,身宽袖长,领有交领、直领、盘领之分。
女服为皇后贵妃、名流仕女所穿用,其服长过膝,宽身大袖,领、袖、裾皆有缘边。
女袍为唐以后各代的后妃、公主、贵夫人所穿用。其与服通用,多为交领与直领,领、袖与裾有缘边。宽衣大袖,袍长过膝,下露长裙,常作用嫁娶与宾礼时穿用。


②背子
背子始创于秦,本是婢妾之服,由于其穿戴灵便便为各阶层人所好用,历代沿用,直至清代。
长褙子,宋代始盛行,两腋加宽,去其两袖,不束腰带,使其舒垂自然,名贵仕女加缘边与绣文,结同心带为饰。
绣裾,是一种似背子的极短袖的短上衣,其形袖口短而宽大,常结束在长裙之内。
背子,其形似衫,去其全袖,多为直领对襟,为婢妾、侍女所穿用,后被名流仕女所好,遂成为传统仕女的重要服式。


③外帔、肩帔
外帔,也称帔风,俗称斗篷,在秋冬两季外出时披用。
肩帔,也名云肩、搭肩,一般皆以云纹织成,故名,也有饰以坠线。
④长裙
长裙,又称土裙,因裙长及地而得名。
短裙,也称围裙、腰裙,始于秦,一般围在长裙之外,布衣庶女在劳作时常戴用。
百褶裙,裙式较窄小,裙褶细而密,故得名。裙长仅能及足,初为宫廷的裙式,后被民间广为流行,至明代更为盛行。


四、首饰佩件画法
①首饰
首饰是古代妇女重要的妆饰,特别在仕女画的造型上运用更多,古代首饰品概括起来,发饰有簪、钗、珠花、步摇等。项饰有项圈、长命锁、项链等。耳饰有耳琪、耳环、耳坠。手饰有手镯、玉镯、指环等。


②佩件
古代人物的佩件,一般可概括为佩与带,多作为礼仪及约束品德的装束,也常用于区分贵贱等级。佩玉,以示“德”表“洁”。腰带一般以彩绳为主,曳地,视为尔雅。绶有大绶、小绶之分,名流仕女,诰命夫人等常为之。


五、配景画法
传统仕女画配景,需按人物主题、情节,合理安排。如巧用配景,则会突出主题,增强人物个性的刻画和气氛的烘托。合理而恰当地运用配景与衬物,还能平衡构图,调整画面,烘托空间,加强气势,突出视觉中心,使之人景相应,主宾分明,较生动地表现主题、神韵与意境。


仕女画配景有疏体与密体之分,疏体多以简约道具作象征性的相衬,密体则重视环境与空间如实地刻画。


六、完整步骤画法
①起稿。先用铅笔或木炭在图画纸上认真、准确地把人物造型画下来,注意人物形与神的刻画,用线条要准确、肯定。再将草稿拷贝到熟宣纸或绘绢上。


②染色。为了表现人物的质感与立体感,可以根据物象的结构关系和固有色进行分染,也可以采用些光影效果,以增加表现力,为下一步的染色打下基础。
根据物像及人物各部位颜色的不同,平涂罩染即可,用笔要求比较单纯,对比要鲜明,但一定要注意画面整个色调的处理。另外,在正式平涂罩染前,可先画一个色彩稿,然后再正式着色。


③整理。颜色基本完成后,最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局部用色或墨勾一次,如头发、眼眉等。衣服、背景和其他道具因面积大,则应用大笔渲染着色。然后根据画面平衡来落款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