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凤头鹦鹉辉凤头鹦鹉(学名:Calyptorhynchus lathami)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雄性鸟体为暗褐色,尾羽内侧有很宽的红色带状羽毛。喜欢选择靠近木麻黄树的周边作为繁殖和觅食的活动范围。特别喜欢木麻黄树的种子,有时候也吃一些桉树种子,或是一些从腐树木上捉来的昆虫和其幼虫为食。分布于澳大利亚。 别称亮光黑凤头鹦鹉、黑亮头凤头鹦鹉、亮光黑巴丹(旦)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1807 拉丁学名Calyptorhynchus lathami 纲鸟纲 种辉凤头鹦鹉 属黑凤头鹦鹉属 英文名称Glossy Black-cockatoo 目鹦形目 门脊索动物门 中文学名辉凤头鹦鹉 界动物界 亚种3亚种 更多 基本内容又名:亮光黑凤头鹦鹉、亮光黑 巴丹(旦)、辉亮凤头 拉丁文学名:Calyptorhyncus lathami 英文名称:Glossy Black Cockatoo、Glossy Cockatoo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部,从昆士兰中部到 维多利亚的东部,以及袋鼠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亮光黑凤头鹦鹉数量很稀少,只有在某些特定区域才看的见,这种鹦鹉喜欢选择靠近木麻黄树的周围作为繁殖和觅食的活动范围。繁殖季节通常只有亲鸟加上雏鸟一共三只一起行动,比较不常成群活动,但偶尔也会有40只鸟一起活动的情况,通常只有喝水的时候才会降落地面,有区域性迁移的行为,生性吵杂,如果整群受到惊扰会集体飞到邻近的树上。 体形特征: 48CM。雄性鸟体为暗褐色,头部,颈背和胸腹为类似炭熏的暗棕色,翅膀和背部为黑色,尾羽内侧有很宽的红色带状羽毛,鸟喙为灰黑色。未成熟的鸟和雌鸟脸上有不规则的黄色羽毛,有的雌鸟会有整颗头都分布黄羽的情况,成熟的雌鸟鸟喙为浅灰色,翅膀下会有黄色羽毛,尾羽会有从浅红色,橘色再到黄色这样的渐层色彩。未成熟的亮光黑凤头鹦鹉翅膀下也会有黄色羽毛,背后有不同程度的黄色斑点,胸部也会有黄色羽毛分布。 食 性: 特别喜欢木麻黄树的种子,有时候也吃一些 桉树种子,或是一些从腐树木上捉来的昆虫和其幼虫为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