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古镇,为何在五十年代突然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上海旭日东升 2020-02-27

新仓古镇,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东北部,与上海金山区毗邻而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五十年代,可是红遍全国的乡镇。“新仓经验”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对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的镜头,一同去探探吧..... 


新仓老街依水成街,沿水筑屋,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呈曲尺型,全长大约三里。由东大街、中大街、西大街、东小街、西小街组成。两侧的房屋,风格统一,整齐地分落在两旁,户户相挨,瓦瓦相连,浑然一体。墙壁上斑驳陆离的痕迹诉说着年代的久远,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镇前有一条古河道,因有装盐之船东来西往繁忙运输而得名,故名盐船河。


新仓老街在沿盐船河一岸,还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古旧民居,高低不一,参差斑驳。面街背河的民居,都依水而建,屋基下的驳石都非常考究,见方的条石,齐整错列,其间镶嵌而设的缆绳石鼻,仿佛向人诉说着昔日河运的忙碌与繁荣。


毗接相连的民居,时有间断。那间断处必有石埠,大大小小,样式不同,各呈姿态。至今还有五六个保存完好的大石埠,造得蛮有气派,顶面石的圆圈里镌刻着美丽的图案,两侧的壁石上还雕有对称的花纹。


新仓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小镇。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了先祖活动的足迹,镇域内有原始社会晚期(良渚文化)的古文化遗址——大墩头古文化遗址。新仓在东周前属宁海国,春秋时期后归武原乡,唐后开始称“芦沥”或“芦浦”,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两浙路提刑罗适将原设在广陈的盐仓移置现境域,称之谓新仓,“新仓”由此得名。在明清两代为东十九都,到清代雍正起名“芦川”,民国十九年起复名“新仓”至今。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一直是平湖出东城门最为兴隆的乡镇,自古就有“东乡十八镇,新仓第一镇”之美誉。古时确有为数不少的名胜古迹,古籍里就有“新仓十景”的记载。昔日街坊也有“三寺六街十二坊二十四桥三十六弄四十八堂”之说,足见其曾经的富裕繁荣与兴旺发达。


新仓为东乡第一大埠,自然就有不少富绰人家。东小街42号的老房子,这是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中有天井,且有回廊。



如今的新仓镇老街,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风光。


老街上唯一的新仓商场,七、八十年代的代表建筑。


新仓老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家是老茶馆,一家是老码头。


“茶馆”是老街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特征,在江南一带都有喝早茶的习惯,老人们在这里赶集、喝茶、吃面、闲聊,过着休闲的日子,至今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江南市井生活方式。


新仓镇西大街73号,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原先是新仓开往平望的水运码头,当地人称为“老码头”,现在被个人购买,成为私人住宅。


在73号“老码头”内靠河边的墙面上,有文革时留下的珍贵标语,毛主席批示:“本书谈这个问题的只有这一篇,值得普遍推荐,文章也写的不坏。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当普遍推行。”今天看到这个标语颇有感触,对于经历特殊年代的人们是有记忆烙印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毛主席的这段批示的来龙去脉。原来,新仓镇曾经是五十年代红遍全国的乡镇。

 1954年冬天,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干部张德喜一行3人,冒着风雪严寒,自带棉被进驻浙江平湖县新仓乡,与新仓乡政府、供销社和村干部一起,深入各村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试点工作,随后写下了那篇令毛泽东高度评价的后来成为“新仓经验”的试点工作经验材料。
1955年,毛泽东同志将同年刊发在《浙江农村工作通讯》上的《平湖县新仓乡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一文,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将原文标题改为《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应当订立结合合同》,并写下按语——“本书谈这个问题的只有这一篇,值得普遍推荐,文章也写的不坏。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当普遍推行。”由此,以生产与流通之间“订立结合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新仓经验”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面旗帜,对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突然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从河对岸看“老码头”


“新仓经验”是提升新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名片。“新仓经验”是非常珍贵又有重要影响的红色资源,若加以重视、挖掘和宣传,将成为宣传新仓的一张金名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