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武汉疫情防控到了最吃紧的关键阶段。城市正常的服务功能停摆,市民除了发病住院外不允许外出活动。封城以后,超市不对个人销售蔬菜之类的物资,这直接导致了因疫情无法出门的居民面临“买菜难、吃饭难”的问题,也让社区服务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经过对湖北抗击疫情形势的分析,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驰援湖北—居家后援关爱行动”,该项目主要通过支持武汉逸飞社工中心,为湖北居家市民提供线上医疗、心理等咨询及线下相关活动。 老王夫妇住武汉东原XXX小区2楼。夫妻二人均退休,现与孙子孙女同住,孩子爸妈均为医护人员,在武汉洪山区方舱医院值班,奋斗在战疫一线。 春节至今,孩子爸妈很少回家,偶尔轮休时回家,给两老买点生活物资送过来。因担心病毒传染,每次都是用绳子把物资拉上去后就便匆匆离开,赶回医院工作。每次看到孩子们离开的背影,老两口心里就充满了牵挂和担心。 当人们把所有目光投入一线战疫人员的身上时,往往忽略了一线人员背后的家庭。由于情况特殊,很多医护人员一直奋战一线,完全顾不上照顾家庭,也不敢进入家门,留下家里的老人孩子得不到照顾。此次“驰援湖北—居家后援关爱行动”给独居老人爱心配菜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户这样的家庭。 这是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维持了后方的稳定,一线的英雄才能没有牵挂,安心的投入抗击疫情之战。 在物业和社区的协助下,逸飞社工们还完成了一批独居、生活不便、不懂网络下单的老人的信息收集整理,得知一位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因为不会网络下单,不懂手机支付,已经连续吃了几周的包子馒头,而平均 1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450位市民,社区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管辖的区域人口众多的现状,实在顾不上来一对一服务这些老年人,志愿者们越来越确定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2月23日是志愿者们的第一次配送,志愿者们带上口罩、披上雨衣、戴上手套作为防护,在大街小巷护送着一份份爱心蔬菜到达需要的家庭,终于圆满完成了28户独居老人的配菜任务,这些蔬菜,够他们吃好多天了。 逸飞社工们从前期策划,到比对价格、整理蔬菜、收集名单,乃至最终的配送,看似简单的执行,在这个特殊时期,遇到太多意想不到的阻碍。比如采购,好多个商家的菜都贵得离谱,最后终于找到一名有爱心的卖家,同样的价格,菜的斤数翻倍,大家不由感叹,总算遇上好心人了! 当志愿者们来到住户家门口,敲门隔空喊话解释此行的目的,到等老人将信将疑地开门,接上送来的菜,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期待。看到老人步履阑珊的向志愿者走来,颤颤巍巍的接过志愿者手中的蔬菜,一声声表示感谢,志愿者们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情谊。 特别遇到高龄的老人,满头银丝,佝偻着背,让志愿者们心中充满歉意,心里想着:我们应该早一点来的,我们应该早一点来给他们送菜。 志愿者们在每一户都收获了老人的关心和老人的感谢,他们不仅仅是对送菜行为表示感谢,对关心他们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老人们更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志愿者们,嘘寒问暖,有的担心自己会成为负担,有的担心志愿者给自己送菜会感染,有时他们也会发出叹息,说自己没用了,出不了门,手机也不会用,志愿者们只好安慰他们:没关系,有我们在呢。 这只是千千万个疫情之下的家庭的故事之一。无论是专业的社会组织,还是提供简单的志愿服务的普通群众,面对相对庞大的服务人口,武汉基层社区面临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疫情当前,武汉的医护工作者有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支援,但基层社区工作只能依靠基层人员自己来扛,除了社区工作人员,本地的社工组织、志愿者,都是能够扎根服务到每一位群众的毛细血管,他们亟需全国的关注和社会力量的增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