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锥尾鹦鹉大全,全认出来的都是高手!

 gudian386 2020-02-26

尾鹦鹉介绍之:金太阳鹦鹉

又名:太阳锥尾鹦鹉

学名:Sun Parakeet

分布:南美洲的东北方,包括巴西北部、委内瑞拉东南部、北亚马逊盆地、盖亚那、苏利南、法属圭亚那等地。

寿命:25-30年

体长:30cm

介绍:金太阳是大际最常见的锥尾鹦鹉,由于牠们是多产且四季皆可繁殖的鹦鹉,所以常常可在鸟店看见太阳锥尾鹦鹉的幼鸟;全身有着美丽亮橘黄色的美丽毛色,适中的体型适合一般人饲养,所以牠们一直是蛮受鹦鹉爱好人士欢迎的宠物鸟之一,自幼养大的太阳锥尾鹦鹉比较不会吵杂,而且与主人相当亲近。

食物:喜食各种蔬果、浆果、种子、花瓣等食物

概述:栖息在海拔1200m以下的热带稀树草原、干燥有棕榈树林的森林与开阔的林地中,通常成一小群约30只左右活动,飞行时会发出尖叫声,觅食时通常比较安静,繁殖期通常介于3-12月间,筑巢在棕榈树洞或死树洞中,一次约产4颗卵 ,野外数量尚稳定。

饲养:随着笼养繁殖的稳定,人工饲养的太阳锥尾鹦鹉量非常多,现在已能用合理的价位购得,比7、8年前甚至更久前的进口价位便宜非常非常多,笼养鸟或鸟舍中的成鸟与许多锥尾鹦鹉一样吵杂,尖锐刺耳的声音常使人受不了,尤其是早上与傍晚与有人接进时,建议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啃咬,新鲜蔬果、青菜、种子、核果的供应可使牠们更为健康 ,金太阳生性活泼好动,活动力高,是相当活跃的中型鹦鹉。

繁殖:繁殖太阳锥尾鹦鹉并不困难,一年可产3-4窝,但强烈建议控制生产次数确保繁殖质量与亲鸟健康,平均的窝卵数约为3-5颗,孵化期23天,需50天左右羽毛长成,若不嫌吵,太阳锥尾鹦鹉是许多想繁殖中型鹦鹉的人的不错的入门选择。

锥尾鹦鹉介绍之:珍達锥尾鸚鵡

又名:詹代亚锥尾鹦鹉

学名:Aratinga jandaya

分布:巴西东北部。

寿命:

体长:30cm,体重125-140克

介绍:长相及体型与太阳锥尾鹦鹉相似,但是市面上的数量少一些,可惜与太阳锥尾鹦鹉一样很吵杂,且声音刺耳难听, 这几乎是Aratinga锥尾鹦鹉的共通特性,但是从小养起的珍达锥尾鹦鹉仍是讨人喜爱的宠物。

食物:天然食物有种子、水果、浆果等,有时会至玉米田中吃农作物,

概述:与太阳锥尾鹦鹉的差异主要是背部及翅膀都是绿色,太阳锥尾鹦鹉成鸟仅翅膀末端有绿色羽毛,珍达锥尾鹦鹉的腹部颜色也比太阳锥尾鹦鹉较深,呈深橘红色;主要生活在被雨林环绕的开阔地区、森林边缘地带、落叶性森林,通常约12只上下成群活动觅食,但有时成对或单只活动,筑巢在离地15m以上的树洞内,繁殖期约从10月至1月,一窝约3颗蛋 。

饲养:鸟舍内与笼养的珍达锥尾鹦鹉十分吵杂,特别是在早上与傍晚,在受惊吓或有人在旁时也会十分聒噪,本身很韧命活跃,很快就会适应新天气及环境,喜爱洗澡,饲养照顾上并不困难,可提供树枝、玩具等供啃咬,可提供各类种子、蔬菜、水果、坚果、榖类、煮熟的蛋、全麦面包等食物,也可适量地在食物或饮用水中添加维他命。

繁殖:与太阳锥尾鹦鹉差不多,并不会太困难,整年都可能繁殖,一窝约2-3颗蛋,孵化期23至26天,需50天羽毛长成,幼鸟离巢后可能还会让亲鸟喂食一阵子,之后则能独立活动。

锥尾鹦鹉介绍之:红面具锥尾鹦鹉

又名:红头太阳

学名:Aratinga erythrogenys

分布:厄瓜多西部以及秘鲁的西北部

寿命:

体长:33cm,体重165-200克

介绍:红面具锥尾鹦鹉与米特雷相似,但头部红色面积较广,体型则较小,可爱的模样十分讨喜,分布地区不广,栖息地破坏及捕捉作为活体出售使的数量有下滑的趋势,但在国外鹦鹉养殖业中仍属普遍,能学会重复一些人话。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周围、脸颊以及翅膀弯曲的部分和大腿都带有红色的羽毛分布。

食物:主要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

概述:生长在干燥、潮湿的森林、潮湿的长绿树林、落叶性森林以及热带稀树草原等地区,从海平线至海拔2500m皆有其踪迹,但主要栖息地都在海拔1000m以下,干燥及半干燥的地区是牠们的最爱,喜群居,尤其是繁殖期外的时间,通常成对或小群约12只活动,筑巢在树洞或白蚁窝中,也有纪录在悬崖岩洞中筑巢,在厄瓜多西南部的族群约于1-3月的雨季时繁殖

饲养:红面具美丽讨喜的外表长获得不少人的喜爱,作为宠物鸟自幼养起会是很亲人互动性很高的鹦鹉,行为逗趣,生性好奇,鸟舍中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吵杂,尤其在有人接近时 或兴奋、受惊时,适应环境后会与大部分的锥尾鹦鹉一样变的强壮,照顾上并不困难。

繁殖: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繁殖在台湾不常见到,和多为野生鸟有关,成对分开饲养繁殖效果较好,繁殖期将外在干扰减至最低,如幼鸟孵出时须每日准备充足的食物供亲鸟喂食,尤其是软性食物;一次约产3-4颗蛋,通常3颗,孵化期约23-25天,羽毛长成约50天。

人工豢养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容易繁殖,繁殖期从5月开始,可以提供30*30*50厘米的厚木巢箱。成对分开饲养繁殖效果较好,繁殖期将外在干扰减至最低,如幼鸟孵出时须每日准备充足的食物供亲鸟喂食,尤其是软性食物;一次约产3-4枚卵,通常3枚,孵化期约23-25天,羽毛长成约50天。鸟舍中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吵杂,尤其在有人接近时,适应环境后会与大部分的锥尾鹦鹉一样变的强壮。

锥尾鹦鹉介绍之:米特雷锥尾鹦鹉

学名:Aratinga mitrata

分布:主要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偶尔会到农耕区觅食谷类作物,也去果园中觅食水果。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秘鲁。

寿命:

体长:38cm体重200-240克

介绍:米特雷锥尾鹦鹉在大陆是较不常见的锥尾鹦鹉,而且牠们在国外的鹦鹉养殖业中也不多,体型较许多锥尾鹦鹉大很多,价格也较高,与蓝冠锥尾鹦鹉一样,它的说话能力与智力都比小型的锥尾鹦鹉来的出色一些,手养幼鸟活泼聪明,也会亲近主人;有两种亚种-米特雷锥尾鹦鹉( Aratinga m. mitrata )与查普曼(Aratinga m.alticola )米特雷锥尾鹦鹉。

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大都生长在干燥、潮湿的森林、潮湿的长绿树林、落叶性森林以及热带稀树草原等地区,

食物:米特雷锥尾鹦鹉主要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偶尔会到农耕区觅食谷类作物和到果园中觅食水果,因为它们数量庞大,因此会造成农作物相当程度的损害。

概述:米特雷锥尾鹦鹉依照不同亚种体长为37到38厘米,体重200-24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胸以及下腹部的体色比较浅;头顶、前额和眼睛周围有深红色的羽毛分布,头部的两侧、喉咙、颈部、胸部和腹部也零星的分布一些红色羽毛;翅膀内侧的飞行羽以及尾羽为橄榄黄色,眼睛周围有白色裸皮,鸟喙为肉色,虹膜为黄棕色。脸部与红面具锥尾鹦鹉不同,面部红色的羽毛呈美丽的放射状向旁边扩张,有2种亚种,有的亚种脸上红羽较为稀疏。

米特雷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介于1000到2600米的干燥林地、半开阔区域以及农耕区。甚至有在高达4000米的地方发现过它们的踪迹。通常栖息在干燥的亚热带植物区、高山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丘陵草原地、农业耕种区等地,在阿根廷的栖息地约从海拔1000-2500米,而秘鲁有到海拔4000米的纪录。

脸部与红面具锥尾鹦鹉不同,面部红色的羽毛呈美丽的放射状向旁边扩张,约有2种的亚种,有的亚种脸上红羽较为稀疏;通常栖息在干燥的亚热带植物区、高山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丘陵草原地、农业耕种区等地,在阿根廷的栖息地约从海拔1000-2500m,而祕鲁有到海拔4000m的纪录,繁殖期外的时间常两三只成群 到100 多只,通常在栖息的森林中觅食,可是偶尔也会到谷物田等农作区寻找食物;筑巢在树洞或岩洞中,繁殖季节约从11-2月,一

饲养:平常都是成对活动,有时候是以100只左右的小群体活动。平常非常明显易见,因为相当吵杂;偶尔会和家族中的另外两种成员红顶锥尾鹦鹉以及尖尾锥尾鹦鹉一起集结活动;有时候会飞行高度相当高、也相当远的距离觅食,飞行的时候叫声尖锐刺耳,老远就可以听见,是相当吵杂的鹦鹉。

通常在栖息的森林中觅食,人为饲养的米特雷锥尾鹦鹉成鸟很吵杂, 有时连续不断的尖锐响亮的叫声会让人抓狂,欲饲养这类鹦鹉时请做好环境评估,因对大部分鸟友的环境是不适合的,手养鸟会比较安静些,牠们是咬劲很强的鹦鹉之一,定期提供新鲜的树枝供牠们咬,能耐低温,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市面上多为野生鸟,不肖业者甚至进口上百只野生米特雷,希望大家切勿买到野生鸟。

繁殖:筑巢在树洞或岩洞中,繁殖季节约从11-2月,一窝产2-3枚;人为饲养的米特雷锥尾鹦鹉成鸟有时会很吵杂,它们是咬劲很强的鹦鹉之一,定期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它们咬,能耐低温,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米特雷的人工繁殖,由于它们的体型大,使用的巢箱建议深度要够深,约50-60厘米,刚引进的成鸟容易紧张,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始繁殖,平均窝卵数3枚,偶尔4枚,孵化期约24-26天,50天后羽毛长成。

米特雷的繁殖不多,主要原因是市面上的数量不多,而且野生鸟日益增多的关系,由于他们的体型大,使用的巢箱建议深度要够深(约50-60cm),刚引进的成鸟容易紧张,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始繁殖,平均窝卵数3颗,偶尔4颗,易发生无授精卵之情形,孵化期约24-26天,50天后羽毛长成。

锥尾鹦鹉介绍之:蓝冠锥尾鹦鹉

又名:尖尾锥尾鹦鹉

学名:Aratinga acuticaudata

分布:南美洲各地,主要范围是从委内瑞拉到阿根廷,依亚种不同分布的国家有委内瑞拉、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地。

寿命:

体长:35-38cm体重165克

介绍: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头部为蓝色;眼睛外有一圈白色的裸皮。

蓝冠锥尾鹦鹉是大型的锥尾鹦鹉,也是Aratinga锥尾鹦鹉的一员,外型十分可爱讨喜,市面上人工繁殖鸟并不常见,市面上大部分卖的中成鸟多是野生鸟,但是手养鸟适合作宠物鸟,个性相当活泼 讨喜;共有约4种亚种,分布地区并不集中,散布于南美洲各地。

食物: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坚果和花朵等。有时候也会到农耕区觅食榖类和水果,而常常造成相当大的损坏,因此当地农民非常讨厌它们。

概述:生活在开阔的地区像干燥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地带等地区,而活动或觅食时成一小群或数百只聚集在一起,尤其是食 物充足时;常与米特雷、白眼 锥尾鹦鹉聚集 ,有季节性迁徙行为,会破坏农作物如芒果、番石榴等作物,在委内瑞拉繁殖期约在2-6月,在阿根廷大概在12-3月。

饲养:鸟舍中或笼养的蓝冠锥尾鹦鹉算是蛮吵杂的种类之一,Aratinga锥尾鹦鹉大都和吵杂脱不了关系,手养幼鸟则较不会有此情形,提供树枝或玩具供啃咬,新鲜蔬果、种子、核果、青菜、面包等食物的提供也是必要的 ,适应环境后会很强健,可以常年饲养在室外,不怕寒冬与夏日。

繁殖:若要繁殖绝对得避免买到愈来愈多的野生锥尾鹦鹉,野生鸟与繁殖鸟价差往往有数倍之遥,使用巢箱的深度要够深,并置于较阴暗的角落,以天然中空木头作巢效果会更好,对饲主巢箱的检查很敏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饮食等生活条件来繁殖不会很困难,平均约产3颗卵,偶尔4颗, 孵化期约24天,羽毛长成45天。

锥尾鹦鹉介绍之:桃额锥尾鹦鹉

又名:

学名:Aratinga aurea

分布:广布于中南美洲,包括了巴西、阿根廷、波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

寿命:

体长:26-30cm体重80-105克

介绍: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晚成雏。

桃额锥尾鹦鹉 外表与橙额锥尾鹦鹉相当类似,但外表上的明显差异为桃额的上喙部为黑色,而橙额的上喙部呈淡腊色(但有一亚种上下喙皆为淡腊色),桃额锥尾鹦鹉的头冠部橘黄色斑点不会延伸至眼圈上,成熟橙额锥尾鹦鹉的冠部橘黄色斑点会与眼圈相连;以这个尺寸大小的鹦鹉来说,桃额锥尾鹦鹉算是说话与模仿能力不错的鸟种,生性逗趣与活泼,与其他同属Aratinga 锥尾鹦鹉比较起来也比较安静些。

食物: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

概述:桃额锥尾鹦鹉 共有两亚种,除体长有差别外其外表上并无明显不同;主要活动于开阔的林地、干燥草园区、农耕区、落叶林、灌木丛林等等,常成群10-30只左右一起活动,觅食时与栖息林地里会有较大群的聚集,飞行时会发出尖锐引人注目的叫声,在部分地区因觅食于农垦区而造成农作物损失,他们在野地食用的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坚果、昆虫幼虫、花苞、农作物等等;野外繁殖期多始于春天,大约在1-7月时,筑巢于中空树木或是白蚁洞里,通常产2-3颗卵。

饲养:桃额锥尾鹦鹉 是活泼的鸟儿,照顾上并不困难,适合都会区或公寓式饲养,宜提供多种玩具与器材供其玩耍与打发时间,适应新环境、食物、天气与饲主的速度快,且会变的强健与稳定,食物供应上与一般锥尾鹦鹉差不多,混合种子谷物饲料搭配豆类、坚果、蔬菜、水果、鸟干粮即可,成鸟饲养以成对较群养为佳,幼鸟饲养相当活泼亲人,学语能力不错,喜爱嬉戏玩闹,每天宜多放出笼外活动,鸟笼不宜太过小,提供宽敞的鸟笼可以增加其活动量促进身体健康。

繁殖:给予良好的环境与生活条件桃额锥尾鹦鹉 是不难繁殖的鸟种,有时也会蛮多产的,且全年都可能繁殖,成对繁殖效果比较好,一般木制的中型锥尾鹦鹉巢箱建议使用,母鸟一次约产下2-4颗蛋,孵化期约26日,幼鸟52日龄时羽毛长成。

锥尾鹦鹉介绍之:灰头锥尾鹦鹉

又名:

学名:Aratinga weddellii

分布:它们分布在西亚马逊流域,包括哥伦比亚的东南部热带安地斯山区、厄瓜多东部、玻利维亚、祕鲁东部以及巴西的东北及西北地区等。

寿命:

体长:25-28厘米,体重95-115克

介绍: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大部分为绿色,下腹部为黄绿色;头部为灰棕色,且每片羽毛的边缘还带有暗蓝的色调;胸部上方为橄榄绿色。

灰头锥尾鹦鹉与Aratinga锥尾鹦鹉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牠们并不 很吵闹,叫声也不像Aratinga锥尾鹦鹉般的刺耳难听,生性友善随和,是聪明讨喜的宠物鸟,大部分的灰头锥尾鹦鹉都能学上几句话,牠们是落跑专家,要提防笼子有无关上锁好,以防意外脱逃;无亚种,有美丽的黄化与蓝化变种但为数极少 且相当贵;性别无法由外表判断,需经专业鉴定。

食物:种子、花、水果、浆果、昆虫等食物

概述:灰头锥尾鹦鹉栖息在低地邻近水源区的森林、沼泽地区、灌木丛、潮湿草原、咖啡园等地区,不常出现在浓密的森林区内,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鸟类;牠们多成对或几只一起活动与觅食,食物充足时会数十只至上百只聚集活动,有迁徙的习性,常在林间树梢上种子、花、水果、浆果、昆虫等食物,觅食时十分安静,常聚集在富含矿物质黏土的河岸边;牠们多以啄木鸟窝或树上白蚁窝为巢穴,繁殖期因地区而异 。

灰头锥尾鹦鹉通常成对活动,有时候会组成3到8只的小群体,食物充足的时候偶尔会聚集高达75到100只左右的大族群行动;平常喜欢过游牧生活,喜欢在河岸区域活动,有时候甚至选在此处筑巢或是栖息树木;尽管是游牧的鸟种,但很少飞越过浓密的森林;在觅食的时候相当安静,也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在飞行的时候才会鸣叫,叫声有点类似白眼锥尾鹦鹉,但是声音略为尖锐些。

饲养:在饲养初期会较害羞,适应环境的速度较慢,但稳定后仍是强健的鸟儿,咬劲强,见到人时会叫,但是与血缘相近的的Aratinga 锥尾鹦鹉(太阳锥尾鹦鹉、蓝冠锥尾鹦鹉、米特雷锥尾鹦鹉等)比起来则安静的多,适应后则相当强健 ,国内数量不多;每当新增不常见的鸟种介绍或目前市面上有些较热门的鸟种时,常会有不肖业者去进口一大批野生锥尾来贩售,这个情形宜多注意,切勿买到野生鹦鹉 ,而市面所见灰头锥尾大都为野生鸟。

繁殖:灰头锥尾鹦鹉在台湾国内与国际上都不普遍,但繁殖难度并不高,不宜使用太薄弱的木板作巢箱,因为牠常会咬破巢箱底部,可能会造成蛋与幼鸟的危险提高,一年可有多胎,多在一年之初时开始繁殖,一次生3-4颗蛋,孵化期约24天,幼鸟羽毛长成约55天,有些亲鸟在有幼鸟在巢内时只会接受蛋黄食物,所以饲主能买些市售营养的进口蛋黄食品提供给正在育雏的灰头锥尾鹦鹉。

鹦鹉阁:欢迎来到鹦鹉阁大家庭,这里是数万名鹦鹉饲养者和爱好者的齐聚地。鹦鹉饲养知识、精美视频教程、鹦鹉品种介绍,每天都有料,每天都精彩,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